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京方山朴树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对南京方山国家地质公园朴树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样地朴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基本相似,Ⅰ、Ⅱ级幼苗普遍较少,幼苗贮备严重不足。种群个体分布多集中在Ⅲ级,Ⅳ级以上种群个体分布渐趋减少。(2)从静态生命表可以看出,由于Ⅰ、Ⅱ级幼苗、幼树数量偏少,导致种群Ⅰ、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值,而Ⅶ、Ⅷ龄级的死亡率最大。部分龄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缺失,存活曲线呈明显下凹和断点波折,种群整体呈衰退趋势。(3)利用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δ)、Cassie指标(Ca)、丛生指数(I)、平均拥挤度指数(m*)和聚块性指标(m*/m)等参数对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表明朴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但不同样地种群的集聚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闽江口琅岐岛朴树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琅岐岛朴树种群的维持机制,结合径级结构、聚集度指标,对朴树种群的结构与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琅岐朴树种群结构稳定。幼苗充足,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朴树萌枝更新突出,萌枝幼苗占总幼苗数的78%,萌枝作为对实生幼苗库的补偿,对于种群的维持和延续具有重要作用;从幼苗阶段到小树阶段存在较高的死亡率,有一定量的成年个体;不同样地朴树种群结构呈现稳定型和衰退型2种类型。(2)在调查的12个样地中,不同样地朴树个体空间格局有所不同,样地2、样地4朴树呈随机分布型,样地11为均匀分布,其他的则是聚集分布。(3)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有所变化,表现出随着朴树幼苗的生长,其格局逐渐从聚集格局过渡到随机格局,呈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3.
南京方山国家地质公园朴树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南京方山国家地质公园朴树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中朴树的优势地位突出,其重要值为44.481%,是该群落的第1优势种;主要伴生树种有构树、茅栗、榉树、麻栎、榔榆、刺槐等;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含下木层)和草本层,但地被层不发达;(2)群落垂直结构较为简单,乔木层共有木本植物15种。乔木层丰富度指数(S)、Shannon 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种间相遇机率(PIE)、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7.429、1.406、0.696、0.054、0.723,物种多样性总体偏低;(3)朴树种群年龄结构表现为Ⅰ、Ⅱ级幼苗普遍较少,幼苗贮备严重不足,种群自身更新不良,整体处于衰退之中;(4)采用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扩散型指数(Iδ)、Cassie指标(Ca)、丛生指标(I)、平均拥挤度指数(m*)和聚块性指标(m*/m)进行分析,朴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但不同样地中的种群集聚程度因生境的变化而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张昭洁  任群 《植物学通报》1993,10(4):59-59,46
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种子之所以能萌发生长成一株枝叶繁茂的植株,主要在于种子之中包含了幼小植物体的雏形——胚。胚是由合子分裂分化形成的,尽管不同种类的双子叶植物的合子在早期细胞分裂方式上有所不同,一但形成了球形胚后,球形胚及继后的胚胎发育过程就大致类似了,它们都经历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具子叶胚及完全  相似文献   
5.
朴树种子和果实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964年,Leopold 就指出:果实生长的研究集中在园艺上重要植物的肉果上,对其它果实生长的研究报道很少。朴树(Celtis Sinensis)是榆科常见耐旱树种,迄今未见关于其果实、种子生长发育的报道。我们从盛花期开始,每两天一次,取其子房置FAA 中固定保存。用解剖镜、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种子及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用于光镜观察的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爱氏苏木精整体染色,切片厚度8~10μm。用于扫描电镜观察的材料处理方法如前,成熟果实不经处理直接喷金观察。观察结果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1年生的朴树和速生白榆幼苗为试材,采用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东营分院34.6‰的地下天然盐水配制所需盐水浓度,定期定量浇灌,使土壤分别达0(CK)、2‰、2.5‰、3.5‰和5‰的含盐量,各处理胁迫45 d后测定其生长量(地径、苗高)、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研究不同盐胁迫处理对朴树和速生白榆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究其耐盐能力。结果显示: (1)整个盐胁迫过程中速生白榆的生长量较朴树高,但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朴树幼苗叶绿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速生白榆幼苗则低于CK呈下降趋势。(2)朴树和速生白榆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和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与朴树相比速生白榆的Fo、FmFv/Fm下降不明显,但在>2.5‰盐胁迫下速生白榆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较朴树增加更明显。研究表明,朴树叶绿素含量在每个盐胁迫浓度下均显著高于速生白榆,但在大于2.5‰浓度胁迫下速生白榆的荧光参数变化较朴树占优势;在非环境胁迫及较低盐胁迫条件下(≤2.5‰),朴树较速生白榆具有更好的光化学性能,但在较高盐胁迫条件下(>2.5‰),速生白榆光合参数及荧光参数较朴树变化稳定,能更好的适应盐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7.
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朴树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邦权  张光富 《广西植物》2005,25(5):406-412
采用每木调查法、时空互代法和相邻格子样方法对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朴树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研究。(1)大小级结构分析表明:朴树种群以Ⅱ级(幼树)数量最多,Ⅰ级(幼苗)、Ⅲ级(小树)、Ⅳ级(中树)和V级(大树)数量很少或缺失,个别样地内甚至存在2个大小级缺失的情况。朴树种群处于活跃演替阶段的群落中,为不稳定的间歇型种群。(2)对于不同的生境,Ⅰ级数量缺乏甚至缺失基于不同的原因:山坡生境条件下,Ⅰ级缺乏或缺失是由于草本层盖度大,加上朴树幼苗生长缓慢,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Ⅰ级死亡率高,因而数量较少或缺失;沟谷生境条件下,岩石裸露,土层瘠薄,在雨期受流水冲洗更为严重,影响朴树种子的停留和生根,不合适朴树幼苗生长,导致Ⅰ级缺乏或缺失。(3)生存曲线分析表明:自Ⅱ级向Ⅲ级、Ⅳ级与Ⅴ级的发育过程中,死亡率逐渐降低。(4)朴树的分布格局多为集群分布,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不同,朴树种群基本呈现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福州效区琅岐岛朴树群落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分析了朴树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群落结构和生活型组成等群特征。同时净琅岐岛朴树群落下土壤性质与平潭县芦洋农场木麻黄林下土壤性质做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建沿海防护林更新与改造的具体意见。研究认为:1)朴树在福建滨海风沙土上种植是可行的;2)朴树民木麻黄混交种植,半会减轻木麻黄的病虫害,提高木麻黄林下土壤有机质,减轻木麻黄下土壤酸化,改善土壤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