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完全免费 | 13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境片断化是指大而连续的生境变成空间隔离的小种群的现象。生境片断化对植物种群遗传效应包括生境片断化过程中的取样效应及其后的小种群效应(遗传漂变、近交等)。理论研究表明,生境片断化后,植物种群的遗传变异程度将降低,而残留的小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将升高。然而对一些植物的研究表明,生境片断化对植物种群的遗传效应要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世代长度、片断化时间、片断种群的大小、基因流的改变等。最后,针对生境 相似文献
2.
用10个任意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作为引物,将采自陕西、山西、甘肃等地矮牡丹与紫斑牡丹基因组DNA,在毛细管气浴式PCR热循环仪上随机扩增。在对所有引物扩增条件严格标准化的条件下,这些引物可产生清楚的、可重复的与扩增产物相应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带。这10个有效扩增的引物在矮牡丹平均每一个体中扩增出71条带,其中多态的带16条(22.5%),在紫斑牡丹平均每一个体中扩增出76条带,其中多态的带2l条(27.6%)。对每两个个体,每条多态带进行成对比较,累加后求分子标记差异的平均值。在矮牡丹3个居群间的平均差异是7.9,在紫斑牡丹4个居群间的平均差异是8.7,在矮牡丹与紫斑牡丹2个种间的平均差异是10.3。显然,若用来扩增的植物个体数目和引物数目增加,将会得到更满意的结果。初步结果表明濒危植物矮牡丹与紫斑牡丹种内低水平的DNA多态性。RAPD技术用于检测野生牡丹居群内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是有用的与可行的;用于研究种间的进化和亲缘关系也有潜力。 相似文献
3.
合理取样是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利用和研究所面临的最基本问题 ,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环境条件和取样目的的影响。遗传多样性的取样策略是指对一定地理分布范围内的生物个体取样时 ,使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包含尽可能多的遗传变异的最佳取样方法 ,包括了取样数目 (一个给定区域的居群数和一个居群的个体数 )以及取样方式。包括“哈迪 温伯格平衡 (Hardy WeinbergEquilibrium)”定律在内的居群遗传学基本原理是研究取样策略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居群内的取样个体数及应获取的居群数进行理论计算 ,同时还可以根据物种居群的遗传结构特点和环境条件的异质性来决定取样的方式。因此 ,应该依据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和取样的目的来确定某一特定区域的居群取样数 ,以及某一居群内的样本数及取样方式。 相似文献
4.
用微卫星多态性和RAPD分析广东地方鸡种的群体遗传变异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用5个座位的微卫星标记和70个10碱基引物得出的RAPD,研究分析了惠阳胡须鸡、杏花鸡和清远麻鸡3个广东地方鸡种和培育品种粤黄鸡的群体遗传变异及相互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微卫星多态性和RAPD这两种标记在应用于群体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等方面分析的意义。微卫星多态性分析结果说明,样本采自保种群的惠阳胡须鸡和杏花鸡以及经长期封闭选育的粤黄鸡的杂合度均较低,而在起源地采样的清远麻鸡杂合度较高,但总的说来这几个鸡种的杂合度仍然是较低的。RAPD分析结果说明,4个鸡种群体间变异较小,但在惠阳胡须鸡发现具有品种特异性的RAPD图带。微卫星多态性和RAPD分析都说明4个鸡种的亲缘关系较近。由于微卫星标记多态性程度高且等显性遗传,因而通过它计算杂合度可以较好地反映群体内的变异;RAPD则在反映群体间的区别甚至某一群体的特征时可提供明确而直接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采用倍性分析仪鉴定柑橘愈伤组织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使用倍性分析仪,对48种培养多年不同基因型的柑橘愈伤组织的细胞ND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除了路比葡萄柚,尾张和金诺橘等3种愈伤组织变异较小,未出现第二个峰以外,有93.8%的基因型的愈伤组织的细胞均出现了DNA含量加倍的细胞,通过DPAC分析软件分析得知,凤梨甜橙三倍体,宁波金钳,长沙橘,鲁斯脐橙,国庆4号和卡特夏橙等6愈伤组织的细胞DNA含量还出现了三倍增加及非整倍增加的现象。在待测的48种愈伤组织中,DNA含量变异细胞的百分率最大者为凤梨甜橙三倍体,达18.51%,最小者为暗柳橙,为4.70%,通过取肯氏新复极差分析得知,不同基因型的DNA含量变异细胞的百分率之间存在差异显著性,在相同继代培养基和相同继代周期的条件下,培养时期对愈伤组织变异大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外十个猪种H-FABP基因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利用PCR-RFLP技术(限制性内切酶采用HinfI,HaeⅢ和Msp I)检测了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南昌白、二花脸、梅山、玉山黑猪、乐平花猪、金华两头乌及上高两头乌10个猪种共计561头猪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位点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在HinfI-RFLP位点上,南昌白猪均为HH纯合子,而其他猪种在此位点上均存在变异,外来品种以纯合子HH居多。(2)在HaeⅢ-RFLP位点上,外来猪种杜、长、大及培育品种南昌白猪均在该位点表现为多态,但中国6个地方猪种在该位点均无变异;(3)在Msp I-RFLP位点上,仅有杜洛克在该位点表现为多态。而所有检测的地方猪种均表现为AADD-型。 相似文献
7.
用31个可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辽河、瓯江和长江种群进行了RAPD分析。121个扩增片段中有27个多态片段。遗传距离指数(D)表明中华绒螯蟹种内遗传变异较低(D=0.004~0.063)。3个种群中,辽河种群(D=0.018)和瓯江种群(D=0.025)遗传变异较高,而长江种群遗传变异较低(D=0.013);辽河种群和瓯江种群间遗传距离(D=0.023)小于它们与长江种群间的遗传距离(D值分别为0.028和0.032)。提示人类经济活动可能已使这2个种群发生了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8.
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与其性状之间的关系是入侵生态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成功的入侵种常常能占据多样化的生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繁殖力和散布力.表型可塑性和遗传分化是外来入侵植物对生境异质性的两种适应策略;散布体多态型和散布途径多种化,使外来入侵植物迅速占领入侵生境,并进行远距离扩散;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并存,并根据生境和入侵阶段权衡的繁育对策不仅使入侵种群大面积暴发成为可能,而且直接影响散布机制并对种群遗传结构具有调节作用.高效的资源利用性竞争,加之以化感作用为基础的干扰性竞争使植物更具入侵性. 相似文献
9.
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本文分析了采自黄海和东海5个海区共计48个个体小黄鱼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从40个10 bp引物中选取20个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45个位点,其中132个(91.03%) 显多态性。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量化的平均遗传多态度为1.93(1.50~2.44),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比例分别为69%和31%;群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139和0.0861。用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所分析的5个群体可分为3个地理群系,从分子水平上支持了过去有关学者把黄海和东海的小黄鱼划分为北、中、南3个地理群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人工授粉和套袋实验及等位酶电泳等方法,对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Maxim. var. longipes H. T. Chang)自然种群和人工种群的开花状态、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该种单花花期一般6~7 d,开花过程中柱头始终高于花药的位置,花药散粉具有先后顺序,一般2花药先散粉,其余3花药滞后1~2 d。单花花期依其形态和散粉时间可分为5个时期:即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凋谢期。种群开花一般历时49~55 d,但不同地点、年份之间有所差异,推测开花持续时间不同主要是环境条件所致。由于其杂交指数大于4,花粉-胚珠比等于1 250,结合人工套袋和授粉实验以及等位酶电泳结果可以确定该种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花粉竞争可能是导致该种濒危的主要的生殖生物学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