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上丘到外膝体P—物质投射的机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怀彬  罗Fu荪 《生理学报》1996,48(5):417-423
已知大鼠外膝体内有中脑上丘来的含P-物质的神经末梢,其机能不明,在离体的大鼠外膝体脑片上用单电极电压箝位的方法研究了P-物质对外膝体神经元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的作用。结果表明,P-物质可以使静息膜去极化,并降低膜电导。这提示P-物质抑制了线性钾漏电流。此外,P-物质还抑制去极化激活的慢失活的钾电流。低阈值钙电流和超极化激活的内向整流(H或Q)电流。P-物质还可能抑制早钾(A)电流。因此,P-物质在外  相似文献   
2.
双眼和单眼视觉剥夺猫外膝体细胞的图形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W  Shou TD 《生理学报》2000,52(3):230-234
为测定丘脑外膝体细胞的图形适应是否依赖于早期视觉经验,在细胞外记录了双眼和单眼缝合的猫外膝体中断细胞对手工时间运动光栅刺激的反应。在双眼剥夺猫,占68%的记录到的细胞在30s内反应下降到稳定值,其平均反应值下降33%,适应程度较正常猫显著。在单眼剥夺猫,记录到的剥夺眼驱动的和非剥夺眼驱动的细胞中,分别有占53%和44%的细胞显示图形适应,两者差别不大。研究表明,早期视剥夺能增强或保持图形适应,提示  相似文献   
3.
周逸峰  寿天德 《生理学报》1996,48(2):195-198
记录和测定了视觉剥夺猫(dark-rearedcats)外膝体344个细胞的方位调谐等感受野特性,多数细胞(82%)具有方位敏感性(Bias>0.1)。最优方位的分布与正常猫类似,偏向于水平方位,但分布特性强于正常猫。与正常猫类似,视觉剥夺猫外膝体细胞的最优方位与该细胞感受野在视网膜上的位置有关,偏向平行于视网膜中心区与感受野中心的连线(向心线);外膝体内位置相邻近的细胞具有相近的最优方位,亦呈现初步有序排列。结果表明:外膝体细胞最优方位的分布特性与后天视觉经验无关而可能来源于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4.
孙坚原  付崇罗 《生理学报》1996,48(5):487-492
利用细胞外记录,在乌拉坦麻醉和三碘委按酚麻痹的37只新西兰兔上,考察刺激杏仁基底核对外膝体神经元感受野反应特性的影响。实验观察到,在117个具有“ON”反应外膝体神经元中,47个单位在电刺激杏仁基底核时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或易化性影响,即细胞反应强度和/或感受野范围均有改变。产生这些影响的潜伏期为7-41ms,最大时程约28ms。撤除电刺激3min后,感受野反应特性即告恢复。单独刺激杏仁核不能引起外  相似文献   
5.
蔡怀彬  罗荪 《生理学报》1996,48(6):577-580
在离体脑片上测定了24个家兔外膝体中继细胞的被动膜特性。它们的静息电位为-62.7±4.1mV(SD);膜输入阻抗为30.4±11.2MΩ。运用Rall的线性电缆模型,计算出这些神经元树突的电紧张长度(L)为0.79±0.13;电压衰减因数(H)为回.33±0.11。说明家兔外膝体中继细胞是电学紧密的,树突远端的电位可扩散到胞体,幅度仅衰减25%左右。  相似文献   
6.
罗茀荪 《生理学报》1988,40(1):1-12
家兔的视觉系统有其特色,其外膝体的解剖和生理特性与猫的情况有所不同。本文综述了家兔外膝体神经元回路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关于返回抑制回路的组成和机能意义为研究进展,并以此为例说明丘脑-大脑皮层的复杂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用微电极在猫外膝体进行记录时,有时同一支微电极能同时记录到两个神经元放电,通常是一个给光中心细胞和一个撤光中心细胞。这一对神经元具有共同的感受野,并且对光刺激的反应类型也相同(同属于瞬变型细胞,或者同属于持续型细胞)。当正弦调制的光点投射在它们的感受野中心时,在不同的刺激强度下,给光中心细胞和撤光中心细胞的反应相位彼此相差半个周期(180°)。在低的刺激频率(5Hz)下,给光中心和撤光中心细胞的反应峰值延迟时间(相对于光调制信号的最大和最小值)也相同,表明它们具有相同的反应潜伏期。这种相位互补特性使具有共同感受野的一对细胞工作于“推挽”方式。对于瞬变型细胞来说,尽管它们在单独活动时显示半波整流特性,然而组成互补对以后则能传递全周期光调制信号。  相似文献   
8.
视觉信号识别训练可改变视觉通路神经元的可塑性, 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已有少数研究显示, 动物(猴) 长时间进行特定方位的光栅识别学习后, 视皮层部分神经元对视觉刺激的反应表现出与学习任务相关的敏感性变化。这种敏感性变化是否亦存在于皮层下结构尚无报道。本实验训练两只成年猫分别进行水平和垂直方位的条形静止正弦光栅的识别以获得食物奖赏, 两只猫的行为识别能力逐渐提高, 4 个多月后识别的正确率达85%以上, 用与训练方位垂直的正弦光栅检测发现, 识别正确率明显下降。细胞外记录外膝体背核(Dorsal lat eral geniculate nucleus, dLGN) 神经元对不同方位正弦光栅刺激的反应显示, 与正常猫相比, 训练猫外膝体细胞的最优方位并未向着训练方位发生明显改变, 对于感受野位于中央区15度视角以内的细胞来说, 其方位选择性强度以及在训练方位的发放强度与正常猫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 猫对特定方位的光栅识别学习不改变外膝体神经元的方位敏感性, 其行为上方位识别特异性的提高可能与视皮层细胞的方位编码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已知大鼠外膝体内有中脑上丘来的含P-物质的神经末梢,其机能不明。在离休的大鼠外膝体脑片上用单电极电压箝位的方法研究了P-物质对外膝体神经元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的作用。结果表明,P-物质可以使静息膜去极化,并降低膜电导。这提示P-物质抑制了线性钾漏电流。此外,P-物质还抑制去极化激活的慢失活的钾电流、低阈值钙电流和超极化激活的内向整流(H或Q)电流。P-物质还可能抑制早钾(A)电流。因此,P-物质在外膝体视觉信号传递中的作用是使外膝体神经元从爆发反应方式或振荡状态转化为中继反应方式,易化突触传递,使视网膜的视觉信号忠实地传递到大脑皮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