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9篇
  免费   1748篇
  国内免费   977篇
  6464篇
  2025年   45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盒子草氨基酸和糖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氨基酸含量为11.33%,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为4.91%,碱性氨基酸为1.83%,中性氨基酸为6.82%,酸性氨基酸为2.68%。总糖含量为13.13%,其中多糖为5.29%,低聚糖为4.68%,还原糖为3.16%。  相似文献   
2.
坚尼草(Panicum maximum Jacq.)是一种外来草本植物,已逸为野生,扩展迅速,对本地草本植物构成一定的影响。其扩展能力与其生长和繁殖特点有很大关系。研究表明,坚尼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植株较高大,生长迅速,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花期长,单丛坚尼草从始穗到终穗,花期可长达6~7个月;同一穗的果实熟期不同,而且边熟边脱落,从抽穗的5~7d起开始有果实脱落,脱落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以抽穗2~3周为脱落高峰;不同时间成熟的果实,种子萌发率也不同,7月份成熟的果实比9月份成熟的果实萌发率高。同一穗中,以抽穗后2~3周(果实脱落的高峰期)成熟的果实萌发率较高。果实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储存1~6个月,种子萌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人工配合饲料为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 17β-E2)载体, 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开口仔鱼连续饲喂27d进行雌性性别诱导, 探究斑点叉尾鮰XY雄鱼雌性化的合适17β-E2剂量。60日龄测量并统计各组试验鱼的生长数据、存活率, 解剖观察性腺结构, 结合遗传性别鉴定结果计算性逆转率, 并通过组织切片分析各组试验鱼中XX和XY雌鱼卵巢发育情况。270日龄检测XY雌鱼和对照组雌鱼的鳃、心脏、肝脏、肾脏、卵巢和肌肉等组织中17β-E2含量。研究进一步地采用qRT-PCR检测270日龄雌雄性别分化基因foxl2和dmrt1在XX和XY雌鱼卵巢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各组XY雌鱼的比例和卵母细胞数量均随17β-E2剂量的提高而增加, 且核仁数量也随之增多, 而核质比相应减小; 各组XY雌鱼的体重和体长随着17β-E2剂量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小, 但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变化; 各组XY雌鱼与对照组雌鱼的鳃、心脏、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中17β-E2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卵巢中17β-E2含量与添加剂量呈正相关; 雌性性别分化基因foxl2在XY雌鱼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 雄性性别分化基因dmrt1在XY雌鱼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研究建立了17β-E2诱导XY雄性斑点叉尾鮰雌性化方法, 为后续全雄斑点叉尾鮰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NaN3诱变得到的红豆草抗羟脯氨酸变异系,在酶液中游离原生质体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在含不同浓度NaCl,羟脯氨酸或PEG的MS培养基上,原生质体来源抗性愈伤组织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在1周之内均急剧增加,随后开始下降,3周后接近正常水平。随着胁迫程度的提高,抗性愈伤组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呈递增趋势,生长速度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5.
硅酸盐矿物麦饭石对沉水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水植物的稳定生长是重建健康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环节, 底质条件是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研究通过观测沉水植物生理生态的变化来探讨麦饭石对其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与湖泥组相比, 麦饭石可明显促进沉水植物苦草生长, 覆盖1 cm厚度麦饭石的苦草植株高度、单株生物量优于湖泥组(P<0.05); 改性麦饭石组的苦草株高、单株生物量高于麦饭石原石组(P<0.05)。麦饭石组中两种植物苦草和轮叶黑藻的光合色素、根系活力、丙二醛、过氧化物酶活等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均优于湖泥组。检测发现麦饭石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 可以明显促进沉水植物生长。可见麦饭石有益于沉水植物生长, 可进一步作为底质改良材料应用于湖泊生态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6.
海房沟异羽叶的新联合(Anomozamites haifanggouensis (Kimura et al.) comb. nov.)是辽西和内蒙古东部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一种特有的本内苏铁类植物.仅发现一块标本(正、反面印痕).标本上保存3枚营养羽叶,它们同几个苞片状的小叶和一些小孢子叶联合在一起,但球果的雌蕊群部分未被保存.标本被收集于内蒙古东部的宁城县山头乡道虎村附近,产于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以往在辽西葫芦岛市的南票和白马石乡上三角城等地的同一层位中也曾发现过很多分散保存的苞片状小叶和相似的小孢子叶.它们最初被潘广(1983)认为是一种双子叶的半被子植物(Cycadicotis),并将小孢子叶视为\"具皱纹的雌性种囊\".后来,又经Kimura等(1994)详细研究,因未找到任何与被子植物有关的证据,将它们归入一个分类位置不明的形态属Pankuangia,并被描述在P. haifanggouensis种名之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中被研究的标本是同本内苏铁类的Anomozamites异羽叶相连,从而为这些分散保存的生殖器官的确切分类位置的确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黑节草双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节草从传粉到受精约需130d,精子在花粉管中形成,胚囊发育属蓼型胚囊,因反足细胞较早退化,故受精前胚囊多只由卵器和中央细胞组成。精卵核融合时,精核染色质进入卵核后凝集成颗粒状,并在原位与卵核的染色质融合,雌、雄性核仁一直维持至合子的第一次分裂期前。双受精作用正常,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初生胚乳核发生2-3次分裂后逐渐退化消失,胚的发育局限于球形胚阶段。  相似文献   
8.
Chang SH  Dong C 《Cell research》2007,17(5):435-440
CD4+ helper T (TH) cells play crucial roles in immune responses. Recently a novel subset of TH cells, termed THIL-17, TH 17 or inflammatory TH (THi), has been identified as critical mediators of tissue inflammation. These cells produce IL-17 (also called IL-17A) and IL-17F, two most homologous cytokines sharing similar regulations. Here we report that when overexpressed in 293T cells, IL-17 and IL-17F form not only homodimers but also heterodimers, which we name as IL-17A/F. Fully differentiated mouse THi cells also naturally secrete IL-17A/F as well as IL-17 and IL-17F homodimeric cytokines. Recombinant IL-17A/F protein exhibits intermediate levels of potency in inducing IL-6 and KC (CXCL 1) as compared to homodimeric cytokines. IL-17A/F regulation of IL-6 and KC expression is dependent on IL-17RA and TRAF6. Thus, IL-17A/F cytokine represents another mechanism whereby T cells regulat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may serve as a novel target for treating various immune-mediated diseases.  相似文献   
9.
试论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原生境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野生稻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由于经济建设用地需要,近年来野生稻原生地遭到严重破坏,野生稻原生境保存已是十分紧迫的事情。本文论述了原生境保存的意义,原生境保存地的选择原则及设想,旨在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强野生稻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0.
刈割、施肥和浇水对矮嵩草补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青海海北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进行为期3年的野外控制试验, 研究了刈割(留茬1 cm、3 cm及不刈割)、施肥(2.5 g·m-2尿素+ 0.6 g·m-2磷酸二胺、不施肥)和浇水(20.1 kg·m-2、不浇水)处理对矮嵩草补偿生长(包括分株密度、株高和分株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及其比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相对增长率的变化, 探讨矮嵩草补偿生长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刈割后, 矮嵩草的补偿生长高度和比叶面积显著降低; 分株密度有增加的趋势, 但会随刈割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株高和生物量的相对增长率随刈割强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补偿地上生物量在重度刈割处理下最高。施肥能显著增加矮嵩草的补偿高度、分株密度、补偿地上生物量、株高相对增长率、生物量相对增长率、比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 与不浇水处理相比, 浇水处理对重度刈割处理下的分株地上生物量、密度相对增长率、比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无影响, 而显著降低了中度刈割处理下的补偿高度和株高相对增长率, 提高了不刈割处理下的分株密度和重度刈割处理下的生物量相对增长率。刈割、施肥和浇水处理的交互作用也显示出刈割与施肥对矮嵩草补偿生长具有拮抗效应, 而刈割与浇水具有协同效应。上述结果说明, 矮嵩草在刈割后可通过增加分株密度和相对增长率等途径来提高补偿能力, 弥补在生长高度上出现的低补偿, 而施肥可显著抵消刈割的不利影响, 提高矮嵩草的补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