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巴江渔业资源状况和雨石得电站建设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巴江共有鱼类60种,其中土著鱼类47种。有16个水生动物新种(其中鱼类新种14个),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瘰疣螈。屯站建成后将对巴江急流鱼种及洄游鱼种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当前应采取切实可行的生态措施,以保护巴江特有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锦屏水电站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锦屏梯级水电站大河湾段植被为研究对象,以河流流向为基础布置样方,将50个样方物种重要值及其环境因子进行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排序,结果显示:(1)由TWINSPAN数量分类将植被划分为7种类型,雅致雾水葛(Pouzolzia elegans)灌草群落为该区域的主要群落.(2)以TWINSPAN数量分类为基础的DCA二维排序图将样方分为6个生态类型,DCA 二维排序图横轴从左至右海拔高度逐渐降低;排序纵轴由下至上坡度逐渐升高.(3)以TWINSPAN数量分类在DCA排序图中有明确的分布范围和界限,DCA排序与TWINSPAN数量分类结合使用,能很好反映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3.
四川康定县瓦斯河龙洞水电站浮游动物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对龙洞水电站工程及影响河段的折多河、雅拉河、龙洞(闸址)、菜园子沟和宋家沟5个断面的浮游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区系由3门、4纲、9目、13科、19属、31种组成。其中原生动物有2纲、5目、6科、10属、23种,占总种数的74.2%;轮虫动物1纲、2目、4科、5属、5种,占总种数的16.13%;节肢动物1纲、2目、3科、3属、3种,占总种数的9.68%。  相似文献   
4.
影响长江生物多样性—大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49年长江全流域共建成水电站31座,全是小水电。2005年长江流域已建成水库45694座,占全国的53.7%。到2005年建成地表水蓄、引、提调水工程设施522万座。中下游干流通江湖泊除洞庭湖、鄱阳湖和石臼湖外均实施了闸坝控制工程,中下游湖泊面积已减少10593平方公里,损失湖泊容积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峡水库防  相似文献   
5.
我国曾经记录有[鱼芒]科鱼类4种。国际上近年来对[鱼芒]科鱼类的分类进行了许多重要的修订,物种数量已达3属22种。我国的[鱼芒]科鱼类也因长时间没有进行及时的分类修订而存在许多疑问。基于国内自1960年以来所收集的珍贵标本和记录,确认我国记录有[鱼芒]科鱼类1属3种。它们是:长丝[鱼芒](Pangasius sanitwongsei Smith)、贾巴[鱼芒](Pangasius djambal Bleeker)、短须[鱼芒](Pangasius micronemus Bleeker)。在此基础上,根据掌握的资料对我国[鱼芒]科鱼类的种群现状和濒危原因、洄游的性质及洄游群体数量下降原因以及水电站建设对大型洄游鱼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往记录显示,捕获时间都集中于4—5月份,无冬季捕获记录。捕获季节与拳芒科鱼类产卵繁殖季节高度吻合,提示其上溯到我国澜沧江下游应属生殖洄游,而不是索饵洄游。被捕获记录主要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之后则数量锐减。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方面:1)下游湄公河对[鱼芒]科鱼类的捕捞压力过大;2)湄公河-澜沧江航运船只对[鱼芒]科鱼类有损害作用;3)由于西南季风变化的影响,澜沧江径流量发生变化,可能间接导致[鱼芒]科鱼类洄游行为发生改变。分析显示,[鱼芒]科鱼类的洄游与3—4月份澜沧江流量呈密切相关规律,提示适合鱼类产卵的雨季及西南夏季风比往年较早到达该地区,从而激发它们较往年提前启动生殖洄游,并且溯河的高度较高。以往的捕获记录还表明,[鱼芒]科鱼类主要洄游至景洪下方的澜沧江河段及支流补远江,上述水域是其喜好的产卵场之一。景洪大桥以下的干支流不适合建设水电站,因为电站大坝必然会阻断[鱼芒]科鱼类的繁殖洄游,影响其繁殖活动。而景洪大桥上方的干流电站不在拳芒科鱼类正常繁殖洄游通道中,大坝阻隔作用对[鱼芒]科鱼类的影响相对较小。建议把补远江建设成为鱼类和水生生物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长河坝电站、猴子岩电站、双江口电站,这些已经在大渡河上开工的水电站都有着相同的景观:满载石料的货车扬起烟尘来回奔波于工地,公路上一道道关卡设立起来为电站施工提供方便,山岩上挂着醒目的水电开发标语,导流洞里灯火通明,掘土机和水泥搅拌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异常热闹。  相似文献   
7.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为江海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1981年即葛洲坝截流前,其产卵场分布在金沙江下游和长江上游的约600km江段。葛洲坝水电工程阻断了其产卵洄游通道,调查发现自1982年以来,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江段的狭小范围成功产卵。对中华鲟繁殖季节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的水温、流速、流量、含沙量和水位等水文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中华鲟产卵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葛洲坝截流后,宜昌中华鲟产卵场江段10~11月份的月平均流速及11月份的月平均含沙量发生明显变化(P〈0.001),而月平均水位、流量及水温的变化不明显。多年观察结果显示,中华鲟产卵时,5种水文因子的参数均有一定的变动范围。1983~2004年期问,37次中华鲟产卵时的日平均水温范围为16.10~20.60℃,平均为18.63℃;日平均水位范围为40.69~47.32m(黄海高程),平均为43.91m;日平均流量范围为7170~26000m^3/s,平均为13908m^3/s;1983~2000年31次中华鲟产卵时的日平均含沙量范围为0.10~1.32kg/m。,平均为0.46kg/m。;日平均流速为0.81~1.98m/s,平均为1.30m/s。分析得到较适宜中华鲟产卵的水温是18.0~20.0℃,流量是14100m^3/s,水位是42.0~45.0m,含沙量是0.2~0.3kg/m^3,底层流速是1.0~1.7m/s。水温是中华鲟产卵的必备条件,水温适宜的情况下,水位、流速和含沙量出现逐渐从高位下降的趋势、而且各水文要素值均达到其适宜范围时,中华鲟即产卵繁殖。三峡工程运行后,下游江段水温的变化可能会对中华鲟的性腺发育和产卵繁殖产生不利影响,而江水含沙量下降对其产卵繁殖较有利。  相似文献   
8.
拦河筑坝所导致的物理阻隔和生态阻隔是影响鱼类迁徙的关键因素。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SauvageDabry de Thiersant,1874)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河流性洄游鱼类,其迁徙不可避免受到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和溪洛渡大型水电站蓄水的影响。关于向家坝和溪洛渡蓄水是否会显著阻隔圆口铜鱼个体的下行以及不同年龄个体之间受阻隔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迄今为止,还未有相关报道。本文拟通过2012—2014年对长江上游永善江段和宜宾江段圆口铜鱼年龄结构变动的研究,探讨向家坝和溪洛渡蓄水对圆口铜鱼不同年龄个体下行阻隔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向家坝和溪洛渡蓄水对圆口铜鱼下行产生了明显的阻隔效应;2)向家坝和溪洛渡蓄水对1龄个体的下行阻隔最明显且最严重;3)与单一的大型水库和大坝相比,多个梯级的大型水库和大坝会对圆口铜鱼的下行产生更为严重的阻隔效应。本文拟为金沙江下游圆口铜鱼的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我国曾经记录有(鱼芒)科鱼类4种。国际上近年来对(鱼芒)科鱼类的分类进行了许多重要的修订,物种数量已达3属22种。我国的(鱼芒)科鱼类也因长时间没有进行及时的分类修订而存在许多疑问。基于国内自1960年以来所收集的珍贵标本和记录,确认我国记录有(鱼芒)科鱼类1属3种。它们是:长丝(鱼芒)(Pangasius sanitwongseiSmith)、贾巴(鱼芒)(Pangasius djambalBleeker)、短须(鱼芒)(Pangasius micronemusBleeker)。在此基础上,根据掌握的资料对我国(鱼芒)科鱼类的种群现状和濒危原因、洄游的性质及洄游群体数量下降原因以及水电站建设对大型洄游鱼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往记录显示,捕获时间都集中于4—5月份,无冬季捕获记录。捕获季节与(鱼芒)科鱼类产卵繁殖季节高度吻合,提示其上溯到我国澜沧江下游应属生殖洄游,而不是索饵洄游。被捕获记录主要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之后则数量锐减。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方面:1)下游湄公河对(鱼芒)科鱼类的捕捞压力过大;2)湄公河—澜沧江航运船只对(鱼芒)科鱼类有损害作用;3)由于西南季风变化的影响,澜沧江径流量发生变化,可能间接导致(鱼芒)科鱼类洄游行为发生改变。分析显示,(鱼芒)科鱼类的洄游与3—4月份澜沧江流量呈密切相关规律,提示适合鱼类产卵的雨季及西南夏季风比往年较早到达该地区,从而激发它们较往年提前启动生殖洄游,并且溯河的高度较高。以往的捕获记录还表明,(鱼芒)科鱼类主要洄游至景洪下方的澜沧江河段及支流补远江,上述水域是其喜好的产卵场之一。景洪大桥以下的干支流不适合建设水电站,因为电站大坝必然会阻断(鱼芒)科鱼类的繁殖洄游,影响其繁殖活动。而景洪大桥上方的干流电站不在(鱼芒)科鱼类正常繁殖洄游通道中,大坝阻隔作用对(鱼芒)科鱼类的影响相对较小。建议把补远江建设成为鱼类和水生生物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封面说明     
正图片由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明坚教授2013年7月24日摄于千岛湖梅峰.千岛湖(新安江水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部的淳安县及建德市境内,是1959年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大坝建成后蓄水形成的大型水库.水库水域面积约573 km2,当水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