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洋桔梗F1无菌播种和试管苗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洋桔梗F1种子在1/2MS培养基中发芽,其种子苗的茎尖和带叶茎段,在含0.1mg/L6-BA,0.03mg/L NAA的3/4培养基中,可连续进行继代培养,增殖大量从生苗,无根苗扦插在珍珠岩基质中约20天发根,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2.
谷峰 《生物技术通报》2020,(3):I0002-I0003
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利用其聪明才智,推动着科学在不断的进步。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茹毛饮血,获得食物的方法主要包括渔猎和采摘自然果蔬。但是在特殊的季节,如酷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以及阴雨连绵的雨季,获取食物将会成为十分棘手的问题。我们祖先在思考,是否可以将果实种子播种作为作物(今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代表的粮食作物),这样栽培后可以获得更多的粮食,是否可以将野生的动物驯化为家畜和家禽(今天以猪/马/牛/羊、鸡/鸭/鹅为代表的食品动物)。  相似文献   
3.
繁殖是植物种群更新与维持的重要环节。包括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内的受威胁物种, 其濒危原因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自身繁育力的衰退、生活力的下降等内在因素和人类的过度采挖和生境的破坏等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进行高效的人工繁殖, 能扩大种群数量并应用于迁地保护、自然回归和满足商品市场的需求, 有利于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了保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采用种子繁殖育苗是有效的方法, 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技术等无性繁殖方法则可用于对难以用种子繁殖的种类进行快速繁殖。本文对14种中国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繁殖特性和已有的人工繁殖方法进行了综述, 并简要介绍在其种苗繁殖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其中利用播种繁殖成功的物种有12种, 共繁殖230,000株种苗; 利用扦插繁殖成功的物种有5种, 共繁殖33,100株种苗; 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河北梨(Pyrus hopeiensis)和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采用嫁接繁殖出了2,415株种苗; 9个物种的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成功, 共繁殖了24,850株种苗。这些种苗有些已应用于迁地保护和自然回归。上述研究结果为这14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也能为其他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留茬免耕播种对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河西绿洲灌区单作小麦、小麦/玉米间作、小麦/大豆间作3种典型春小麦生产模式下,长期留茬免耕播种对春小麦出苗和产量的影响,为该区域春小麦高效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与传统翻耕相比,留茬免耕播种小麦/玉米和小麦/大豆间作的小麦出苗率、出苗均匀度下降明显,降幅分别为3.3%~8.6%、9.6%~20.5%和2.9%~8.8%、10.7%~61.7%;单作小麦的出苗均匀度有所提高,其中2019年显著增加14.9%,而出苗率在2020年显著降低4.2%;3种种植方式下,春小麦麦苗整齐度均有所下降。留茬免耕播种3种种植模式下,春小麦成穗数在收获时均与传统翻耕处理持平,差异不显著。3种模式下的春小麦均可以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弱化出苗对产量的影响,在收获时,春小麦籽粒产量的增幅分别为10.3%~12.9%(单作小麦)、10.5%~11.9%(小麦/玉米间作)和10.3%~22.5%(小麦/大豆间作),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农田风蚀退化极其严重的河西绿洲灌区,留茬免耕播种是春小麦生产中切实可行的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5.
天山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Kar.et Kir.) Sch.-Bip.],又称新疆雪莲、雪莲或雪莲花,为菊科(Compositae)风毛菊属(Saussurea DC.)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和帕米尔高原,生于海拔2 400 ~4 000 m的石缝、砾石坡和湿润沙地上,通常需5~8a发育成熟并开花结果.天山雪莲是传统药用植物,具有温肾助阳、祛风胜湿和通经活血等功效,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小腹冷痛和月经不调等.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天山雪莲还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并且在治疗脑动脉硬化、缺血性中风、抗菌消炎、抑制癌细胞增殖和抗氧化等领域都有重要的研发价值[1-4].  相似文献   
6.
播种季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6-1997年,在蒙自坝对春、夏、秋、冬四季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生产与分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冬玉米生育最长达171天,而夏玉米只有101天。2.春玉米花丝期的生产了较多的干物质,其它的则是花线期后生产的干物质更多,干物质生产量与日照时数和LAI的乘积正相关。3.灌浆期籽粒重占总增重的比例与各季玉米灌浆期≥10℃的积温正相关。4.春玉米籽生产除灌浆期的光合产物外,动用了前期贮存物的11.1%,其他玉米完全依赖于灌浆期的光合产物,并且不同比例光合产物贮存于营养体中。说明其玉米的产量受限于灌浆期的光合产物,其它玉米则受库容小或运输不畅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正>孙儒泳院士,生于1927年6月12日,浙江省宁波市人。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后,孙先生曾在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读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此后就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先后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孙先生曾兼任中国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  相似文献   
8.
以18个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acephala DC.)F_1杂交种(表1)为试材,研究了几种影响小孢子胚发生的因素。试验于2005~2006年在本校蔬菜试验基地进行。分温室盆栽和露地栽培2部分。温室盆栽于2005年7月15日以穴盘播种育苗;8月25日移栽于花盆;11月5日移到  相似文献   
9.
选用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试验材料,在砂培和大田条件下设置3、5、7和9 cm 4个播种深度,并在大田条件下以不同播种深度混播作为对照(CK),研究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幼苗性状和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夏玉米的出苗率下降,出苗时间延长.ZD958和XY335播深9 cm的出苗率较3 cm的分别降低9.4%和11.8%,出苗时间较3 cm的均延长1.5 d.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幼苗长度及幼苗整齐度显著降低,中胚轴长度显著增加,胚芽鞘长度差异不显著;初生胚根长度逐渐减小,次生胚根总长度逐渐增加,总根长度差异不显著;幼苗与中胚轴的总干质量增加,总根干质量差异不显著.随播种深度的增加,种子萌发时幼苗各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营养物质消耗量增加,幼苗根系生长速度增加,根系活力降低,总节根数及节根层数增加.播深增加后出苗率及幼苗活力的降低导致收获穗数的显著降低,最终影响产量形成.此外,播深一致有利于群体整齐度的提高和群体性状的改善,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卡特兰无菌播种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卡特兰杂交种( Brassolaeliocattleya Sung Ya Green 'Green World')。 2材料类别人工白花授粉后90、120、150、180和210d的种子。 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KC;(2)MS;(3)1/2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