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径系统一直是广东城乡规划建设的亮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重要手段。以广东省绿道建设和古驿道建设为例,通过厘清两类游径的缘起和作用,总结风景园林专业力量在绿道建设实施过程中形成的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工程与技术、园林植物应用、景观生态学等专业设计之“道”,提出在南粤古驿道建设的大背景下,风景园林人应充分发挥风景园林专业优势,以“道”传“道”,将绿道专业设计之“道”传承到南粤古驿道建设中去,推动南粤古驿道建设高质量发展,同时为风景园林专业设计人员以南粤古驿道为载体进行景观创作提供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桐 《生物信息学》2019,26(11):13-19
在中国文物保护体系下,古道等遗产线路类的文物保护工作尚未能完全对接国际文化线路的保护理念,文化线路的国内文物保护体系和国际保护视野面临无法衔接的困境。以国际文化线路“物质线路”和“衍生要素”的分析视野,将具有申遗背景同时需要对接文物保护工作的米仓道(巴中段)作为对象,通过梳理其时空范畴和价值认知,分别辨析作为国内文物保护体系的交通遗产构成框架,以及对接申遗工作的文化线路衍生遗产要素。基于此,遗产线路衔接国内文物保护体系和“文化线路”申遗保护要求的工作框架得以厘清,可为国内面临类似研究需求的文化线路类遗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马亮 《生命世界》2010,(9):28-35
<正>2010年8月,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申报的两项世界遗产——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和六省参与的"中国丹霞"经联合国教科  相似文献   
4.
宋峰 《生物信息学》2012,(1):152-153
2011年11月7日,巴黎,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启动了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40周年的庆祝活动①,这一致力于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将要迎来自  相似文献   
5.
曹新 《生物信息学》2012,(1):154-154
2012年是《世界遗产公约》缔约40周年,值得我们对遗产保护进行认真回顾和思考。《世界遗产公约》全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上通过的。  相似文献   
6.
历史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外来细菌入侵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如何影响其可入侵性一直是入侵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然而关于群落可入侵性和群落特征间关系的认知却很不统一。采用交叉互换的试验方法,首先将野外采集的两种长期不同施肥土壤(有机肥和化肥)进行灭菌并回接已方和对方的土壤悬液,研究土壤环境(历史非生物因素)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历史生物因素)对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相对贡献。随后将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青枯菌作为外来种接入重建的土壤中,探究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对外来细菌存活数量(前期入侵潜力)和存活时间(后期入侵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历史生物因素对重建土壤的原生动物数量、革兰氏阴性与阳性细菌比等群落特征和外来细菌的存活数量有影响;历史非生物因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细菌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以及外来细菌入侵土壤后总的存活时间有影响;外来细菌入侵前期状况仅与原生动物数量、革兰氏阴性与阳性细菌比相关,而入侵后期的状况则仅与微生物活性、细菌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相关。总之,外来细菌在土壤中各时期的入侵潜力和土著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主要取决于二者是否由同种历史影响因素控制。本研究对于阐明生物群落结构与群落可入侵性之间关系,及指导土壤外来病原菌的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滨水工业遗产既是遗产,也是城市景观。从滨水工业遗产的空间形态出发,探讨城市景观的共享性,提出滨水工业遗产改造的3个特征和共享的5个特性。对上海苏州河两岸工业遗产更新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其共享性有待提升。并指出以共享为导向的滨水工业遗产改造,将对城市景观的发展做出新的引领和呈现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理环境优越、海拔跨度大、生境异质性高、人为影响小等原因,贵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的苔藓植物丰富,共有50科128属286种(含变种和亚种),其中苔类17科23属43种,藓类33科105属243种。其优势科、属均反映了该区系的温带向热带过渡的性质。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区苔藓植物北方温带成分、热带成分和东亚成分分别占37.12%、31.82%和30.30%,其中中国特有分布型占12.12%,反映了施秉喀斯特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温热并重、东亚色彩浓厚、特有性较高的特征。通过对施秉喀斯特与其它五个区域的苔藓区系进行对比发现.施秉苔藓区系丰富度高,与同为云贵区的香纸沟、马岭河、罗平喀斯特地区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9.
遗产廊道作为一种线性文化景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城市化发展环境,其文化保护与转型发展将成为传承历史文脉、提升片区活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相关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此为研究导向,结合适宜性理论研究提出该方法与遗产廊道保护等工作结合的构想,首先整体分析遗产廊道研究与实践现状,总结其保护与发展需求;其次以大同市新荣区古长城为例进行适宜性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深化遗产资源与环境研究;最后结合适宜性结论与实地探究形成具体保护策略,主要包括遗产修复、廊道保护、区域协调等3方面,最终实现适宜性分析在遗产廊道保护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0.
巴勒克埃西尔区域历史上便是一处创意之域,作为地处于此的新兴开发项目,班德尔玛“奇想花园”将为土耳其和巴勒克埃西尔省地区的发展奠定充满活力的新方向。“奇想花园”的设计立足于历史与园内遗迹,融和了美妙的园林效果、层次丰富的游览体验与环境活化元素,力求形成一处国际化的创意象征。设计组织了一系列反差强烈的景观空间,如简洁有力的“椭圆”“植物园”、游乐园、未来花园、“果树园”和“南部台地园”。每个空间均由戏剧性的自然森林界定环绕,加强了现有灌木丛的形式构成。整个景观区域被一个城堡式的建筑笼罩,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山顶村落的回忆。建筑物内部集合了一系列巷道的设计,包括历史上存在过的形式和中庭天井,标志性的建筑如“灯塔”和设计机构则进一步加强了该场所城市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