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5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城小孤山的骨制品和装饰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小孤山的骨制品包括鱼叉、标枪头和骨针,它们在工艺上与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尤其是马格德林文化的制品十分相似。小孤山的骨针和山顶洞的骨针相似,但工艺水平稍高。小孤山的装饰品包括穿孔牙齿和蚌壳,它们与山顶洞的同类制品基本一致,但穿孔技术稍高。小孤山含上述制品的堆积物的时代为晚更新世,年代测定的初步结果为距今40,000—20,0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2.
山东莒南发现的石制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员晓枫  徐淑彬等 《人类学学报》1989,8(1):32-38,,T001,
本文报道的128件人工石制品分别采自山东莒南县的石莲子乡烟敦岭和扁山乡九顶莲花山两个地点。石制品常见类型有边刮器,端刮器和砍斫器等,另有少量的雕刻器和尖状器,内含典型细石器。就石制品的组合及工艺水平而言,其时代可能属于旧石器时代末期。  相似文献   
3.
大布苏的细石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祝安 《人类学学报》1989,8(1):48-58,,T001,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吉林省西部大布苏泡子东岸二级阶地前缘原生黄土状地层中的486件石制品,其中包括8件石器及100多件细石叶。大布苏地点的细石器材料,类型简单,成型的石器少,分布范围有限,可能是一个临时石器加工点。其时代初步定为旧石器时代末期。  相似文献   
4.
河北迁安县爪村地点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森水 《人类学学报》1990,8(2):107-113
  相似文献   
5.
佛洞地遗址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简乡勐简村大军赛村民小组燕子洞,坐落于一处东南开口的二叠纪灰岩穿洞,南临南汀河。2016~2017年,临沧市文物管理所在公路考古调勘期间发现该遗址;为进一步认识滇西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2017~2018年对该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区域位于洞内第四台面到第五台面间,共发掘20 m2,出土了包括石制品、动植物化石等在内的大量遗物。初步地层年代学分析显示,遗址时代为距今18400~14000年,共包含3期连续文化,文化遗物以石制品为主,总数达到9735件。佛洞地遗址作为一处热带-亚热带生境下的史前遗址,为我们构建旧石器时代晚期滇西地区文化序列、探讨特定自然生态背景下史前人类的文化适应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慰文 《人类学学报》1993,12(4):297-304
实践证明,Movius在本世纪40年代建立的东亚,东南亚旧石器分类体系有严重缺陷。经过厘定,目前在欧洲和非洲通用的吹斫器,手斧,薄刃斧,手镐,球状器和刮削器等分类概念,也适用于东亚,东南亚旧石器初期的重型工具工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的细石器埋藏于饮马河支流的二级阶地上部的含砂砾凸镜体的黄色粘土层中,依地貌,地层和石制品的性质,其地质时代可能为晚更新世晚期,文化时代应归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偏晚阶段。  相似文献   
8.
关于石片台面的分类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旧石器时代常见的石片台面的主要类型,提出两种世人不太注意的类型:有疤台面和刃状台面。  相似文献   
9.
山西蒲县薛关细石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记述了采自山西蒲县薛关的一批细石器。这批石器属于以楔状石核为特征的典型细石器技术传统。它的发现,对探索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吕梁山一带劳动、生息状况,对进一步探讨我国华北地区各细石器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超  张双权 《人类学学报》2020,39(2):249-260
烧骨常见于各类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作为用火残留物的一类,烧骨对研究人类用火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国内针对烧骨的研究工作开展得尚不够深入。本文通过介绍目前烧骨研究领域中若干种主流的分析手段及其在考古学上的应用,以求能进一步完善国内关于旧石器时代人工用火的研究框架,同时希望能对中国古人类用火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