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44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三倍体漆树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细梗香草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报春花科植物细梗香草(Lysimachia capillipes Hemsl.)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方法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鉴定出酸性成分75个,中性成分74个。在中性成分中鉴定出六氢金合欢烯酰丙酮、苯乙醇及香叶基丙酮等;酸性成分主要为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及一些二酸。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有PYR-2A管式炉裂解器和CR2A计算机的GC-9A气相色谱仪,对3种标准蛋白和8个变种的11株苏芸金杆菌的晶体蛋白进行了表征,通过指纹图的分析,表明苏芸金杆菌不同亚种的晶体蛋白,既有峰群的特异性,亦有峰高比值的特异性,揭示了伴孢晶体在分子组成和构象上的多样性。同时,证明了PGLC分析鉴别伴孢晶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时期,对多花菜豆(Phaseolus coccineus L.)4个品种,菜豆(P.vulgaris L.)5个品种和菜豆变种[P.vulgaris var,baorigineus(Burk.)baudet]的一个收集样品的二价体次级联会(次级配对)进行了细胞学检查,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评价观测到的联会程度和预期的随机联会程度之间的偏差统计学方法,发现次级配对的程序是高度显著的,对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加以改进,并使之能够观察压片完整的花粉母细胞,显示出在次级联会的双价体之间发生有形的联结。  相似文献   
6.
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及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离体培养中研究了体细胞胚胎发生,组织学研究表明,愈伤组织是由成熟种子盾片的表皮吸收细胞首先发生的,随后从愈伤组织分化出胚状体。象水稻合子胚的结构一样,体细胞胚状体主要由盾片,胚芽稍及胚根组成,在胚状体内可以观察到不同发育时期的原胚,包括大量的单一的胚性细胞、二细胞、四细胞及分化程度不同的原胚以及一些畸形胚状体,从本实验可以初步认为由籼稻体细胞培养而获得的胚状体在结构上也有象合子胚一样的基本结构,并且是单细胞起源的。  相似文献   
7.
李林初   《广西植物》1988,(2):135-141
本文比较了金松(属)和杉科其他各属植物的核型,它的染色体数目(2n=20)和基数(x=10)较低,其核型最为对称。细胞学资料支持金松属从杉科分出另立金松科SciadopityaceaeHayata,它的系统位置则很可能比杉科来得原始。这也得到古植物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湖北贝母生产中存在繁殖系数低的问题,研究了单鳞片砂培繁殖对提高鳞茎繁殖率的效果和原理。试验结果表明:1.单鳞片繁殖率为对照种鳞茎的5—9倍,2.低温(2—10℃)预处理4—8周和暗条件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子球形成率,促使子球迅速长大,3.植物激素(6-BA、KT、2,4-D)处理,有利于促进鳞片不定芽原基的分化,繁殖率为种茎繁殖的9—11倍;4.单鳞片繁殖的小鳞茎主要发生在鳞片基部的茎盘上,还可发生在鳞片的远轴面上,但不发生在近轴面。  相似文献   
9.
林荣  邹琦丽   《广西植物》1988,(1):89-91+105
用金桔茎段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1.0毫克/升BA和0.l毫克/升I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观察了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培养一周后,在茎组织切口两端开始膨大,细胞增大和开始分裂。培养两周后,开始形成瘤状愈伤组织。在愈伤组织中有形成层状分生组织、维管组织结节和分生细胞团。培养四周后,表层的分生细胞团分化形成大量芽原基,同时愈伤组织深层也出现分生细胞团。带节茎段可从切口两端的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芽,亦可从叶腋的潜伏芽直接形成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