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安徽大学校内水池中眼子菜科植物菹草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球形至近球形,花粉大小为21.0-29.0 μm,平均为24.5 μm.无萌发孔.光学显微镜下,花粉外壁纹饰为网状,外壁厚约4.1μm,两层明显,外层较内层厚.在扫描电镜下花粉表面具粗网状纹饰,网脊窄.在透射电镜下,花粉外壁为三层组成,即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外壁内层不明显.覆盖层不连续,为半覆盖层;柱状层小柱发达;基层较厚.同时研究了菹草花粉的地理分布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根据菹草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因子,得出菹草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为利用地层中眼子菜科化石花粉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魏生生 《化石》2007,(2):2-4
上世纪20年代以来,周口店出土了大量极有价值的古人类、古生物化石和古文化遗物,从此翻开了人类进化历史研究的新篇章.在对古人类深入发掘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北京猿人几十万年的生活环境与气候变迁,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哈克地区全新世生态环境演变与人类文化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克遗址是呼伦贝尔地区一处重要的细石器遗址,对划分和确立东北地区细石器文化的类型及其渊源具有重要的价值。遗址位于海拉尔河东、北、南三面环绕而形成的半封闭式高平台小岛上,自下而上基本存在着四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中,包含细石器文化遗存的堆积物的厚度最大。岩性、岩相、碳酸钙含量检测和植物孢粉分析等方面的综合信息表明,全新世以来地层垂直沉积和气候变迁波动是同步发展的。人类依环境优劣而留居或迁徙,其文化发展从早到晚经历了新石器、辽至蒙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演变,变化始终伴随着气候的波动,表现出以适应为特征的生存与繁衍轨迹。  相似文献   
4.
安徽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的花粉形态与其生态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安徽省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月份开花的25科41属47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扁球形至超长球形,P/E值最大的为安徽贝母(Fritillaria anhuiensis S. C. Chen et S. F. Yin),大小为1.71(1.28-2.30)μm,最小的为粉花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L.),大小为0.83(0.58-0.97)μm;花粉最大的为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L.],大小为93.8(85.0-100.0)×61.1(51.3-70.0)μm;最小的为草绣球[Cardiandra moellendor f fii (Hance) Migo],大小为11.1(9.5-12.5)×8.8(7.5-10.0)μm.萌发孔主要有单沟(8.3%)、3-4沟(18.8%)、多沟(8.3%)、3-4孔沟(58.3%)、散孔(4.2%)、无萌发孔(2.1%)等类型.外壁纹饰主要有刺状(12.5%)、细网状(33.3%)、粗网状(16.7%)、颗粒状(25.0%)及无明显纹饰(12.5%)等类型.同时研究了其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等,特别提供了7月份的气候因子,得出这些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利用地层中相应化石花粉重建大别山地区古植被、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也为这些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气环流模式(GCM),模拟在气候变迁的情况下,研究台湾西南部泥岩优势植物需水量的改变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气候变迁后竹(Bambusa stenostachya)、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及铁刀木(Cassiasiamea)的需水量明显增加,且莉竹的年需水量大于另两种植物.对土壤水资源缺乏的干旱泥岩地区而言,莉竹林地对该区的植物需水量将造成更大的影响,也突显莉竹林地更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正>淡水生物多样性受到全球性威胁,在世界上大型河流中生存的一些体型最大的、最有魅力的物种正在面临灭绝。其中一个标志性的物种是白鱀豚,它已于2007年被公布成为第一个因为人类活动造成功能性灭绝的鲸类物种。作为白鱀豚科唯一的代表物种,它的灭绝标志着一个进化枝系的消失。不幸的是,白鱀豚只是长江众多受到严重威胁的物  相似文献   
7.
“活化石”水杉属的命名人究竟是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  刘冰 《化石》2011,(3):44-45
凡在地质史上所发现的、现在仍然生存的、孑遗的生物都可以称为活化石(1ivingfossils),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W.C.Cheng)、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13&Kuang)和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有植物银杉的濒危原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导致的银杉分布区大幅度缩小和种群数量剧烈下降,是造成银杉(Cathayaargyrophyla)遗传多样性低和生殖障碍大的可能原因。而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严重的生殖障碍反过来又抑制了种群的壮大,形成恶性循环。这就使得即使是强度不大的人为破坏和砍伐,对种群的生存也构成威胁。为了有效地保护该物种,应该重视银杉天然群落周围的生境的保护,并对群落内的落叶树种进行适当的疏伐;同时,加强人工繁殖力度,进行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9.
和县动物群与深海沉积物的对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对和县动物群中哺乳动物成分、性质等的分析,它应代表一个寒冷期。当时和县一带的气候,似与今日华北南部的气候类似,但又较之湿润。它的层位大体上相当于周口店第一地点的3—4层;其地质时代相当于海洋的O~(18)的第8阶段,距今约28—24万年。  相似文献   
10.
邵广昭 《生物多样性》2012,20(5):633-638
台湾的学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生物多样性的保育、教育及研究工作。2001年起行政部门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推动方案",科技部门于2002年成立了"生物多样性学门"。随后各大学及"中研院"陆续新设或改组成立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或中心,积极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科技部门以资助基础科学研究为主,农业部门则以与保育、经营管理及利用相关的研究成果为主。本文乃以2009年出版的Taiwan Global Change Research一书中DIVERSITAS一章为基础,其内容与生物多样性推动方案较相关的研究工作,摘录整理过去10年来的若干研究成果,包括分类学、长期生态、生态系模式、气候变迁、亲缘地理、遗传资源、栖地复育、数据库建置等领域。并依不同年度、学科领域、栖地类型、生物类别之关键词上网查询并统计发表的SCI论文的篇数,藉此一窥这10年来台湾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之能力及进展。最后再就生物多样性研究未来所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展望提供个人浅见,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