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一种检测二核苷酸重复多态性的简便的非同位素法,利用重复序列两侧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生的等位片段在薄层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分离,再用灵敏的银染法显色。该方法不需要标记PCR产物,简便、快速,分辨率可达1bp,并可用多对引物同时进行多重PCR分析。用此方法对DMD家系成员dystrophin基因的5'-脑型外显子止游区和3'-非翻译区的两个(CA)。位点进行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  相似文献   
2.
3.
黄欢  王珏  卢守莲  洪蕾  谢爱萍  曹郡  孙丽洲 《生物磁学》2013,(35):6845-6847,690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产前诊断脊肌萎缩症的检测方法。方法:基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c和SMNt的两个同源拷贝碱基的差异,对SMNt基因第7、8外显子进行缺失分析,抽取孕妇羊水后用作者自行研制的“HpH—Buffer”,以离心后羊水沉淀中的胎儿细胞为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对2例有脊肌萎缩症患儿生育史的孕妇怀有的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同时,为考察羊水直接扩增方法的效率,对羊水样本直接扩增和对羊水样本中提取的基因组DNA扩增进行了平行实验。结果:2例胎儿均有SMNt基因第7、8外显子缺失;以羊水为模板和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的效率相似。结论:应用“HpHBuffer”直接对羊水样本中SMN基因上外显子7、8进行扩增,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SMNt上是否发生缺失,可缩短诊断时间,节约诊断成本,减少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样本交叉污染,有望成为临床上产前诊断脊肌萎缩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基因诊断在临床微生物学中的地位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随着抗生素和防治疫苗的广泛应用,较好地控制了一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但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依然是导致人们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巍 《遗传》2007,29(4):437-437
问:我在南方某市妇幼保健院做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检查,结果如下:α地中海贫血-1杂合子,基因型:--SEA/αα。(1)医生说是患有α型地中海贫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与PKD1紧密连锁的微卫星的多态性对黑龙江省汉族人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裳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diseaseADPKD)家系成员进行症状前诊断。方法:扩增PKD1基因内部(KG8)及基因两侧(AC2.5、CW4)共三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检测,银染,最后进行家系连锁分析。结果:家系1中一名男孩携带了PKD1突变基因,处于发病前期。结论:通过连锁分析ADPKD进行连锁分析能高效、快捷、准确地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27(2):105-105
第四军医大学全军基因诊断技术研究所闫小君、郭晏海研制的组事式生物芯片技术,以其高通量地检测到靶分子,易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在第九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中国专利奖金奖。  相似文献   
8.
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膜条制备及其临床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GenBank报道的人β-珠蛋白序列及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特点,设计并合成30条探针用于检测在中国人中发现的17个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位点,然后将探针点至醋酸纤维膜上,制成反向杂交膜条,通过检测950份标本,对其临床检测效果进行评价.共制备了含30条寡核苷酸探针的反向杂交膜条,临床验证结果表明,以对照膜条为标准,制备膜条阳性符合率为99.76%(421/422),特异性为99.05%(523/528),总符合率为99.37%.对6份检测结果不符的标本进行测序验证,结果为TATAbox-28/Int双重杂合子(1份)、TATAbox--32杂合子(1份)、IVS-1-5杂合子(3份)、-30杂合子(1份),均为少见突变位点,与制备膜条检测结果一致;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5个常见β-地中海贫血基因位点(CD41/42,IVS-2-654,CD17,TATAbox--28,CD71/72),检测结果与制备膜条完全相符.结果表明,研制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反向杂交膜条敏感度高,特异性好,不仅能准确检测中国人常见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而且还能检测少见基因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9.
基因组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生物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取得了飞速的进展,一些重大生物研究项目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等开始引起公众的广泛注意。本文综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基因组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动物基因组程序,以及基因组学研究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用错配PCR技术检测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分子基础主要为点突变,目前中国β-地贫人群中已发现16种点突变。我们在基因频率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南方95%以上的β-地贫由5种点突变所致,它们是:codon 41-42(-CTTT)缺失突变,IVS-2 nt 654(C→T)突变,codon 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