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8篇 |
免费 | 1535篇 |
国内免费 | 915篇 |
专业分类
503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5篇 |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131篇 |
2021年 | 119篇 |
2020年 | 129篇 |
2019年 | 84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93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190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174篇 |
2011年 | 213篇 |
2010年 | 166篇 |
2009年 | 175篇 |
2008年 | 264篇 |
2007年 | 227篇 |
2006年 | 171篇 |
2005年 | 195篇 |
2004年 | 183篇 |
2003年 | 161篇 |
2002年 | 188篇 |
2001年 | 178篇 |
2000年 | 155篇 |
1999年 | 129篇 |
1998年 | 105篇 |
1997年 | 136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100篇 |
1994年 | 119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65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5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种群密度及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动物》2017,(5)
了解珍稀动物种群的密度及其分布是开展保护的重要基础。2015年7—8月,采用样带内粪堆现存量计数法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皮条河-耿达河流域的水鹿Rusa unicolor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同时,结合近年来保护区的生态监测资料,对保护区水鹿的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水鹿在区内广泛分布,分布海拔为1 354~3 841 m,其中95%的痕迹点分布在海拔1 600~3 599 m;调查区域内水鹿总平均密度为(0.25±0.16)只/km~2;从皮条河上游往下至耿达河流域,水鹿的密度呈明显的递减趋势,水鹿活动痕迹点距居民点距离与其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这表明居民点对水鹿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热重法(TG)、差热分析(DTA)是热分析方法中两种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根据第五届国际热分析会议提出的定义,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类技术。这定义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物质承受控温作用,通常是等速升(降)或等温条件;(2)选择一种被研究的物理量:质量、力学量(尺寸、体积、模量)、热力学量(温度、热量)、电学量(电导、介电常数)等;(3)测量物理量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热分析要跟踪物质受热过程中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变化,是研究各学科中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的有效手段,成为… 相似文献
6.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乔灌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划定面积5 m×5 m和10 m×10 m样方的基础上,运用方差比率(VR)法及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和Cassie指标(CA)对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乔灌木种群的种间关联性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面积5 m×5 m的样方内,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枇杷柴[Reaumuria songarica (Pall.)Maxim.]、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 (Pall.)M. Bieb.]、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 Bunge ex Boiss. et Buhse)、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盐豆木[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 (Pall.)Voss]、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 C. A. Mey. ex Schrenk)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 A. Mey.)Bunge]8个种群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关联,种群间很少存在对资源的竞争;K值、C值和CA值的分析结果均表明胡杨、枇杷柴、盐节木、白梭梭、盐豆木和盐穗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多枝柽柳种群为均匀分布,梭梭种群为随机分布,但仅枇杷柴和盐节木种群为极显著的聚集分布.在面积10 m×10 m的样方内,8个乔灌木种群的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的负关联,显示种群间存在对资源的竞争,但稳定共存;8个乔灌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极显著的聚集分布.随样方面积从5 m×5 m扩大至10 m×10 m,8个乔灌木种群m·的排序位置发生了改变,显示种间竞争能力和种内自疏能力发生变化,其中,枇杷柴、盐穗木和梭梭的总体表现较强,多枝柽柳最差.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中,采用面积10 m×10 m的样方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吡虫啉、扑虱灵对褐稻虱的作用机制及药效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结合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明确了毗虫啉、扑虱灵对褐稻虱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特征的差异:①毗虫啉是高活性的神经毒剂,扑虱灵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②吡虫啉对褐稻虱三龄若虫的浸苗活性是扑虱灵的9.3倍,对成虫和卵的杀伤作用显地高于扑虱灵。③水稻茎叶对呲虫啉的吸收传导能力略高于扑虱灵,根对毗虫啉的吸收能力显高于扑虱灵。④毗虫啉对褐稻虱天敌黑肩绿盲蝽的杀伤力大,扑虱灵安全。这两种药剂上述特征的差异性在生产上对种群控制效果表现为,呲虫啉前期的速效性要显高于扑虱灵,中期的控效作用和后期的持效作用二相当。 相似文献
8.
9.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物种多样性和生境面积的常数次幂成比例,这说明它们的对数数量级呈线性正相关。我们研究了中国境内15块湿地的高等植物和32块湿地鸟类多样性,发现它们分别和湿地面积在对数尺度上呈线性正相关.进一步支持了种数与面积的幂指数关系。我们还借助计算机模拟系统地讨论了产生这种简单规律的生态学机理,包括中性理论、集合种群动态和物种分布的自相似性。中性理论假设了群落中物种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忽略了其它的种间关系。集合种群动态理论考虑的是由多个亚群落构成的集合群落,在研究种数和面积关系时也忽略了种间关系,所以也是中性的。尽管物种分布的自相似性可导致这种面积幂指数关系,但在自然界中自相似性也可能不成立。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种子散布是木本植物形成入侵种需要经历的过程之一,但在预测入侵种时却常常被忽略.紫金牛科东方紫金牛(Ardisia elliptica)原产热带亚洲而在北美成为入侵植物,分布在云南南部的其同属种酸苔菜(A.solariacea)与之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本文以酸苔菜为研究对象,于2004年12月至次年2月分别在人为干扰轻的野象谷和人为干扰重的植物园进行酸苔菜的种子散布及捕食研究,试图了解生境变化对其种子散布和种子捕食的影响.结果表明,酸苔菜在两地的种子散布者均为白喉冠鹎(Alophoixus pallidus)、黑冠黄鹎(Pycnonotus melanicterus)和灰眼短脚鹎(Iole propinqua),但3种食果实鸟类的组成比例、拜访行为、频率及种子捕食者的影响在两地均不相同.人为干扰轻的野象谷生境中白喉冠鹎、黑冠黄鹎与灰眼短脚鹎的拜访频率分别为25%、32%和26%.取食后的第一次停栖地点有4%在10 m以外;人为干扰重的植物园生境中3种鸟的拜访频率分别为67%、8%、5%,取食后的第一次停栖地点有26%在10 m以外.人工摆放种子试验表明,地面上种子捕食者主要是啮齿类;在两生境中种子捕食率均较低(2-6%),但野象谷生境中种子捕食率仍显著高于植物园生境.野象谷生境中种子还受到象鼻虫幼虫的危害,危害率为17.9±3.5%(n=512);而植物园生境中未发现种子被象鼻虫危害(n=489).干扰对生境中的动物组成及行为造成了明显影响,并可能通过种子散布与捕食的改变而间接影响与其有密切关系植物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