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篇
  免费   682篇
  国内免费   552篇
  2380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章和 《生态科学》1993,(1):173-175
一、目的意义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近二十多年来,也很重视这个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生态学教育仍处于落后状态,尤其是中小学的生态学教育。我国人民的生态意识仍然不高。中学生态学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生态意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有重要意义。由于中小学直接接触基层群众,中学的生态学教育对提高基层群众的生态意识,有独  相似文献   
2.
闻玉梅 《微生物与感染》2005,28(2):40-40,47
核糖体基因库项目(ribosomal database projeet,RDP)已成为具有对微生物生态学很重要的进展,至2004年8月已有100000个16S基因序列登录该基因库,但至今对16S核糖体序列引起的重视程度还不够。RDP应更受到重视的原因是,这一项目将分类学进行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生态学者也得益匪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已可将外界环境中的rRNA小亚单位扩增,而并不需要将该种微生物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3.
水丝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泉 《生物学通报》1995,30(3):12-13,33
水丝蚓韩志泉(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037)1分类地位与常见种类水丝蚓是淡水中最常见的底栖动物,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近孔寡毛目、颤蚓科(Tubi.ficidae)、水丝蚓属(Limnodrilus)。本属虫体长35~65mm,体色红褐,成熟个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在\"微生物生态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双语教学和前沿英文文献开卷阅读测试的实践案例。连续三年的教改实践有效帮助本科生克服了英文文献阅读的恐惧心理,提高了本科生阅读专业前沿文献的理解能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思维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侏罗纪中蜉属和珠蜉属蜉蝣昆虫化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峰 《古生物学报》2006,45(2):268-276
长期以来,我国昆虫化石研究者所确认,并为众多地层古生物工作者所引用,作为地层对比和确定地质时代的两种侏罗系蜉蝣幼虫化石:西伯利亚中蜉(Mesobaetissibiric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和古珠蜉(Mesonetaantiqu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在我国境内并不存在。迄今为止,这两个种仅局限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下侏罗统。此前,被我国昆虫化石研究者分别归入中蜉属(Mesobaetis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和珠蜉属(Mesonet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的所有种类,其科级和属级分类位置有误。它们包括:西伯利亚中蜉,三间房中蜉(MesobaetissanjianfangensisHong,LiangetHu,1995),黑斑中蜉(MesobaetismaculataHong,LiangetHu,1995),古珠蜉和北票珠蜉(MesonetabeipiaoensisWang,1980)。道虎沟组、海房沟组、九龙山组和三间房组的水生蜉蝣组合完全不同,彼此不能对比。我国侏罗系—下白垩统蜉蝣幼虫全部是湖相,为原地埋藏,而非河流相,异地埋藏类型。  相似文献   
6.
危害健康松属植物的小蠹虫经常与一些特殊的真菌相联系.在小蠹虫危害松属植物的过程中,这些真菌被小蠹虫的一些特殊结构或者体表携带到松属植物上.小蠹虫与其伴生菌的联系表明小蠹虫和其伴生菌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伴生菌随小蠹虫扩散而被带到新的寄主树木.而伴生菌或作为小蠹虫的食物来源,但更重要的是,有些伴生菌能够通过其菌丝渗透寄主组织,释放毒素,致死寄主树木,以帮助小蠹虫降低寄主抗性.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小蠹虫/伴生菌联合体与寄主树木之间关系的特征和确定小蠹虫与其伴生菌相互关系在生态学上的意义.然而,不同小蠹虫和其伴生菌所组成的共生体系,不同小蠹虫的种群数量,和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小蠹虫与其伴生菌相互作用方式的差异使我们在研究小蠹虫和其伴生菌这个共生体系时,对它们各自在成功聚集寄主树木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概括变得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7.
李云凯   《生态学杂志》2014,25(9):2756-2764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增长迅速,并成为动物摄食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工具.鲨鱼因其在生物系统进化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海洋食物网研究的重点,然而国内针对鲨鱼摄食习性和洄游行为等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鲨鱼稳定同位素分析组织样品选取和样品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鲨鱼摄食生态学,尤其在其摄食和洄游行为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着重分析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鲨鱼稳定同位素判别值和更新速率、食性分析、营养级评估、洄游路径分析和生态位分布等核心问题上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期为国内学者开展鲨鱼类基础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态学讲座\"系列会议是由国内外华人生态学家联合发起、为加强现代生态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热点问题的交流与合作的国际会议.总结了2009年6月27~29日在兰州大学举行的第五届现代生态学讲座国际会议的全部二十五场报告,围绕\"宏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的会议主题,分别从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根际和土壤生态学、分子和行为生态学以及农业生态学等角度进行了分类总结.全部报告可归纳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学机制\"两个大的基础理论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必须在人类-自然耦合生态系统的大框架下进行探索.对该会议的进一步改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刺五加种群生态学的研究Ⅱ.刺五加和种群统计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相似文献   
10.
万云  许丽丽  耿其芳  冷欣  安树青  唐剑武 《生态学报》2012,32(17):5601-5608
为促进中国青年生态学者与海外生态学者的交流与合作,第二届\"国际青年生态学者论坛\"于2011年8月1—4日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近400名学生和青年学者,围绕\"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学热点问题\"主题,分别从植物群落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地下生态学、水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区域生态安全等7个方面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本届论坛报告反映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我国生态学在研究领域、内容、尺度、方法上的发展现状与进展。以会议收集的95篇摘要为基础,重点综述了27场青年学者论坛报告内容,并对会议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