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ean hemoglobin (Hb) concentration of about 3 500 subjects derived from 17 studies of Himalayan highlanders (Tibetans, Sherpas, and Ladakhis) was compared with lowlanders (Chinese Han, Indian Tamils) lived in the Himalayas, and European climbers during Everest expeditions as well as Andean natives. The results found that Hb concentration in Himalayan highlanders was systemically lower than those reported for Andean natives and lowland immigrants. These comparative data demonstrated that a healthy native population may successfully reside at high altitude without a significant elevation in Hb, and the lower Hb levels of Himalayan highlanders than those of migrated lowlanders and Andean natives are an example of favourable adaptation over the generations. In addition, excessive polycythemia has frequently been used as a marker of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 (CMS). Altitude populations who have a higher Hb concentration also have a higher incidence of CMS. The low Hb in Himalayans suggested as showing adaptation over many generations in Tibetan stock. Recent work in Tibet, suggested that Tibetans there may have adapted to high altitude as a result of evolutionary pressure selecting for genes which give an advantage at altitude. All of the population genomic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PAS1 and EGLN1 are mostly likely responsible for high altitude adaptation and closely related to low Hb concentration in Tibetans. These data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Himalayan highlanders have evolved a genetically different erythropoietic response to chronic hypoxia by virtue of their much longer exposure to high altitude.  相似文献   
2.
山的那一边     
<正>1999年6月某日,在位于"世界第三极"喜马拉雅山那边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机场里,一架仅能容纳20人左右的小飞机缓缓降下。等待已久的旅客纷纷登上飞机,随后空乘人员所发放的,却并不是饮料和食物,而是两小团柔软的棉花。旅客们对此好奇不已,不知何用。而随后随着飞机起飞,他们很快就明白了它们的用途,飞机发动起飞声音非常之大,他们的耳朵正需要这柔软的棉花保护。小飞机恍若一只稍大的鸟儿,很快达到一定高度并平行飞行,透过机窗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下面突兀的群山,飞机高度并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3.
InthecourseofrevisingthegenusPrimulaLinn .(Primulaceae)intheHimalayasofIndianre gion ,theauthorscameacrossasetofcollectionsidentifiedasP .involucrataWall.gatheredbythepioneerHimalayantravellers,merelywrittenondeterminavitslipsasP .involucrataWall.formaschiz…  相似文献   
4.
血雉     
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封面照片)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血雉属,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青藏高原边缘及邻近的山系,包括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祁连山脉和秦岭地区,地理位置大约在26°0′~39°2′N,84°0′~108°3′E之间.在国外见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和缅甸.血雉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被列入中国濒危鸟类红皮书和CITES公约附录Ⅱ(郑光美,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1998).血雉亚种分化众多,由于羽色变异较大,其种下分类一直比较混乱.学者们的观点不同,从9个亚种至14个亚种不等,横断山区很可能是其分化中心(郑作新,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四卷.1978).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两端安放了两个“结”,将其牢牢固定在青藏高原上,最西端的“结”是世界第九高峰——海拔8125米的南加帕尔巴特峰,最东端的“结”则是海拔7782米的南伽巴瓦峰,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分别围绕着两座高峰穿过,都形成了一个马蹄形的大拐弯。这两个矗立在高原上的“结”不仅锁住了喜马拉雅山脉,也连接着无穷的神秘,墨脱——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城——便是这神秘峡谷中一处静谧的高原孤岛。  相似文献   
6.
《生命世界》2013,(11):92-93
喜马拉雅山的峰群中,马拉山的海拔并不算突出,但它却成了吉隆沟北面的起点。从此往南,是印度洋暖湿气流徘徊徘徊的亚热带地盘;往北,是青藏高原的高寒世界。  相似文献   
7.
雪豹是一种重要的食肉动物和旗舰种,几乎在中亚洲所有的山脉都有分布,包括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帕米尔高原、天山和阿勒泰山。它们的分布区包括各种不同的栖息地:喜马拉雅的冰川山坡,大戈壁,还有世界上最干旱的山地。雪豹喜欢悬崖、山脊、沟谷等构成的陡峭地形,但在蒙古和青藏高原的草原和沙漠也有分布。它们主要分布在海拔5000米到4500米之间,但在北部分布区900米的低海拔处也发现有雪豹活动。雪豹的栖息地给人的印象是偏远、荒僻,甚至充满了敌意。然而,如今雪豹已不再生活在人类足迹难以涉及的荒野中了。  相似文献   
8.
周汝尧 《生命世界》2012,(11):36-47
藏东南是西藏东南部的简称,行政区划属于昌都和林芝两个地区。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在这里相会;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在这里奔流;中国、印度和缅甸在这里接壤。以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为首的一批峡谷云集于此。让这里成为世界著名的高山峡谷区。这里拥有世界最齐全、丰富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这里被誉为“动植物王国”。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欢歌     
郭建崴 《生命世界》2007,(12):96-99
早听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因此,虽然已经登过包括喜马拉雅山和天山在内的诸多名山,但是当我坐在开往黄山的列车上的时候,还是情不自禁地因兴奋和憧憬而难以入眠。黄山之所以没有被古人纳入"岳"的范畴是因为它"藏于深闺"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当五岳已经被认  相似文献   
10.
印度喜马拉雅山区西藏盘羊的警戒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几个动物类群中开展的许多行为研究中发现,个体的警觉水平与群体大小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一般认为,这种关系是由于个体在一个较大的群体中被捕杀的概率小。在本研究中,我研究了濒危的印度喜马拉雅地区西藏盘羊(Ovis ammon hodgsoni)的警戒行为与群体大小和逃逸地形的关系。我假设小群体中的、位于悬崖旁的盘羊比那些大群体中的、开阔地带(逃逸地形)中的盘羊的警戒水平高。结果发现随着群体增大,盘羊的警戒水平下降,但是,逃逸地形与盘羊的警戒水平没有关系。盘羊的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的时间预算存在显著差异。与雄性和亚成年个体比较,雌性用于警觉的时间多,它们比雄性采食时间长,移动少。因此,警戒行为是是盘羊的一种重要反捕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