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篇 |
免费 | 161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4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云南臭蚁属二新种记述 (膜翅目:蚁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中国云南省南部热带雨林臭蚁属Dolichoderus Lund 2新种.目前为止已在中国记载该属昆虫10种:西伯利亚臭蚁D.sibiricus Emery、鞍背臭蚁D.sagmanotus Xu,sp.nov.、费氏臭蚁D.feae Emery、黑腹臭蚁D.taprobanae(Smith)、平背臭蚁D.flatidorsus Zhou、毛臭蚁D.pilosus Zhou、邻臭蚁D.affinis Emery、凹头臭蚁D.incisus Xu、黑可可臭蚁D.thoracicus(Smith)、鳞结臭蚁D.squamanodus Xu,sp.nov..提供了10个中国已知种的工蚁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小叶兜兰的繁育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无菌播种的方法,辅以TTc生活力测定等方法,比较了小叶兜兰种子在授粉后不同发育时期和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率,对小叶兜兰种胚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探讨种胚发育程度与萌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叶兜兰种胚的发育阶段对萌发的影响最大,授粉后255d的种子萌发率最高(90.71%),该阶段种子仍呈白色但微干燥,种胚刚发育至球形胚阶段,胚柄尚存。1/4MS和1/2MS为小叶兜兰适宜的基本培养基,添加100mg·L^-1的土豆汁对小叶兜兰的无菌萌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 抗氧化系统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共生根瘤菌是否会影响豆科植物抗氧化防御系统来提高植株抗逆性尚不清楚。【目的】 以耐逆性强的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作为豆科植物代表,开展镍胁迫下的水黄皮快生根瘤菌(Rhizobium sp.) PP3回接水黄皮的盆栽实验,探究根瘤菌共生固氮对豆科植物抗氧化系统应激镍胁迫的影响。【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处理下水黄皮根、茎、叶中的4种抗氧化酶活性和4种非酶抗氧化剂含量。【结果】 水黄皮植株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强弱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 GR),非酶抗氧化剂含量高低为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类黄酮(flavonoids, FLA)>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antho cyanidins, OPC)>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sA);在不施用氮素和40 mg/L Ni2+胁迫处理下,接种根瘤菌PP3使水黄皮茎中的POD活性增加61.8%,叶中的SOD、GR和CAT活性增加5.7%、23.6%和36.1%;在施用氮素和40 mg/L Ni2+胁迫下,接种根瘤菌PP3使水黄皮植株根中GSH、FLA和OPC含量升高55.9%、61.6%和38.6%,水黄皮植株叶中GSH含量升高14.8%。【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根瘤菌会对水黄皮组织中的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剂产生显著影响,但对不同组织中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的影响不同,说明根瘤菌通过介导水黄皮抗氧化防御系统来应激镍胁迫,其在镍污染土壤中强化水黄皮的抗逆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对7省13个居群的竹叶臭蛙Odorrana versabilis的标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可以分为3个形态型;同时经数值性状标准判别分析和DNA指纹分析印证其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吻合,据此将3个形态型标本确定为3个种,其中包括2新种。本文重新界定了3个种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5.
对锦鸡儿属羽状叶类群的代表植物——小叶锦鸡儿和假掌状叶类群的代表植物——狭叶锦鸡儿的地理分布、生长发育、形态结构、渗透调节和水分代谢进行了比较研究。小叶锦鸡儿在内蒙古高原分布于东起呼伦贝尔 (1 2 4 .0 0°E)西至达茂旗(1 1 0 .4 3°E)的半湿润至半干旱地区 ,生长发育最适地区是锡林浩特 ;狭叶锦鸡儿在内蒙古高原分布于东起锡林浩特 (1 1 6 .0 7°E)西至阿拉善 (98°E)的半干旱至极干旱地区 ,生长发育最适地区是阿拉善。这种分布格局和生长发育适应性说明 ,狭叶锦鸡儿比小叶锦鸡儿更适宜干旱环境。小叶锦鸡儿叶片平展、被绿色柔毛 ,有时上面近无毛 ,狭叶锦鸡儿叶片呈瓦状、被粉白色柔毛 ;狭叶锦鸡儿叶片厚度 /面积比值和长 /宽比值大于小叶锦鸡儿 ,叶片生物量小于小叶锦鸡儿。这些特性使狭叶锦鸡儿比小叶锦鸡儿保水能力强。由于狭叶锦鸡儿的渗透调节物质浓度大于小叶锦鸡儿 ,导致细胞渗透势低于小叶锦鸡儿 ;狭叶锦鸡儿叶含水量低于小叶锦鸡儿 ,束缚水 /自由水比值大于小叶锦鸡儿 ;狭叶锦鸡儿叶水势低于小叶锦鸡儿。这些特性表明狭叶锦鸡儿比小叶锦鸡儿渗透调节能力强。狭叶锦鸡儿的蒸腾速率和日蒸腾积累值均小于小叶锦鸡儿 ,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小叶锦鸡儿。由于叶形态变异、良好的渗透调节功 相似文献
6.
对采自内蒙古中部地区的7个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天然居群的207份材料进行了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种内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无论在居群间还是在居群内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01);叶片、荚果、种子等11个表型性状居群间分化系数为16.90%,居群内表型性状分化系数为83.10%,是小叶锦鸡儿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主成分分析显示荚果柄长、荚果长、关节长是造成小叶锦鸡儿表型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据小叶锦鸡儿表型性状,通过聚类分析将7个小叶锦鸡儿居群分为3类,第1类为多伦居群,第2类为西乌旗居群,第3类为四子王旗、察右后旗、化德、镶黄旗和正镶白旗5个居群. 相似文献
7.
<正> 黄皮又名黄枇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C.wampi Blarico),芸香科黄皮属。两广,福建、台湾、四川、云南等省普遍栽培。果实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果汁中含40.4—61.7毫克,还含有糖,有机酸和果胶。除鲜食外,可加工制成果冻、果酱、盐渍、糖渍、蜜饯、果干、清凉饮料,能助消化。此外,据古医书记载,能疏郁行气,止痛退热,治气胀腹痛等。 相似文献
8.
异大茴香脑新资源——齿叶黄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齿叶黄皮是生长于广东省北部石灰岩山地的一种芸香科常绿小乔木,其叶富含精油,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出油率为0.7%。精油经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分析,确证含异大茴香脑(isoanethole)93.10%。异大茴香脑对霉菌有较强抑菌活性,并可通过异构化一步转变为大茴香脑。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砾耕栽培条件下,通过培养液中加入PEG(Polyethylene glycol 分子量为6000)以调节溶液渗透势,设置对照、弱水分胁迫和强水分胁迫3种处理 (培养液渗透势分别为0.02,-0.1,-0.34 MPa), 从1997年开始对臭柏进行长期干旱胁迫模拟实验.2003年测定了臭柏叶片光合色素和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对照区气孔导度季节变化在5月和9月份形成了典型的双峰曲线.尽管对照区的气孔导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处理,但日光合量却低于弱水分胁迫区.3个处理Chl a/b的比值在11月至翌年3月的低温期内均升高,以强水分胁迫区的增幅最大,其它月份该比值在3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3个处理的叶绿素总量(Chl a+b)在生长季的5~9月份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其中以强水分胁迫区增幅最小.在11月至翌年3月的低温期,各处理均大幅提高叶黄素总量(V+A+Z)和热耗散色素比例(A+Z)/(V+A+Z) (V:紫黄质、A:单环氧玉米黄质、Z:玉米黄质);在5~7月份的生长高峰期,各处理则明显降低了叶黄素总量和热耗散色素比例.这种趋势在强水分胁迫区表现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小叶章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特征I计盒维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分形理论(Fractal theory)中的计盒维数(Box-counting dimension)对三江平原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种群分布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小叶章种群分布格局具有分形特征。其计盒维数5-9月分别为1.524、1.769、1.711、1.615、1.701,表明其占据空间能力较强。季节动态自5月始至6月达到极大值,而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