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1篇 |
国内免费 | 131篇 |
完全免费 | 104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133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158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45篇 |
2009年 | 142篇 |
2008年 | 147篇 |
2007年 | 139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作为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无法再现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正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人类将面临着能否继续以其固有的方式生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新型标记SRAP在棉花F2分离群体及遗传多样性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27,自引:0,他引:127
将新型分子标记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应用于棉花的遗传研究,并建立了完整的PCR反应体系,此体系稳定可靠、扩增效果好、可重复性强。采用30个SRAP引物组合对海岛棉品种“Pima90”和陆地棉品种“邯郸208”进行比较扩增,29个引物组合可以获得多态性扩增,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对上述两个品种的F2群体进行检测,共产生149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组合产生5.14个,单引物组合最多可产生13个多态性条带。用SRAP标记对11份陆地棉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30个引物组合中15个组合有多态性,得到22个多态性条带,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比率。研究结果表明,SRAP标记可在棉花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SHEsis, a powerful software platform for analyses of linkage disequilibrium,haplotype construction, and genetic association at polymorphism loci 总被引:126,自引:0,他引:126
In multiloci-based genetic association studies of complex diseases, a powerful and high efficient tool for analyses of 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 between markers, haplotype distributions and many chi-square/p value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has been sought for lo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obtaining meaningful results directly from raw data,we developed a robust and user-friendly software platform with a series of tools for analysis in association study with high efficiency. The platform has been well evaluated by several sets of real data. 相似文献
4.
采用RAPD和ISSR标记探讨中国疣粒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21,自引:1,他引:120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和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0标记对分别来自中国海南和云南20个居群的疣料野生稻(Oryaz granulata (Nees et Arn. ex Watt.))混合样品,以及海南(M5)和云南(M27)2个居群各20个植株的遗传多生进行了检测。在混合取样的居群中,20个RAPD引物和12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209个122条带,多态条带比率9PPB)分别 相似文献
5.
利用RFLP、SSR、AFLP和RAPD标记分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3,自引:3,他引:110
利用 RFLP、SSR.AFLP和RAPD 4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 15个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4种标记系统进行比较。在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多态性的RFLP探针酶组合56个,66对SSR引物,20个RAPD引物和9个AFLP引物组合,分别检测到多态性带167、201、87和108条。SSR标记位点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最大(0.54),AFLP标记位点最小(0.36),但AFLP标记具有最高的多态性检测效率(Ai,32.2)。4种分子标记所得遗传相似系数相关性显著,比较相关系数表明 RAPD可靠性较低。依据 4种分子标记结果将 15个供试自交系划分为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兰卡斯特、瑞德和PN共5个类群,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认为SSR和RFL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适合进行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苏泰兴、美国纽约的栽培银杏(Ginkgo biloba)群体和中国3个可能为野生的银杏自然群体(浙江西天目山、贵州务川、湖北大洪山区)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用13个引物对5个群体共66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88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2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0.45%。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裸子植物相比,银杏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He=0.2408;Ho=0.3599)。贵州务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B=56.82%,He=0.2089,Ho=0.3087),江苏泰兴栽培群体(PPB=34.09%,,Ho=0.1269,Ho=0.1858)和美国纽约的栽培群体(PPB=23.86%,,He=0.0884,Ho=0.1312)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3个可能的自然群体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1476,Φst=14.26%)。群体间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可能是人为选择压力和基因流障碍引起的。根据Nei′s遗传距离矩阵分别构建了群体间和个体间的遗传关系树状图。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贵州务川群体与浙江西天目山群体优先聚类;美国纽约群体与湖北大洪山群体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可能为同一野生群体的后裔。通过对银杏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并结合群落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务川银杏群体很可能为野生自然群体。基于银杏群体遗传学和生态学的研究结果,建议在自然银杏群体最适生境和遗传多样性最高的贵州务川建立银杏保护区。由于银杏群体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建议3个自然群体间可进行植株和幼苗相互移栽,以提高群体间的基因交流,以最大限度地保护银杏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I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ISSR分子标记技术是近年发展而来的一种DNA多态性分子标记,具有简单、经济、信息量大、稳定性高等特点。本文论述了ISSR的反应原理及ISSR实验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并总结了ISSR在植物品种鉴定、亲缘关系分析,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检测,以及植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普通小麦初选核心种质的产生 总被引:67,自引:8,他引:59
对中国普通小麦种质资源构建了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分别构建。按栽培区(地理生态区)分组。地方品种按亚区分为28组,选育品种按大区分为10组。各组内在21个表型性状聚类的基础上,按平方根法取样,并依遗传多样性指数与遗传丰富度加以调整。提出在生产上或育种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品种为必选材料。初步选定的材料经种植核对,淘汰错杂后,产生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全部供试材料11694份,初选核心种质3283份,取样比例为28.18%。选育品种全部11441份,初选核心种质1684份,取样比例为14.9%。计划经分子标记分析,最后核心种质的比例占全部种质的10%左右。根据全部材料21个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测验,初选核心种质,除芒和壳两性状外,与全部种质的遗传差异均未达到显水平。讨论了初选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指出陕南部西山地和汾渭谷地是中国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变异多样性的富集地。育成品种多样性程度以西南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为最高。 相似文献
9.
新疆8个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为分析新疆北疆地区主要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采用PCR扩增,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anguinetti银染法显色,对新疆北疆地区8个品种、1个杂交一代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统计了各群体的等位基因组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和平均基因纯合率,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利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采用邻结法构建系统发生树;同时根据等位基因频率,利用PHYLIP(3.6)分析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生树,应用白举检验估计系统树中结点的白引导值,并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位点在9个绵羊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除BMI824、MAF65为低、中度多态外,其余8个微卫星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所有绵羊群体的平均PIC(0.5631)、h(0.5721)和E(2.9)均低于国外其他品种的绵羊,其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新疆本地土种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和巴什拜羊与国外引进绵羊品种及混有外血的本地培育品种遗传距离较远,他们聚为不同的两类,各绵羊品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来源、育成史、分化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