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2010年9月中旬,赣南的南康市龙岭镇划为工业园区的施工工地格外寂静,随着连续隆隆的爆破之声,烟尘腾空而起,进行施爆的技术员数着声声炮响——没有哑炮,一切顺利!第二天的早上,出土方的工人发现崩塌的岩石破面和碎石中夹杂着白花花的骨片。工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人立即叫来工长查看情况,工长在开工前得到上级的通知,开掘土方时注意可能发现地下文物,如有发现及时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消息像长了翅膀,家住南康的化石业余爱好  相似文献   
2.
尾羽龙(Caudipteryx)的新材料及其重要骨骼特征的补充和修订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尾羽龙和原始祖鸟一起被认为是最早发现的带有真正鸟类羽毛的恐龙(Ji et al., 1998),迄今已发现的尾羽龙包括邹氏尾羽龙(Caudipteryx zoui)和董氏尾羽龙(Caudipteryx dongi)两种(周忠和、汪筱林,2000),前者包括保存在中国地质博物馆的NGMC 97*4朅和NGMC 97*9朅两件标本,而后者依据的材料仅为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V 12344。以上标本都不是十分完整。本文依据最近新发现的两件几乎完整的尾羽龙标本,对该属的一些重要形态特征进行补充和修订,以期对其系统关系的讨论及其他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  相似文献   
3.
4.
潘氏北票鲟的新材料及鲟类系统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依据大量潘氏北票鲟的新材料对该种的特征作了补充,主要包括吻部骨片、围眶骨系统、舌颌骨、上颌骨的外翼突、方轭骨、轴部骨骼、尾部棘鳞及轴上鳍条等.另外还对后颞骨、鳃条骨等特征进行了修正.北票鲟的生长与埋藏特点表明北票鲟可能与现生鲟类一样也具有洄游生活的习性.对丰宁北票鲟同潘氏北票鲟的比较表明,除奇鳍条数目不同外,二者在其它方面被认为存在的差别或不成立或需进一步检验.建议将列鳍鱼(Stichopterus)归入修订后的北票鲟科,并认为北票鲟科代表了与鲟科关系最近的已知化石类群.  相似文献   
5.
任东 《动物分类学报》2003,28(1):105-109
描述丽蛉科化石2新属2新种:美形山丽蛉oregramma gloriosa gen.et sp.nov.,奇异沼泽丽蛉Limnogramma mira gen.et sp.nov.。标本采自辽宁省北票市晚侏罗世义县组地层中。模式标本保存在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6.
北票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人骨的牙病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对辽宁北标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出土人骨的牙病作了详细的观察。初步探讨了龋病和牙周病的罹患率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结果显示:(1)龋病的罹患率男女间差异不显著,而牙周病的罹患率性别差异显著。(2)龋病的罹患率与年龄变化具有一定关系,而牙周病的罹患率则与年龄变化关系密切。此外,对多生牙、先天缺额牙、融合牙、错位牙、第三臼齿的阻生情况也分别作了记录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一原始鸟脚类恐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初步记述了采自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新的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材料,并依此建立一新属新种上园热河龙(Jeholosaurus shangyuanensis gen. et sp. nov.)。化石产于北票市上园镇陆家屯义县组下部第一段灰白色凝灰质砂岩中,同一层位产出过大量鹦鹉嘴龙化石。上园热河龙的主要鉴定特征包括6个前上颌齿,鼻骨背面发育小孔,前齿骨约为前上颌骨主体长度的1.5倍、未发育股骨前髁间沟、骨不在一平面上,第三趾趾节中第四节最长。上园热河龙具有一些真鸟脚类恐龙的近裔性状,比如眶前孔小,方骨孔大,位于方颧骨侧面,外下颌孔缺失。另外,上园热河龙的股骨近端形态非常接近进步的鸟脚类恐龙。但是上园热河龙发育有6个前上颌齿,上下颌关节处与齿列位于同一水平线,前上颌齿列与上颌齿列位于同一水平线,这些原始特征未见于已知鸟脚类恐龙。上园热河龙确切系统分类位置需要进一步确定。 上园热河龙是义县组中发现的第二种鸟臀类恐龙,增加了这类恐龙在热河生物群中的分异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报道可能属于单子叶被子植物化石的两个新属Shangyuania gen.nov.和Zhouia gen.nov.,标本采自辽宁省北票市上园乡黄半吉沟下白垩统义县组尖山沟层。前者属于水生草本植物,具有一个非常细弱的茎,茎保存不全,未见分枝。茎上生有对生和互生的沉水型叶;叶线形,全缘。基部无柄,顶端为钝圆形;具有一条中脉,中脉的两侧各有3—4条细而平行的侧脉和在叶的远轴面上各有一行可能的通气组织;穗状花序生于叶腋中,具有一个细弱的花序梗,由4~5轮小花组成。后者是一个单独保存的种子,卵圆形,被压扁,表面具有多角形的细胞或泡沫状纹饰。通过对两新属形态特征研究和对比,推测它们可能与现生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特别是该科中的眼子菜属(Potamogeton),以及茨藻科(Najadaceae)的茨藻属(Najas)有某种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辽西北票四合屯脊椎动物化石产地附近土城子组三段的孢粉组合,共计32属9种及25未定种。孢粉组合以松柏类两气囊花粉占绝对优势,三缝孢子含量低。当前组合中见有Cicatricosisporites,Lygodioisporites,Jiaohepollis,Rugubivesiculites等早白垩世特征分子,同时未见被子植物花粉,推测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这与同位素测年结果相一致。这一孢粉组合以松柏类两气囊花粉的高含量及Classopollis的低含量为特征,明显不同于以往报道的土城子组的孢粉组合,却与辽西地区义县组下部层段的孢粉组合非常相似,表明辽西地区土城子组沉积的末期区域植物群面貌与义县组已无本质差别,尽管两套地层在岩相和沉积上差异明显。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土城子组的横向对比对于正确重建中国北方侏罗纪—白垩纪早期的沉积演化史十分关键,有必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开展其他地区土城子组的孢粉等生物地层及区域间的对比工作。  相似文献   
10.
北票喇嘛洞墓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的错(牙合)畸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全超  刘政  朱泓 《人类学学报》2003,22(4):321-327
本文选择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中牙列较完整的个体进行了错He畸形的调查。初步探讨了我国魏晋十六国时期古代居民中错He畸形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1)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错He畸形的患病率为42.53%;在错He个体中,前牙拥挤所占比例最大,为56.76%;在Angle氏错He分类中,AngleⅠ类所占比例最大,为70.27%;2)错He畸形的患病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人类经济类型所决定的饮食结构的改变与错He畸形的发病原因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