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3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6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家族成员是一类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胚胎发育、免疫调节、伤口修复、细胞增殖和抑制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TGFβ1、TGFβ2和TGFβ3在进化上最晚出现,并以潜伏态分泌。有别于家族中的大多数成员,TGFβ1-3的信号具有时空区域性,并依赖于其所处的微环境。阐明依赖于微环境的TGFβ信号的多层次调控机制对于理解TGFβ信号在免疫、癌症等生理、病理条件下的功能,以及开发临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TGFβ前体复合物的结构入手,并从TGFβ的激活,配体-受体识别,跨膜信号传导及转录调控等方面,论述依赖于微环境的TGFβ信号的调控机制,同时讨论肿瘤微环境中多效的TGFβ信号,进而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动态     
我国科学家成功解析SARS冠状病毒进化规律全国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组和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领导小组 1月30日在广州宣布 ,我国科学家经过 8个月的联合攻关 ,在防治SARS基础理论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1月 2 9日美国《科学》杂志全文公布了中国课题组研究SARS的分子流行病学 ,解析  相似文献   
4.
5.
《环境昆虫学报》2014,(6):1054-1058
本文利用引诱剂诱捕器,对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成虫在蕉园中的活动高度、活动方向和活动节律进行研究,旨在明确该虫的田间活动规律,为其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诱捕器的挂置高度对香蕉假茎象甲成虫的诱捕效果有一定影响,距地面160 cm的诱捕器所诱捕的成虫数量最大,而该高度是香蕉叶鞘及叶柄所处位置,说明成虫多在此处活动。而诱捕器的挂置方位对诱捕效果影响不大,挂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诱捕器的诱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香蕉假茎象甲成虫在蕉园活动时,对方向没有明显偏好。此外,在活动节律上,香蕉假茎象甲成虫多在傍晚至凌晨时分活动,16:00至翌日4:00的雌、雄虫诱虫量分别占全天雌、雄虫诱虫量的92%和96%。  相似文献   
6.
地胆系鞘翅目芫菁科地胆属昆虫,它的幼虫是蜜蜂体外寄生虫,蜜蜂受地胆幼虫寄生为害,被称为“地胆病”。虽然不常发生,但是有时对养蜂业的局部危害也很严重。在我国,地胆病很少见。自1991年在宁夏固原县首次发现以来,新疆、安徽部分地区也相继发生。  相似文献   
7.
水稻二化螟灾变规律与栽培因素之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多年的历史资料分析,近年来安徽省广德县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灾变规律发生了新变化:发生期推迟,发生程度加重,主害世代推后。栽培因素如种植制度的调整,优质稻品种的普及,水稻播、栽期的推迟,免耕技术的推广等与其关系密切。这些因素将继续向有利于害虫方向发展,螟虫重发仍将持续。对螟虫的预测与控制必须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两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与为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对2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田绿盲蝽LyguslucorumMayre的发生与为害进行的系统调查表明,采用生物农药和低毒化学农药防治4次,Bt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为害较为严重,9月上旬发生高峰期种群密度为7.2头10株,显著高于防治指标,第2代绿盲蝽为害高峰期,叶片被害率为19.4%;采用当地棉农化学防治方法施用农药7次,Bt棉田绿盲蝽发生为害较轻,发生高峰期(8月中旬)种群密度为2.0头10株,第2代绿盲蝽为害高峰期,叶片被害率为4.8%。讨论指出绿盲蝽已成为转Bt基因棉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应加快绿盲蝽在转Bt基因棉田的生态调控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江  方盛国 《兽类学报》2005,25(2):105-114
原羚属物种在羚羊亚科中的分类地位尚存在很多争议。本文测定了原羚属的黄羊和藏原羚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140bp),并与牛科其它属31个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对其碱基组成变异情况及核苷酸序列差异进行了分析。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用简约法(MP)、邻接法(NJ)和似然法(ML)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黄羊和藏原羚的序列差异为3.78%,颠换数目近乎为0,其突变远未饱和;原羚属内黄羊和藏原羚为不同种,单系发生;原羚属与赛加羚羊属、犬羚属及跳羚属等并系发生,原羚属隶属于羚羊亚科,应为独立属;羚羊亚科组成属间多为并系起源。根据序列差异值2%/百万年的细胞色素6分子钟,推测黄羊和藏原羚分歧时间大约为1~2百万年;原羚属与羚羊亚科其它属分歧时间大约在5.7~8百万年。  相似文献   
10.
详细观察和描述了稀有鮈鲫眼发育的形态变化,并分别对视网膜发育早期神经层、色素上皮层的厚度及眼发育后期视网膜的总厚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稀有鲫眼的发生始于神经胚时期形成的眼原基,与两栖、哺乳类动物不同,其眼原基是由间脑向左右伸出的对称外突实体;在尾芽期眼原基向腹侧弯曲、侧向伸长,随后开始内陷,在尾泡期形成视杯。眼原基外层与外胚层紧贴的部分将发育为视杯的内层、神经视网膜,而眼原基其余部分将分化为视杯的外层、视网膜色素层。在尾泡期之后,视网膜色素层停止有丝分裂开始形成色素颗粒,此时视网膜神经层开始分化。视网膜这两层结构在发育早期分化的有序进行可能与早期胚胎头部内空间以及附近的间充质细胞有关。从神经胚期到尾泡期,视网膜色素层厚度由42.3±0.8μm减小到4.8±0.4μm,视网膜神经层厚度从37.1±0.2μm增加到43.7±0.6μm,而从尾鳍期到孵出期视网膜总厚度从42.7±1.2μm逐渐增加到98.3±2.1μm。与所有脊椎动物一样,稀有鲫眼的视网膜分化也是按照由内向外的顺序进行,晶状体、角膜及其他结构在孵出时已基本发育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