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0篇
  免费   623篇
  国内免费   7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雀河下游断流河道的环境特征及物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孔雀河下游断流河道的环境因子和植被样地数据,采用聚类与CCA排序法,分析了生境的退化特征以及物种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断流河道退化生境分为绿洲-荒漠过渡类型、轻度荒漠化类型和盐土荒漠化类型。绿洲-荒漠过渡类型地下水位低、盐分含量相对较低,植被盖度相对较高,土壤维持着原砂质壤土,为潜在退化型;轻度荒漠化类型地下水位、土壤质地与含盐量与前者基本相同,土壤未明显退化,但植被盖度低于10%,植物种类与个体数目都较低,属于轻度退化型;盐土荒漠化类型地下水位高、盐分含量高,土壤机械组成中砂粒比重较大、无建群种幸存,属于重度退化型。2)绿洲-荒漠过渡类型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联结,正负联结比小于1,生态系统表现为建群种维系物种关系的不稳定状态;轻度荒漠化类型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负联结,正负联结比小于1,表现出生态系统进入退化演替的阶段;盐土荒漠化类型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联结,正负联结比大于1,表现出重度退化群落的种间平衡状态,物种间以达到稳定共存,其中,真盐生植物对这种平衡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3)CCA排序表明,绿洲-荒漠过渡类型形成以胡杨为中心的种间正联结,幸存于盐分适中、水分养分相对较高的生境;轻度荒漠化类型,形成以多枝柽柳与刚毛柽柳相互依存的不显著负联结,幸存于土壤养分、水分相对较低的生境;盐土荒漠化类型形成以盐爪爪、盐节木、盐穗木等真盐生植物维系的显著正联结,幸存于土壤贫瘠、地下水位浅、盐分含量高、沙化严重的生境。  相似文献   
2.
鳞伞属国内新记录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宝 《植物研究》1991,11(4):71-73
本文报道了吉林省产鳞伞属七个国内新纪录种,它们是黄缘鳞伞;Pholiota hiemalis Smith;颗粒鳞伞Phol.granulosa(Peck)Smith;粗糙鳞伞Phol.confragosa(Fr.)Krast.;小鳞鳞伞Phol.squamulosa(Murr.)Kauff.;奇味鳞伞Phol.graveolens(Peck)Smith;多脂翘鳞伞Phol.squ-arroso-adiposa Lange;纹饰鳞伞Phol.decorata(Murr.)Smith。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在研究各地送鉴的大呈吉丁虫标本过程中。鉴定出一批中国新纪录种,今集中加以报道.并分别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5.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探讨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建群种与优势种无芒隐子草、碱韭的种群空间分布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碱韭群落的景观特征主要由草原的土壤理化性质和种群的固有属性决定.自由放牧导致的空间分布的变异程度为碱韭>无芒隐子草>短花针茅.自由放牧对短花针茅和碱韭密度的影响显著,但对无芒隐子草影响不大.随着无芒隐子草密度的增加,自由放牧区短花针茅密度呈现增大趋势,而围封区短花针茅种群密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自由放牧区和围封区内短花针茅密度均随碱韭密度的增加而减小.表明植物种群种间关系存在密度效应,在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密度效应可能消失;因植物种对或干扰条件不同,植物种间关系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异育银鲫及其人工杂合种外源遗传物质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采用 DNA 杂交的方法,对异育银鲫及其人工杂合种进行了外源 DNA 的检测分析,发现两个雌核发育系的异育银鲫及其人工杂合种的 DNA 与红鲤 DNA 片段间的分子杂交均有阳性斑点出现,这表明,在异育银鲫及其人工杂合种产生过程中,父本(红鲤)的 DNA 片段的确可以随机地掺入到母本细胞的 DNA 中,从而产生了异精效应,使其子代生长加快,并出现父本性状。  相似文献   
7.
励螨科二新种和中国一新纪录种:蜱螨亚纲:寄螨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微直流对小麦原生质体形成细胞团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马缨丹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已扩散至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并严重威胁入侵地本地植物的生长。马缨丹因具有观赏价值而被我国大量引进,但由于疏于管理,发展成为入侵杂草,对我国农业、畜牧业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对马缨丹的入侵机制还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本文从马缨丹的生物学特性、入侵机制、生态学效应、防治与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其研究进展,以期为马缨丹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马缨丹成功入侵的关键因素源于其独特的生物学性征;对农林业造成的危害的原因主要为它的化感作用;马缨丹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马缨丹在防虫除虫、污染修复、药用价值等方面有所应用。此外,分析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后发现,今后应加强马缨丹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机制、应用潜力、防治方法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四种主要大豆食叶害虫种群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层随机与连片调查获得114个样本.利用微机分别对豆天蛾卵和豆天蛾.银纹夜蛾.棉铃虫.豆灰蝶及混合种群的幼虫.进行了4种频次分布型检验和6项聚集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上述害虫在豆田内均属零集分布.中分析了聚集原因.提出了“Z”字型10样点,每样点以1/3m双行为单位的抽样方法.确立了在两种允许误差下的抽样数量.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