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市城市化对景观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处于城市化高度发展阶段,截止2018年全国城市化率达到59.58%。城市的快速扩张,显著改变了区域景观格局,深刻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文化、支持等服务功能。近30年来,西安市城市用地扩张554.23 km2,基于西安市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利用同心缓冲区探讨城乡梯度内景观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城市发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2015年西安市各景观类型面积发生明显变化,耕地、草地面积逐渐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波动增加,主要来源于优势景观耕地的转化。景观破碎度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距市中心10 km左右的城乡结合部,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分割度最高,且随城市扩张,拐点距离逐渐增加。林地和耕地是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土地类型,西安地区总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9.56亿元,耕地减少最多(6.83亿元),沿城乡梯度,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值呈现从市中心到农村递增的趋势,土壤保持的生态服务价值增长最快;沿时间梯度上,生态服务价值均值呈现逐年减少现象;从景观格局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分析得知,多样性指数与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最大斑块指数与不同类型的服务价值呈高度负相关。城市建设使得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在城市发展中需要科学规划用地、合理布设景观格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城市生态宜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2000、2005和2010年的遥感数据为基础,对泰安市岱岳区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对研究区域的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重采样和空间差值,并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区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0—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转移方向是自然景观向人工景观转移;耕地、园地、林地的人为干扰强度较大,水域的人为干扰较小;耕地和水域的生态损失度指数有所下降,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基本上呈上升趋势;2000和2010年,研究区各生态风险小区的生态风险值分布较分散,2005年最集中,2000—2005年,各生态风险小区的生态风险值以增加为主,2005—2010年则以降低为主;2000—2010年,研究区生态风险指数等级以中等程度为主,生态风险指数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大体上以林地为中心向周围区域呈扩散状递增;研究区域风险等级以中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为主,较低风险区面积动态变化明显,最低风险区和最高风险区的面积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着力解决县、乡、村中医药从业人员严重不足、水平不高、队伍不稳和县、乡、村三级中医药网络存在龙头不强、枢纽不灵、网底不牢等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问题。根据国情,结合成都市新都区的实际,提出了帮扶式体系托管城乡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旨在探索出“强基础、管长远、保持续”的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力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一举多赢的格局。为百姓提供更方便、更规范、更有效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4.
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以平均受教育水平测量的城乡人口教育差距,并没有出现库兹涅茨倒U型发展,乡村、县镇与城市之间的差距都在不断扩大。对近20年间差距演变的过程进行分析表明,乡村和县镇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的增长速度始终低于城市,尤其是县镇区域几乎没有增长。通过对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促使已经存在的差距自然消弥,城乡两个被分割的群体通过显性渠道与隐性渠道不断地文化教育再生产是差距存在和扩大的社会基础;高中阶段教育投入的增加更多是促进了城镇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初中阶段教育投入城乡差距的扩大直接导致人口受教育程度差距的扩大,而小学阶段教育投入城乡差距没有显示出统计上显著的影响;非户籍人口流动造成城乡人口结构的异质化,并进而扩大城乡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距;户籍人口迁入对城市和县镇人口受教育程度都有提升作用,迁出在抵消迁入的提升作用后,仍然导致城市与县镇之间教育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城乡老年人营养状况及认知功能状况,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层次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地6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1 246人进行调查,采用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NA-SF)评价营养状况、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状况与认知功能关系。结果:调查对象中121人(9.7%)有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450人(36.1%)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城乡营养不良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率高于其营养正常的老年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在农村、教育程度低、营养不良、未规律运动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营养状况与认知功能相关,且存在城乡差异。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对提高老年人认知功能,实现成功老龄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垂柳广泛用于城乡绿化的池塘、道路、公园、河提绿化,形成的景观效果较好,很受人们的喜爱。为满足城乡绿化市场对大规格垂柳的需求,快速培育干形通直、健壮、无病虫害大规格苗木是苗木培育需要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在应用实践中对垂柳的扦插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及应用经验进行总结,做好扦插育苗苗圃的水肥管理、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摸芽等技术是缩短培育周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遂宁地区城乡自然人群中吸烟者的分布特征,比较城市及农村的吸烟人群在吸烟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为今后在该地区的不同人群中开展戒烟干预活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四川省遂宁市下辖的五区城乡常住人口进行随机抽样。被调查者年龄范围为18岁至65岁。调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吸烟率、吸烟量、戒烟意愿和戒烟原因等。结果:从总体上看,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文化程度越高在吸烟者中所占比例越小。城乡之间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差异如下:1.农村人群的吸烟率高于城市人群(男性:农村64.7%,城市45.7%;女性:农村4.6%,城市3.1%);2.农村吸烟群体的文化程度明显低于城市;3.农村吸烟者的日平均吸烟量高于城市吸烟者;4.农村吸烟者的烟龄比城市吸烟者烟龄长;5.城乡之间的戒烟原因各自不同。结论:城乡之间的吸烟者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和吸烟情况,在开展戒烟或控烟等宣称防治工作时应针对不同群体有不同的工作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敏  杨磊  赵方凯  陈利顶 《生态学报》2022,42(5):1693-1702
土壤微塑料污染的持久性、复杂性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对其来源、迁移过程等仍有许多问题尚未理清。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通过对城乡景观中土壤微塑料的来源、迁移过程及其风险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城乡不同景观中土壤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和特点,讨论了土壤微塑料在城乡景观中的迁移特征及其驱动力,探讨了土壤微塑料在城乡景观中的生态和健康风险。今后需进一步明确城乡景观中土壤微塑料污染的物质流过程与环境归趋特征,加强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作用过程及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揭示土壤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建立城乡复合生态系统土壤微塑料污染预测模型,以维护土壤生态安全与人居环境健康。  相似文献   
9.
以医院医保新农合部门管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为切入点,充分认识城乡医保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强调从体制机制上营造宽松条件,避免医务人员在研究不同医保、新农合政策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让医生们能有更多的精力致力于临床医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高效率地满足全民医保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全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结合部人-环境系统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宝荣  张慧智 《生态学报》2012,32(23):7607-7621
城乡结合部往往是人-环境系统关系最严峻的地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扩张在城乡结合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模拟及其驱动力分析,自然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与调控,以及环境污染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众多研究证实了人类活动干扰下城乡结合部环境系统的脆弱性,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往往十分严重.城乡结合部环境系统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反馈影响也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认为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的丧失不仅危及到当地居民的生计,也对当地社会资本造成影响,并有可能引发一些社会矛盾.目前,针对城乡结合部人-环境系统关系的研究,多采用单学科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综合性研究还较少,难以揭示该区域人-环境系统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在研究尺度上,往往从宏观或中观尺度人手,研究城乡结合部的外部力量对环境系统的影响,微观尺度上的个体和地方力量很少被关注.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该区域人-环境系统关系的跨学科、多尺度的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