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建立痹康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痹康颗粒中当归、丁香进行定性研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进行含量测定研究.色谱柱:Agilent XDB-C18柱(4.6mm 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246nm;流速:1.0ml/分钟;柱温:25℃.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补骨脂素在浓度范围8.64~43.20m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3%,RSD=1.08%(n=6);异补骨脂素在浓度范围8.92~44.60m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8%,RSD=0.9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作为痹康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报导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单一选育薰衣草链霉菌(Streptomyoes lavendulae)的研究结果,曾有摇瓶发酵单位提高18.3%的高产株获得,高产株已在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3.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试验研究了质粒pBR322 DNA经8-MOP及近紫外线作用后损伤部位的碱基顺序特异性。实验研究发现PUVA损伤的DNA在HindⅢ及RsaⅠ识别位置上酶切反应受到严重抑制,而在SphⅠ,EcoRⅠ,PvuⅡ,BamHI,PstⅠ识到位置上抑制轻微。通过对不同识别位置上碱基顺序及其光化学反应敏感性的分析,推断出DNA的TpA顺序可能是最易接受8-MOP光化学反应的部位。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补骨脂叶中是否含有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寻找含此类活性成分的新药源。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浸提方法对补骨脂叶甲醇溶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合紫外光谱比对,发现补骨脂叶中含有补骨脂素类成分,且不同的处理方法使化学成分发生了显著的量变。新鲜补骨脂叶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以及另外两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烘干、晾干、研磨的叶子,补骨脂叶在干制过程中此四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植物雌激素香豆素补骨脂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为补骨脂素治疗肝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常规培养肝星状细胞HSC-T6,采用0.1 mmol/L的H2O2制造HSC-T6氧化应激的模型。分别用MTT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增殖、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含量,ELISA法测定Ⅰ型胶原的分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组比较,补骨脂素在浓度为10μmol/L,1μmol/L,0.1μmol/L,均呈现出抑制HSC-T6增殖的作用(P<0.05),且最佳作用时间为48 h(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素各个浓度组能够提高SOD和GSH-Px的活性(P<0.05),并降低细胞上清液中MDA和GSH的含量(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素各个浓度组在作用48 h后,细胞上清液中的Ⅰ型胶原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因此,作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补骨脂素能有效的抑制HSC-T6的增殖及抗HSC-T6氧化应激,很可能成为雌激素的替代品在治疗肝纤维化中。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量低、骨微结构恶化、骨脆性增加、易骨折。为了改善骨质疏松,需要寻找合成代谢和口服药物的副作用最小的替代药物。补骨脂素是从中草药中提取的香豆素衍生物。然而,补骨脂素在成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补骨脂素通过上调成骨细胞特异性标志基因(包括icollagen,骨钙素和骨唾液蛋白)的表达,增强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小鼠原代成骨细胞的成骨分化。本研究同时证明补骨脂素能上调BMP2和BMP4基因的表达,提高磷酸化smad1/5/8蛋白水平,激活BMP报告基因(12xbe-oc-luc)的活性以及增强BMP信号直接靶基因osx的表达。BMP2和BMP4基因的缺失消除了补骨脂素对成骨细胞标志基因col1、alp、oc和bsp表达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补骨脂素通过激活BMP信号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提示补骨脂素可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等骨丢失相关疾病的一种潜在的合成代谢剂。  相似文献   
7.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变化规律。2种呋喃香豆素类物质在补骨脂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中均有积累,其含量在果实中最高,根中最低,幼嫩茎叶高于成熟茎叶,成熟期果实高于幼嫩期果实。通过组织化学和荧光显微技术对呋喃香豆素类物质的定位研究,同时结合分泌腔的系数与2种呋喃香豆素的含量相关性分析,证明补骨脂中分泌腔是2种呋喃香豆素积累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8.
从中药补骨脂中提取分离得到补骨脂素纯品。研究其与助剂的复配物对黑色素形成过程中主要限速酶酪氨酸酶的协同激活作用。结果表明,补骨脂素对酪氨酸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但是不随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变化,与助剂复配的协同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
首次报道长波紫外线(near ultraviole)与8-甲氧基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复合选育天蓝淡红链霉菌(S. coeruleorubidus)的研究结果,曾获柔红霉素较出发株稳增6.7%的高产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对中波紫外线(UVB)导致人皮肤HaCaT细胞光老化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MTT法筛选药物的浓度;使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永生化的HaCaT细胞建立UVB光老化模型;使用三种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处理光老化模型,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及氧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中氧化酶的活性。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JNK和白介素-8(IL-8)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10~(-7)mol/L、10~(-6)mol/L、10~(-5)mol/L补骨脂素组对HaCaT具有无明显的增殖作用(P0.05);与模型组相比,10~(-7)mol/L、10~(-6)mol/L、10~(-5)mol/L补骨脂素组对HaCaT具有无明显的增殖作用(P0.05),但是10~(-7)mol/L、10~(-6)mol/L、10~(-5)mol/L补骨脂素组SOD、GSH、CAT活性升高(P0.01),细胞JNK、IL-8 mRNA表达量均降低(P0.01),细胞JNK、IL-8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或P0.01)。结论:补骨脂素能够显著的保护HaCaT细胞的光老化,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及抑制JNK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