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4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64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在疼痛的调控过程中处于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其不仅是痛觉信息上行传递的重要部位,还是疼痛抑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PAG,包括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谷氨酸(glutamate,Glu)在内的神经递质以及内源性阿片肽(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s,EOP)和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e CB)为代表的神经调质都参与了PAG对疼痛的信息传递以及调节.本文重点综述GABA、5-HT、Glu、EOP和eCB在PAG参与疼痛生理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发动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9):126-128
我国构建世界第一张人类器官蛋白质组“蓝图”;中科院发现新的肿瘤调控蛋白;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台湾成大医院发表干细胞再生心脏细胞研究成果;试管内成功再现抑制mRNA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葡萄酒采用菲丁除铁及单宁明胶澄清工艺中,葡萄酒的pH值是显影响除铁与澄清效果。经试验,菲丁除铁时pH3 ̄4为宜,单宁明胶澄清时将葡萄酒的pH值提高约0.2个单位就能达到澄清目的。  相似文献   
4.
5.
纯化的高粱PEP羧化酶活性随pH升高(pH6.6~8.0)而增大。在G6P和Mal存在下,酶活性仍有随pH升高而增大的趋势,但G6P对酶的激活百分率和Mal的抑制百分率随pH升高而降低。高粱PEP羧化酶活性的最适温度高于40℃、酶的催化效率(V_(max)/K_m)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高温下,反应激活能降低,Mal对酶活性抑制百分率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I_(0.5)值增大,Mal增大K_m(PEP)的效应变小。  相似文献   
6.
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邵宏波   《广西植物》1992,12(1):41-58
禾本科植物是粮食作物的主要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类对粮食的产量、种类和质量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根据国外在1982年对90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和预测的结果说明到1990年末,这些国家共缺少72百万吨谷物而到2000年将缺少144百万吨谷物。近十余年以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和作为植物生物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日臻完善,被公认为非常困难从事的禾本科植物(Gramina-ceae)的组织培养也取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在作物改良的生产中取得了成效,显示了越来越大的潜能和威力,为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食物问题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拟在评述近年来禾本利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指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的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进展,并重点描述和讨沦在应用上较为成熟和有发展前景的几个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利用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而进行的基因转移技术的概况。希望能为我国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者们提供某些参考资料并对于一些问题进行共同的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最适pH值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孔维  周慧 《生物化学杂志》1992,8(2):212-215
  相似文献   
8.
果蝇前后图式基因调控的层次性(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果蝇胚胎的前后极性和幼虫精细的体节图式是由一系列基因控制。这些基因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显示不同的作用层次。首先,母性效应基因通过卵中编码的形态发生原,将胚胎分为前后极和两末端区。继而由体节缺口基因决定胚胎的第二次分区。在这基础上,体节成对基因和极性基因相继转录表达,分别决定重复体节的存在和每个体节的前后极性。最后,在体节基因活性影响下,由同源异型基因决定每个体节的特性。在果蝇早期发育中,正是由于上述不同层次的前后图式基因通过相互调节,按顺序在特定的空间相继表达,从而决定了幼虫规则体节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果蝇前后图式基因调控的层次性(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由于分子遗传学的进步,对于基因如何代代相传以及个别基因的表达调控,我们已有相当的了解。然而对发育过程中,基因如何按一定的时空秩序,依次表达,并导致性状的发育,则所知甚少。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开始深入。已有人提出不同的理论模型,以解释在发  相似文献   
10.
红曲霉AS 3.3491葡萄糖淀粉酶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曲霉AS3.3491供给易利用碳源,葡萄糖淀粉酶的形成受咀遏,cAMP可使之解阻遏。易利用碳源的迅速利用使培养液pH显著下降,实验发现各种提高培养液pH值的方法都能促进葡萄糖淀粉酶的形成。同时发现该菌株的五种类型的葡萄糖淀粉酶是随培养液pH的逐渐回升陆续形成的,且各型酶的出现都与培养液的一定pH值相关联。文中讨论了该菌株中葡萄糖淀粉酶形成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