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鳞水柏枝(Myricaria squamosa)是我国高寒地区广泛分布的优势河谷灌木, 具有维持河谷湿地系统稳定的功能。然而, 目前国内外有关具鳞水柏枝水分利用来源的定量研究很少。该文运用氢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 分析了青海湖流域具鳞水柏枝茎(木质部)水和潜在水源(地下水、河水和土壤水)的氢稳定同位素比率(δD)的季节变化, 发现具鳞水柏枝在不同水文环境下的植物水分利用来源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生长在河岸边的具鳞水柏枝在6、7月主要利用地下水与河水, 分别占其所利用水分的89%、86%和55%、65%, 8月主要利用0-20 cm土层的土壤水, 9月水源不详。生长在离河岸约100 m处的具鳞水柏枝在6月主要利用地下水与河水(91%、70%), 在7-9月以0-60 cm土层的土壤水为主要水源。这表明生长在河岸边的具鳞水柏枝对地下水和河水的依赖程度较高, 而距离河岸约100 m时对土壤水的利用量较多, 反映出生长在不同生境中的具鳞水柏枝对特定水分条件的特殊适应结果。  相似文献   
2.
2011—2014年4—10月在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黄河小浪底库区收集降水样品及相应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大气降水的δD和δ18O季节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建立不同季节大气降水线,揭示该地区不同季节水汽来源差异.结果表明: 降水的δD和δ18O值变化范围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降水的δD和δ18O值较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4—10月及秋季降水δD和δ18O与降水量存在负相关关系,4—10月降水δD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而季节性降水同位素与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夏季大气水线斜率及降水过量氘(d值)较小,而秋季最大.利用HYSPLIT气团轨迹模型得出夏季水汽主要来自东南及西南海洋性季风输送,春秋季节降水受大陆和海洋性季风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探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在土壤剖面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将为西鄂尔多斯荒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氘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内蒙古西鄂尔多斯荒漠的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中的氘同位素值(δD),运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计算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并结合土壤含水量分析了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剖面各层土壤水δD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雨后9 d内,小雨(0~10 mm)影响0~10 cm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δD值,对表层土壤(0~10 cm)的贡献率在30.3%~87.9%;中雨(10~20 mm)影响0~40 cm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δD值,对0~40 cm土壤水的贡献率为28.2%~80.8%;大雨(20~30 mm)和特大暴雨(>30 mm)影响0~100 cm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δD值.降水对100~150 cm深层土壤水δD值影响不显著.西鄂尔多斯荒漠土壤水δD介于大气降水δD与地下水δD之间,表明西鄂尔多斯荒漠土壤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与地下水.在同一降水强度下,表层土壤水(0~10 cm)受降水的直接影响显著,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水δD变化幅度降低,100~150 cm深层土壤水δD基本趋于稳定.降水强度越大,对土壤水δD影响的时间越长,影响的土壤深度也越深.  相似文献   
4.
探讨低氘水(deuterium-depleted water,DDW)对小鼠免疫调节的作用。实验组小鼠以低氘水作为饮用水,对照组饮自来水,饲养6周,分别测定免疫蛋白IgG,,IgM的含量,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mg/g),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迟发型变态反应,NK细胞活性以及T细胞亚群CD4+和CD4+/CD8+的变化,观察低氘水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低氘水能显著提高IgM,脾脏指数的水平和CD4+,CD4+/CD8+的含量。低氘水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稳定氢氧同位素示踪水汽来源对哈尼梯田降水补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氢氧同位素可有效示踪区域降水水汽来源,旱季降水补给对大规模哈尼梯田的持续存在具有重大影响。以哈尼梯田世界遗产核心区的全福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11月—2016年4月间的旱季期间逐月采集处于不同海拔的7个样点的降水样品42个,分析其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追踪其水汽来源。结果表明:1)该区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31δ~(18)O+19.8 (R~2=0.94,P0.01,n=42),斜率较全球降水线小而截距偏大,说明研究区有多个水汽来源地。2)旱季降水δ~(18)O和d-excess在前期快速富集,后期δ~(18)O富集的速度减缓,d-excess则快速降低,体现出水汽来源具有时间差异,但两者在空间变化上不明显。3)旱季降水δ~(18)O与降水量、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δ~(18)O=-0.002P-0.86T-0.39H+38.22 (R~2=0.96,P=0.05),表明其变化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4)结合δ~(18)O、d-excess和HYSPLIT模型分析,该区旱季主要有3条水汽来源路径,其中西风南支和局地水汽补给较少,占优势的西南季风除2月份外其余各月占70%左右。5)研究区旱季降水量总体较少,但西南季风在11月带来的降水为"灌水养田"提供了水源,在4月的降水为"冲水肥田"和"栽插准备"活动提供了必要水源,从而保障了梯田旱季的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6.
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是研究水体转化和示踪水循环过程的重要内容.为研究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揭示河水补给来源,于2017年4—8月对亚热带农业小流域脱甲河4级河段(S_1、S_2、S_3和S_4)水体氢(D)、氧(18O)稳定同位素进行了监测,分析其时空动态特征和过量氘(d-excess)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它们与降水、高程和水质等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δD、δ18O和d-excess的变化范围分别在-43.17‰^-26.43‰(-35.50‰±5.44‰)、-7.94‰^-5.70‰(-6.86‰±0.74‰)和16.77‰~23.49‰(19.39‰±1.95‰).受季风环流的影响,δD和δ18O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春季(δD和δ18O为-29.88‰±3.31‰和-6.18‰±0.57‰)>夏季(δD和δ18O为-39.25‰±2.65‰和-7.32‰±0.42‰);空间上,δD和δ18O表现出明显的沿程变化,随着采样点的位置到河流源头的距离波动增加,δD为S_118O为S_118O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δD:r=-0.92;δ18O:r=-0.88);δ18O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r=-0.96);在空间上,δ18O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r=0.98);δD和δ18O与降水量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鸡胚单层细胞系统研究了重水(D2O)对病毒的作用和作用的机制。在经30—40%重水处理的细胞繁殖的病毒感染滴度有明显的增高。实验证明,这种感染滴度的增高不是由于细胞敏感性的增加。发现有两个因素与重水的上述作用的机制有关:1)重水处理的细胞繁殖的病毒对热(50℃)稳定性有明显的增高;2)重水处理的细胞产生干扰素的滴度有一定的下降。重水处理的细胞中繁殖出的病毒对热稳定性增加这一事实指出,病毒结构中的氢原子被氘原子取代后,病毒的结构趋向于稳定。这一结果将有助于阐明热灭活病毒的机制和病毒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于提高病毒的感染滴度和保存病毒亦可能有实际用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氘环境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用含不同氘浓度的蒸馏水(实验组:25 ppm;对照组:150 ppm)配制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两组细胞的增殖率、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用Western blot法对两组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低氘环境下SGC-7901细胞的增殖率比对照组低10%左右。低氘环境对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及集落形成能力也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氘组的细胞G1期细胞的比例增加(P<0.01),而其所处S期细胞的比例下降(P<0.05),两组细胞间早凋及晚凋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低氘环境下培养的胃癌细胞的PCNA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低氘环境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这可能与低氘环境下胃癌细胞阻滞于G1期及下调其PC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温带落叶林生态系统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地生态系统氢氧稳定同位素能为陆地与大气的水分交换和陆地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研究提供独特的示踪信息。基于2009年生长季加拿大落叶林生态系统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环境要素的观测数据,分析了生态系统不同来源液态水和大气水汽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生态系统蒸散与土壤蒸发的同位素组成和同位素通量(Isoflux)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主要的环境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生态系统中不同来源液态水的同位素组成差别较大,与枝条水和土壤水相比,叶片水同位素组成最富集且变化幅度最大。大气水汽H_2~(18)O和HDO同位素组成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水汽同位素值日变化呈"W"型分布,上午水汽同位素值降低,正午有一定的起伏,傍晚回升。水汽同位素组成与大气湿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大气水汽过量氘下午均值与表面相对湿度和水汽混合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P0.01)和-0.57(P0.01)。受蒸腾速率和叶水同位素富集程度的共同作用,白天蒸散H_2~(18)O组成在正午和傍晚高,下午低。Isoflux的计算结果表明白天下垫面蒸散有助于大气水汽同位素富集,蒸散同位素通量最高可达147.5 mmol m~(-2)s~(-1)‰。本研究结果能为同位素水文模型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沙地不同密度小叶锦鸡儿灌丛水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沙地水分平衡理论推算了不同栽植密度下小叶锦鸡儿灌丛的蒸散量.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灌丛生长期土壤水分含量随着植被密度增加而降低,0.5 m×1 m、1 m×2 m密度植被区平均土壤含水量低于凋萎湿度(1.55%),2 m×2 m密度植被和天然小叶锦鸡儿植被平均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60%以上,能够满足植被生存和生长的水分需求.蒸散量随着植被密度增加而增大,以0.5 m×1 m密度灌丛区最高,为297.81 mm,占同期降水量的97.90%;2 m×2 m密度灌丛区最低,为279.71 mm,生长期末期土壤水分节余为24.49 mm.依据生长期土壤水分状况和水分平衡要求,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灌丛适宜密度应为2 m×2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