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4篇
  免费   809篇
  国内免费   120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鼠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后,会引发一系列的肠道和全身性的疾病,这是一种类似于人感染伤寒沙门氏菌的疾病。在感染的早期,天然免疫系统能迅速对入侵的细菌做出反应,吞噬细胞的活化以及炎症因子的产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增殖,而在感染的后期,对于有效地控制和消灭细菌,获得性免疫是必要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感染能诱导特异性CD4+和CD8+T细胞的增殖,从而引发强烈的免疫应答,在此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B细胞。特异性T细胞以及B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能有效地抵御细菌的侵染。总而言之在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了对宿主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期不同剂量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暴露对大鼠胎盘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推断DEHP对胎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妊娠第11日起每日给予DEHP灌胃,剂量分别为:对照组(玉米油)、低剂量组(100 mg/kg)、中剂量组(500 mg/kg)和高剂量组(1000 mg/kg),妊娠第19日处死孕鼠,取胎盘组织分别做HE染色和电镜制片,观察各剂量组胎盘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各剂量组胎盘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与DEHP摄入量呈负相关,低剂量组胎盘无明显改变;中剂量组胎盘缩小,空泡化细胞增多,微观结构显示胞质内线粒体水肿;高剂量组胎盘迷路带血窦扩张淤血严重,滋养细胞变性、坏死。结论:DEHP可导致大鼠胎盘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这种病理改变是胎盘功能减退的形态学基础,可直接影响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安徽是濒危物种黄缘闭壳龟的重要分布区之一,由于人类活动使得该龟栖息地日益减少,生存空间被挤占。加之近年来日益频繁的黄缘闭壳龟贸易所带来的肆意滥捕以及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其野生种群衰减严重,数量已经十分稀少,同时买卖和饲养也进一步加剧了黄缘闭壳龟的非自然扩散和引入。目前黄缘闭壳龟在安徽的具体产地一直缺乏一个较为科学的研究,而了解黄缘闭壳龟在安徽的具体分布状况,对于该龟的保护至关重要。2011年—2012年5月至10月间,采用市场和访问调查以及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黄缘闭壳龟野生种群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报道,同时针对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原鼠兔种群敏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1988年,在青海湖黑马河地区以耳标法对高原鼠兔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在繁殖群体中主要是来自上年出生的第1、2胎的鼠兔(82.85%),第3胎和老体占少数。成年雌鼠兔100%参加繁殖,通常年产3胎,有的年份可产4胎或5胎。产仔数1-8只(平均为4.52±0.12),1只雌鼠兔终生可产2-29只。妊娠期为22.2±0.13天。洞内哺乳期为11.65±0.01天。有的年份当年出生的少数雌鼠兔到36.8±3.05日龄可达到性成熟并参加繁殖,生1-2胎,雄鼠兔性成熟较晚。  相似文献   
5.
裂叶沙参和泡沙参种群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裂叶沙参(Adenophora lobophylla Hong)和泡沙参(A.potaninii Korsh.)种群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特性的对比,揭示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的种群内部致濒机制。结果表明:裂叶沙参种群幼苗抢占草本层上层空间能力弱于泡沙参种群;裂叶沙参种群是以相对长的生殖期和高产籽量来适应环境;裂叶沙参种群开花结实量虽高于泡沙参种群,但其中成熟种子少,种子质量差,致使其种群由种子到一年生幼苗的转化率极低,并且幼苗生活力弱,是导致其种群濒危的重要内部原因。裂叶沙参种群除有性生殖外还兼有较弱的无性繁殖,是对其有性生殖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野骆驼(Camelus ferus)生性机警,且栖息于远离人迹、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其种群动态和行为生态学研究一直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在库姆塔格沙漠地区进行不同季节的野外观测和连续水源地红外相机监测,对野骆驼的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2011–2013年,在库姆塔格沙漠地区进行了8次野外调查,共记录野骆驼64群,个体430峰。非繁殖季节野骆驼集群大小平均为2.94±0.67峰;而繁殖季节野骆驼集群大小平均为10.74±3.08峰。野外观测数据证明了野骆驼集群行为存在季节性差异,倾向于冬季繁殖季节的集群。并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11个水源地设置11台红外相机,共记录野骆驼281群745峰。与野外调查结果相比,红外相机数据表明繁殖期间和非繁殖期间野骆驼集群大小没有显著差异(t=0.322,P=0.748)。水源地的地形因素、红外相机监测视角和监测时间的限制可能是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但是两种方法的结果均表明野骆驼在阿尔金山北麓比西湖地区容易形成较大的集群;同时,繁殖季节野骆驼最大集群的规模要大于非繁殖季节。尽管利用红外相机进行动物集群行为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与传统基于野外调查的方法相比,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实用性方面,利用红外相机都为我们开展动物行为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林氏果蝇种群间mtDNA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力  温硕洋 《动物学研究》1997,18(2):213-219
运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林氏果蝇来自不同地区的22个单雌系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采自台湾省的TAW3146.1与大多数采自广东的品系相同,而广东省品中则存在一定度的分化,DHS307、315和NKS9234仅在HindⅢ的酶切位点上与其余单雌系不同;TAW3146.1与来自缅甸中部的MMY307,MDMY326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74;MMY307与MMY326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尹辉  张波  荆瑞雪  曾凡江  牟书勇 《生态学报》2019,39(18):6745-6752
碳(C)、氮(N)、磷(P)元素在植物各器官中的组成,及植物表面结构差异是其对外界环境适应性的重要表征。以干旱区3个地理种群骆驼刺(塔里木盆地策勒种群,吐鄯托盆地托克逊种群,准噶尔盆地阜康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株各器官C,N,P元素组成的测定及表面形貌观测,对其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种群的骆驼刺,C元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没有显著规律;N元素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茎中最低;策勒种群和阜康种群的P含量,叶片中最高,茎与刺中差异不显著;但托克逊种群茎中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2)3个地理种群的骆驼刺叶中元素组成相比,策勒种群C,N含量均最高,托克逊种群C,N含量最低;3个种群叶片的P含量,C∶N,C∶P,N∶P值均没有显著差异。刺中元素含量相比,C含量没有显著差异;N含量阜康种群策勒种群托克逊种群。茎中元素含量相比,N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托克逊种群茎中P含量为其他两个种群的2倍,可能与托克逊土壤中高浓度的全N,速效N,速效P有关。(3)托克逊种群表皮极厚,蜡质非常致密,各器官气孔密度均高于其他两个种群;策勒种群比阜康种群叶表皮增厚,蜡质致密,但叶片气孔密度却减小;策勒种群和阜康种群茎与刺的气孔密度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策勒种群骆驼刺最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其叶片具有最高的C,N含量,且表面结构没有明显的干旱胁迫特征。托克逊种群表现出明显的干旱适应特征:其表皮增厚,蜡质致密,气孔密度增大,叶片C,N含量最低。虽然托克逊种群茎中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理种群,但3个地理种群骆驼刺叶片中C∶N,C∶P,N∶P比值保持恒定,C∶N=30.6±4.3,C∶P=357.4±49.9,N∶P=12.0±2.4,说明骆驼刺能够保持较高内稳性,这也可能是其在新疆各地广泛生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线粒体Cyt b基因为分子标记,对赤水河两种荷马条鳅属(Homatula)鱼类(红尾荷马条鳅和短体荷马条鳅)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了对在长江上游其他几个水系分布的同种鱼类进行比较,分析其生物地理学过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水系135尾红尾荷马条鳅Cyt b基因序列共检测出4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36和0.00493;其中,赤水河种群的分别为0.891和0.00208。3个水系52尾短体荷马条鳅Cyt b基因序列共检测出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0.821和0.01105;赤水河种群的分别为0.646和0.00390。基于ML和BI法构建的单倍型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两物种各自构成单系,且得到较强支持。红尾荷马条鳅各种群地理格局分布明显,赤水河种群为并系类群位于分支基部。在短体荷马条鳅支系中,岷江与沱江两个水系的个体相互聚类在一起,而赤水河群体聚成一个分支。赤水河与其他水系不存在共享单倍型,表现了明显的隔离和差异性的地理分布格局。由于这些水系之间地理位置相距较远,推测这种格局的形成不是地质运动造成的水系隔离,而是历史时期水位的高低变化造成鱼类种群的扩散和隔离。错配分析支持赤水河两物种种群扩张的推断,但中性检验却并非全部支持,显示种群历史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10.
从石油受污环境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鼠李糖脂(rhamnolipid,RL)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B3。在游离细胞合成鼠李糖脂的基础上,应用包埋与交联相结合的复合固定化方法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固定化细胞。以二次回归方程预测模型为基础,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B3固定化细胞合成RL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15%,初始pH 7.0,合成温度38℃,120r·min-1振荡培养100h,RL的产量达到4 843.25mg·L-1,比游离细胞提高56.42%。制备的固定化细胞连续使用3个发酵周期,RL的产量均保持在4 517.75mg·L-1以上,说明B3固定化细胞具有用于连续发酵合成RL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