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移栽基质对赤桉试管苗移栽成活和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Dehnh)试管苗由本校组培室提供.花盆以0.1%高锰酸钾消毒,用塑料薄膜保湿.用4种移栽基质移栽:(1)黄土:河砂=5:3,(2)黄土:珍珠岩=2:1,(3)黄土:火土灰:珍珠岩=1:1:1,(4)黄土:河砂:腐殖土=3:1:1.每花盆装半盆基质,重复4次.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土壤线虫群落生态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 2 0 0 3年 7月和 9月 ,在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进行土壤线虫取样 ,10个采样区 2 8个调查样地 2次共捕获线虫 10 2 2 0只 ,个体密度平均 182 5 0只 /m2 ,分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 2纲 7目 2 0科 32属。真滑刃属、短体属和垫刃属为优势类群 ,是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土壤线虫群落最重要的类群 ,稀有类群个体数量尽管很少 ,但分布的范围并不狭小 ,线虫各类群空间分布的广狭与个体数量的多寡在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并末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土壤线虫群落垂直分布 ,受人类活动扰动的生境土壤线虫类群数和个体密度表聚性较差 ,土壤线虫向土壤下层移动明显 ;水平分布 ,天然林和受人类活动扰动生境土壤线虫类群数和个体密度差异显著 ;农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影响总体是负面的 ,而居民点园地可能增加土壤线虫的类群数和生物多样性。 PPI/MI值对于不同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变化反映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东辉  张柏  陈鹏 《动物学报》2005,51(3):401-412
对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进行土壤螨类群落调查,了解该区土壤螨类群落组成、分布及土地利用差异对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共捕获土壤螨类96属16443只。研究结果显示:土壤螨类群落组成各类群空间分布的广狭与个体数量的多寡在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未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中部平原区与西部平原区土壤螨类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气候和土壤差异是主导因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境螨类群落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农业生产活动减少了土壤螨类类群数和个体密度,使螨类在土壤剖面不同土层间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农业活动也减少了螨类的群落多样性。MGP分析能够反映人类干扰对甲螨群落结构的影响,其中MGPⅠ分析对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甲螨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动更敏感。MI指数显示,农田和居民点的农业生产活动增加了中气门螨类r-选择类群的数量[动物学报51(3):401-412,2005]。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通报》2006,41(12):12-12
在近日举行的吉林省10年禁猎表彰暨湿地保护会议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向吉林省省长王珉、吉林省林业厅厅长刘延春颁发了“自然保护领导者卓越贡献奖”,表彰他们为生态保护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这是该组织首次在中国颁发这一奖项。世界自然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  相似文献   
5.
獐(Hydropotes inermis)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辽东半岛、华北平原及长江两岸,在1949年以后的多篇文献中没有发现对吉林省獐分布的记载。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于吉林省白山市(原浑江市)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獐有效照片21张,有效视频时长总计600 s。在后续的野外调查中,研究者现场拍摄到獐幼崽活体及大量獐的活动痕迹,确认獐在吉林省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6.
细菌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了解海洋细菌的特征及其在海洋环境中的潜在作用, 本文利用纯培养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印度洋与南海西部海域表层海水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纯培养结果表明, 自中印度洋与南海西部表层海水中共分离275株可培养海洋细菌, 隶属于4门49属75种。变形菌门是绝对优势类群(占总株数的68.7%), 其次是放线菌门(21.5%)、拟杆菌门(9.1%)和厚壁菌门(0.7%)。在属水平, 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与弧菌属(Vibrio)是主要的优势属, 共占总株数的30.0%。在3种分离培养基中, 自1/10 × 2216E培养基中分离细菌的数目与种类最多(89株, 30属); 分离菌株中的细菌菌株有7、9与3个属分别仅在2216E、1/10 × 2216E及葡萄糖甘露糖(glucose-mannose, GM)培养基中生长。此外, 共分离培养出50株细菌(26种)可能代表潜在新分类单元。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 中印度洋和南海西部表层海水中共有23个门531个属。优势门类为变形菌门(72.2%)和拟杆菌门(15.3%), 优势属为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 24.4%)、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16.3%)和亚硫酸杆菌属(Sulfitobacter, 13.9%)。此外, 中印度洋表层海水细菌Shannon-Wiener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南海西部(P < 0.05), 且细菌群落结构显著不同(P < 0.05)。综合纯培养与原位细菌数据得出, 中印度洋与南海西部海洋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蒋可威  梅宇  马鸣  丁鹏 《动物学杂志》2022,57(3):478-480
近年,作为中国鸟类新记录,侏鸬鹚(Microcarbo pygmeus)在新疆连续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因为在100多年前,就曾经有人在新疆西部记录过侏鸬鹚(Судиловская1936)。但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被国内的学者们所正式认可或采纳(郑作新1976,马鸣2011,郑光美2017)。2018年11月20日,新疆摄影师刘忠德在玛纳斯湿地发现了40多只外形很像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的黑色鸟儿,其长相独特,头部颜色比普通鸬鹚柔和,是一种渐变的棕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吉林省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剖析,并对如何应对当前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措施,同进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刘井元  林文  陈辉 《蛛形学报》2011,20(2):115-118
自1989年以来,先后从湖北西部山地6个不同海拔、12个不同类型生境捕获的啮齿、食虫等小型哺乳动物体外采集到一大批革螨、恙螨和吸虱标本,经初步整理,鉴定有革螨l1科32属73种、恙螨有3亚科11属41种和亚种、吸虱3种,其中有中国新纪录1种,籁氏巨刺螨Macronyssus leucippe(Domrow)和湖北新纪录41种。  相似文献   
10.
李扬  赵华 《生理通讯》2004,23(5):127-128
第六届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生理科学会科研教学研讨会于2004年7月20~23日在吉林市胜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吉林省生理科学会主办,北华大学承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