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9):963
全球氮沉降不仅改变土壤氮和磷的有效性, 同时也改变氮磷比例。氮磷供应量、比例及其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植物种子性状。该研究在内蒙古草原基于沙培盆栽实验种植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设置3个氮磷供应量水平和3个氮磷比例的正交实验来探究氮磷供应量、比例及其交互作用对灰绿藜种子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氮磷供应量对种子氮浓度、磷浓度和萌发率影响的相对贡献(15%-24%)大于氮磷比例(3%-7%), 而种子大小只受氮磷比例的影响。同时氮磷供应量和比例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种子氮浓度和磷浓度。同等氮磷比例情况下, 低量养分供应提高种子氮浓度、磷浓度和萌发率。氮磷比例只有在养分匮乏的环境中才会对种子大小和萌发率产生显著影响。总之, 灰绿藜种子不同性状对氮或磷限制的敏感性不同, 同时种子性状也对养分限制表现出适应性和被动响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最近的整理,澜沧江共有沙鳅属鱼类3种,它们是斑鳍沙鳅Botia beaufortiSmith、中华沙鳅B.superciliaris Gnther、黑线沙鳅(新种)B.nigrolineata.黑线沙鳅为新种,鉴别特征是沿背中和体侧有显著的黑色纵条,起自头后止于尾鳍基。首次提出云南沙鳅Botia yunnanensis Chen可能是斑鳍沙鳅的次异名,中华沙鳅是在澜沧江的首次纪录。在附录中记录了突吻沙鳅B.rostrata Gnther,是国内首次纪录,也是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的首次纪录。文中每个种均有插图,对新种作了详细的描述,对老种的有关名称作了(林厂里)订或讨论。  相似文献   
3.
荒漠沙蜥和密点麻蜥的体温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相关非常显著(P<0.001)。在相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荒漠沙蜥的体温约高于密点麻蜥3 ℃。荒漠沙蜥集中选择38-40 ℃的环境,密点麻蜥选择35-37 ℃的环境。荒漠沙蜥的热僵死阈值为44-48 ℃,致死温度(TL[50])为48 ℃,密点麻蜥的热僵死阈值为42-46 ℃,致死温度(TL[50])为46 ℃。两种蜥蜴对低温的耐受性基本相似,冷僵温度为0- -3 ℃,致死低温(TL[50]):荒漠沙蜥为-2.3 ℃,密点麻蜥为-2.5 ℃。两种蜥蜴的这些差异与种的特征、栖息环境及体形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4.
木岩黄芪的繁殖特点及其与沙生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5.
中国豆科黄华族植物系统订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华族(Thermopsideae)是Yakovlev于1972年才建立的,包括了原隶属于广义坡塔里族(Podalyrieae)的6届约47种植物。本族是豆科中的进化主干之一,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对于研究槐族(Sophoreae)、染料木族(Genesteae)等的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对整个豆科植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有关本族植物的资料。但我国对该族植物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国内一些主要植物学文献在种类的划分、学名的应用和族下与属下分类系统等方面尚存在相当的混乱,与我国有关的有些类群的系统分类问题也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其中,沙冬青属(Ammopi  相似文献   
6.
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研究概况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王庆锁  李勇 《生物多样性》1995,3(3):153-156
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研究概况王庆锁,李勇,张灵芝(北京林业大学,10008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00093)(内蒙古东胜市,017000)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是Cheng[1]从豆科黄花木属(Piptanthus)分出来的属...  相似文献   
7.
沙gi为内蒙古中部荒漠草原地区的夏侯鸟。作者于1966-1986年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达茂旗和土默特右旗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每年4月中旬迁来,雄先雌后。5月开始筑巢产卵,筑废弁鼠洞中,窝卵5枚。经12-13天孵化,于6月初孵出雏鸟,在期15-16天,离巢后在巢区附近觅食和练飞,遇有危险马上钻入附近鼠洞隐蔽,到9月下旬南迁前仍呈家族群活动。  相似文献   
8.
9.
广东省海岸带沙生植被的改造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义  陈树培 《生态科学》1994,(1):147-150
广东省海岸带沙生植被的改造利用邓义,陈树培,梁志贤(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生境条件广东省海岸线(包括海南岛)长达6000多km,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的1/3。地处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的基本特点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由北至南年均温21~25℃)...  相似文献   
10.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SOC)的活性部分,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环境的早期变化。但在SOC贫瘠的沙地,长期恢复演替如何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柴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未造林(CK)与造林年限9 a、18 a和30 a的杨柴人工灌木林,探究毛乌素沙地杨柴人工灌木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SOC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随恢复演替年限增加土壤固碳能力增强,但在恢复演替18 a时出现转折点,恢复演替18—30 a时土壤固碳速率相对减缓;(2)表层0—10 cm土壤DOC、MBC和ROC对恢复演替响应较为敏感,恢复演替过程中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逐渐升高;(3)恢复演替年限并未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占SOC比例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未显著改变碳库活度。综上所述,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恢复演替有助于土壤活性有机碳和SOC积累,但长期恢复演替是否持续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固持产生积极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