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对蕈样肉芽肿与扁平苔藓、慢性皮炎湿疹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蕈样肉芽肿,17例慢性皮炎湿疹,17例扁平苔藓,6例正常皮肤的CD1a、CD8、ICAM-1和CD7的表达情况。结果1.蕈样肉芽肿表皮CD1a,CD8,ICAM-1的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扁平苔藓、皮炎湿疹和正常皮肤。2.蕈样肉芽肿真皮中CD1a阳性细胞的线性密度高于扁平苔藓、慢性皮炎湿疹和正常皮肤,蕈样肉芽肿真皮内CD8阳性细胞百分比较慢性皮炎湿疹增多,蕈样肉芽肿真皮表达ICAM-1抗原的细胞百分比高于扁平苔癣和慢性皮炎湿疹。3.慢性皮炎湿疹、扁平苔藓真皮内CD7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蕈样肉芽肿和正常皮肤。结论CD1a、CD8、ICAM-1、CD7免疫表型的研究可能为蕈样肉芽肿和扁平苔藓、慢性皮炎湿疹等一些炎症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抗菌肽经临床研究,发现具有抗生素不具备的优点,可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唾液中真菌有抑制和杀菌的作用,弥补了抗生素的缺点。通过使用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抗菌肽,作用于自糜烂型OLP患者口腔唾液标本中提取并经鉴定的菌种,对三种常见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使用前后的数值比对、菌落生长情况、最小抑菌值有明显变化。发现RISE-AP12对三种常见真菌的抑菌、杀菌效果优于其他的抗菌肽,在临床上有较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P物质(SP)、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疾病活动和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117例OLP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非糜烂型69例,糜烂型48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对照组及不同分型患者血清SP、IL-17、Chemerin水平,对比不同分型患者的疾病活动相关评分和免疫功能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SP、IL-17、Chemerin水平与疾病活动相关评分和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分型OLP患者血清SP、IL-17、Chemer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糜烂型OLP患者的血清SP、IL-17、Chemerin水平高于非糜烂型OLP患者(P<0.05)。糜烂型OLP患者的CD3+、CD4+低于非糜烂型OLP患者(P<0.05),糜烂型OLP患者的CD8+、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OLP网纹-糜烂-溃疡疾病活动积分(REU)总分高于非糜烂型OLP患者(P<0.05)。糜烂型与非糜烂型OLP患者间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P、IL-17、Chemerin水平与IgM水平、REU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OLP患者血清IL-17、SP、Chemerin水平异常升高,三者共同参与了OLP患者的病情进展及免疫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4.
研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进而探讨白色念珠菌病与扁平苔藓的关系。选取白色念珠菌携带者、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携带白色念珠菌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扁平苔藓患者各20例,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10例。从唾液标本中直接提取RNA,进行RT-PCR。白色念珠菌携带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的不同表达,携带白色念珠菌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SAP8、SAP9的不同表达,所有携带者中均未表现SAP1、SAP3和SAP10的阳性扩增。白色念珠菌患病者及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1-10的不同表达。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均无SAP1-10的阳性扩增。SAP9与扁平苔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及辅助型T细胞(Th)细胞因子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的作用。方法以35例糜烂型(糜烂组)及29例网纹型OLP(网纹组)患者为对象,选取同期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亚群表达百分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NF-α和INF-γ(Th1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Th2型细胞因子),IL-17、IL-23(Th17型细胞因子)含量;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qRT-PCR检测上述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与健康组相比,OLP患者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F=3.211和3.565,P0.05)及CD4~+/CD8~+降低(F=3.430,P0.05),CD4~+Foxp3~+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F=3.370,P0.05)及外周血中TNF-α、INF-γ、IL-4、IL-10、IL-17、IL-23含量增高(F=0.923、0.820、1.043、1.132、0.745和0.802,P0.05)。与网纹组相比,糜烂组CD8~+T细胞亚群比例较低(t=2.450,P0.05);IL-4、IL-10蛋白(t=22.780和25.112,P0.05)及mRNA较低(t=3.781和6.710,P0.05),IL-17、IL-23蛋白(t=15.765和19.307,P0.05)及mRNA较高(t=4.022和8.569,P0.05)。结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紊乱及Th细胞因子异常,其中CD8~+及Th17型细胞与糜烂型OLP发病有关,Th2型细胞与网纹型OLP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诊的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浓度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采用白芍总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FN-γ及IL-10水平的变化、糜烂面积、疼痛评分及近期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16±0.61)μg/m L vs(3.04±0.80)μg/m L、(258.93±5.72)ng/L vs(273.41±6.03)ng/L、(319.27±53.46)ng/L vs(290.95±51.03)ng/L(P0.05),糜烂面积、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10±0.03)cm2 vs(0.51±0.10)cm~2、(1.01±0.30)分vs(3.20±0.78)分](P0.05),近期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95.00%(38/40)vs75.00%(30/40)(P0.05)。结论:白芍总苷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效果显著,可能与其调节血清TNF-α、IFN-γ及IL-10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炎清颗粒联合曲安奈德(TA)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0例OL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TA局部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炎清颗粒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水平、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7%,较对照组明显上升(78.2%,P0.05)。两组治疗4周后血清IL-2、TNF-α水平、OHIP-14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血清IL-2、TNF-α水平、OHIP-14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炎清颗粒联合曲安奈德可显著提高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氩离子激光治疗口腔癌前病变的治疗机理、照射功率、方法及疗效差异进行探讨。方法 对53例口腔白斑和扁平苔藓患者应用Ar^+激光治疗,检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变化。结果 口腔白斑31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口腔扁平苔藓22例治愈13例,显效7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90.9%,总有效率达96.2%。结论 氩离子激光治疗口腔白斑和扁平苔藓等清表的口腔慢性病损,不仅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痛安联合曲安奈德、高压氧治疗糜烂型扁平苔藓(OLP)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分成肿痛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组和对照曲安奈德两组;在治疗组采用肿痛安口服加曲安奈德注射于粘膜下层治疗糜烂型OLP,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而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有效例数为34例,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中有效例数23例,总有效率为74.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肿痛安口服联合曲安奈德注射于粘膜下层治疗糜烂型OLP配合高压氧的"三联疗法"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浸润在肥厚性扁平苔藓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肥厚性扁平苔藓患者皮损、20例非肥厚性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及10例正常人皮肤中CD3、CD4、CD8、CD20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患者皮损均以CD3^+’T、CD4^+T、CD8^+T细胞浸润为主,散在CD20^+B细胞浸润。肥厚性皮损中浸润T淋巴细胞数少于非肥厚性皮损(P〈0.01),CD20^+B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百分率高于非肥厚性皮损(P〈0.05)。正常人皮肤仅在真皮偶见CD3^+T细胞。结论肥厚性扁平苔藓皮损T淋巴细胞的减少,B淋巴细胞的增多表达可能与疾病的持续存在及局部过度增殖性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