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中位泥炭藓(Sphagnum magellanicum Brid.)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实测冠层光谱和遥感传感器模拟光谱层面分析其群落的光谱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中位泥炭藓与北方针叶林光谱差异明显,最佳光谱识别区间为740~1140 nm和1230~1412 nm。在可见光波段上,中位泥炭藓与云杉(Picea engelmannii Parry ex Engelmann)和黑松(Pinus contorta Douglas ex Loudon)的绿峰位置有所差异。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Oliver)和中位泥炭藓的光谱识别特征波段集中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分别为400~550、560~696、1025~1143 nm。中位泥炭藓与北方针叶林以及水竹的特征光谱区间存在细微差异,且与水竹在可见光波段有较好的可分性,因此不同纬度带上中位泥炭藓群落的特征谱宽有所差异。红外波段是中位泥炭藓识别的最佳光谱区间。在多光谱遥感水平上,中位泥炭藓识别效果较好,传感器的识别能力依次为:MSI > ALI > OLI > ASTER。在2个中位泥炭藓群落的光谱特征分析中,导数、对数、包络线去除法的光谱降维能力有所差异,其中包络线去除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抑制水竹的开花进程,促进开花水竹林的复壮和更新,2006-2007年,以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雅安碧峰峡繁育基地水竹林为对象,采用5种处理[竹林始花时皆伐、次年始花时砍除新发竹林内的开花竹;连续两年始花时砍除开花竹;第一年开花盛期皆伐、次年始花时砍除开花竹;连续两年于发笋及开花前分别对竹林进行施肥;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对照)]进行开花水竹林更新试验,并对不同处理水竹地下茎中主要碳氮代谢物质及相关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竹最佳更新措施为始花时皆伐并于次年砍除开花竹,与其他处理组相比,其新发竹数和成竹存活率分别为207株和69.33%,为各处理组最高,抑制开花进程和促进竹林恢复的效果最显著;该处理组水竹地下茎中可溶性糖、总糖、总糖/总氮含量最高,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最大,分别是10.89%、20.39%、34.56和104.52 mg·g-1·h-1.竹类植物地下茎碳氮代谢状态与开花进程和复壮效果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且对其发笋成竹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赖广辉 《广西植物》2018,38(9):1215-1220
该文根据采自华东地区的一些刚竹属植物居群中的可靠花枝标本,结合现场调查和形态解剖观察,描述和增补了白哺鸡竹、瓜水竹、谷雨竹、云和哺鸡竹的花序、假小穗和花部形态特征,并提供了显示花枝外貌和花器官主要特征的照片。瓜水竹的花序呈头序,小花较短,应属于水竹组;而其余3种的花序呈穗状,小花较长,应归隶刚竹组。所有的凭证标本均保存于安徽省广德县林业科学研究所竹类标本室中。  相似文献   
4.
 根据39块标准地上测定18808株立竹,47个竹鞭样方,38株不同年龄(1—6年)和不同径级样竹,用相对生长量法(allometric method)研究不同水竹人工林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结构;用数理统计方法拟合出竹秆、竹叶、竹枝和竹鞭生物量与胸径的回归方程。地上部分生物总量随径级而增加,竹秆重量按径级分布分别为,1.5径级与林分总重量比为16%;2.0径级为30.5%;2.5径级为26.1%,3.0径级为16.0%。地上部分生物总量随龄级增加而降低,分别为:Ⅰ龄级为31.7%,Ⅱ龄级为22.0%,Ⅲ龄级为17.5%,Ⅳ龄级以上为28.0%。竹鞭中壮鞭占50—60%,竹鞭容积2.0—2.5%,地上部分总量与地下总量比为1.0—1.5,叶面积指数为4—6,每亩产量可达4000—7000斤时,称为高产林分。  相似文献   
5.
《广西植物》1983,(4):327-330
竺l狱[9绍年2月、广西苦芭苔科一新属····································································.········..·...……中国楠属(Phoe七e Ne。、)植物分类补志·····················-。··~···············。················……中国无忧花属、仪一陀属和紫荆属资料························4································…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耐淹速生竹种水竹对不同程度水淹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以一年生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为试验材料,以正常浇水为对照组,测定根部全淹及根部半淹处理下水竹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及叶片资源利用效率随水淹时长产生的差异。结果表明:水淹胁迫第3天,半淹处理的水竹叶片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蒸腾速率较对照均出现显著上升,而全淹胁迫下则无显著差异,其后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下降幅度与胁迫程度呈正相关;水淹胁迫处理第6天,水竹叶片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呈下降趋势;水淹胁迫导致水竹胞间CO2浓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至第9天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不显著,其恢复时长与胁迫程度呈正相关;暗呼吸速率及光补偿点则随胁迫时长的增加而上升;总光合色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例仍保持在3∶1,而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例从3∶1下降至2∶1;叶片水分利用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表观光能利用率与表观CO2利用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下降幅度随水淹时长的延长而逐渐减小。研究表明,半淹胁迫短期内对水竹的光合作用表现出...  相似文献   
7.
8.
以中位泥炭藓(Sphagnum magellanicum Brid.)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实测冠层光谱和遥感传感器模拟光谱层面分析其群落的光谱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中位泥炭藓与北方针叶林光谱差异明显,最佳光谱识别区间为740~1140 nm和1230~1412 nm。在可见光波段上,中位泥炭藓与云杉(Picea engelmannii Parry ex Engelmann)和黑松(Pinus contorta Douglas ex Loudon)的绿峰位置有所差异。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Oliver)和中位泥炭藓的光谱识别特征波段集中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分别为400~550、560~696、1025~1143 nm。中位泥炭藓与北方针叶林以及水竹的特征光谱区间存在细微差异,且与水竹在可见光波段有较好的可分性,因此不同纬度带上中位泥炭藓群落的特征谱宽有所差异。红外波段是中位泥炭藓识别的最佳光谱区间。在多光谱遥感水平上,中位泥炭藓识别效果较好,传感器的识别能力依次为:MSI> ALI> OLI> ASTER。在2个中位泥炭藓群落的光谱特征分析中,导数、对数、包络线去除法的光谱降维能力有所差异,其中包络线去除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野生水竹笋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竹生长特性和竹笋物理性状与竹笋物理性状与营养成分研究表明,水竹笋期为4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其中5月3月-5月30日为出笋高峰期,是竹笋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竹笋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无机元素,笋味脆爽美,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安徽省舒城县龙河地区水竹择伐人工异龄林15个土壤剖面分析测定结果和59个竹鞭样方调查资料,拟合出水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与地下鞭生物量、壮鞭比例和竹鞭分布深度间的回归方程22个。研究表明:竹鞭入土深度与土壤厚度关系较小,与土壤种类关系较大,与鞭龄关系密切。竹鞭分布在20cm土层中占62.82%,30cm占88.63%,土壤砂粒含量60—72%,粉粒含量16—26%,粘粒含量11—18%的壤质砂土,鞭量多,壮鞭比例高,入土浅。土壤容重为1.00—1.20,总孔隙度为43—61%,毛管孔隙度为33—46%,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0.46—1.24%,有效氮含量0.0080%,有效磷含量35ppm,有效钾含量45ppm,地下鞭生物量高。土壤质地疏松,孔隙适中,土壤肥沃,竹鞭入土深,壮鞭比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