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型哺乳动物能量代谢和脂肪累积的适应性调节是其应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能量学策略,但在不同的生活史阶段,脂肪组织适应性调节的特征和能量机理尚不清楚。为探讨不同繁殖阶段能量代谢和脂肪累积的变化及其内分泌机理,本文测定了黑线仓鼠哺乳期和断乳后摄食量、脂肪重量,以及血清瘦素水平、下丘脑瘦素受体(Ob-Rb)和相关神经肽的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哺乳高峰期黑线仓鼠的脂肪重量几乎降低至零,断乳后显著增加;与非繁殖对照组相比,皮下脂肪、肾周脂肪与腹腔脂肪重量分别增长了1.5倍、37.1倍和1.9倍。断乳后摄食量、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非繁殖对照组,Ob-Rb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而促食与抑食神经肽的基因表达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哺育不同胎仔数的黑线仓鼠在断乳后能量摄入、静止代谢率、身体组分未出现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繁殖阶段脂肪累积呈现显 著的适应性调节,瘦素抵抗是断乳后脂肪累积补偿性增长的重要内分泌机制之一。这对迅速恢复脂肪累积,以应对将来的能量需求增加或者食物资源短缺的环境,进而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哺乳期过度喂养对幼鼠肠道细菌组成的影响以及肠道细菌与哺乳期过度喂养导致的幼年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将正常出生体重的4日龄雄性ICR仔鼠分为正常喂养组(NF组,每8只由1只母鼠喂养)和哺乳期过度喂养组(OF组,每4只由1只母鼠喂养),哺乳至3周龄时,对仔鼠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称量体重、各种器官和脂肪组织的重量,用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实时定量PCR分析仔鼠的粪便细菌组成,对细菌类群数量与表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F组仔鼠从10日龄起体重显著高于NF组,3周龄时附睾和肾周脂肪垫重量显著高于NF组,两组仔鼠的空腹血糖以及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DGGE图谱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两组仔鼠的菌群结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PCR显示,OF组仔鼠粪便中产生内毒素的肠杆菌科细菌和产生破坏肠屏障功能的H2S的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显著高于NF组,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丁酸盐产生菌的数量在两组仔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粪便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与内脏脂肪的重量显著正相关.结论 哺乳期过度喂养增加了肠道中肠杆菌科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这些细菌的增加与仔鼠幼年期肥胖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省医科大学和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5年生存率和临床病理特征,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5年生存率为61.67%(37/60),5年无病生存率为46.67%(28/60),均低于对照组的81.67%(49/60),73.33%(44/60)(P0.05)。研究组肿瘤最大直径、腋淋巴结转移率、TNM分期为III期的比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率、Ki67细胞阳性率≥20%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与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Ki67细胞阳性率≥20%的比例、腋淋巴结转移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为III期、Ki67细胞阳性率≥20%、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TNM分期为III期、Ki67细胞阳性率≥20%、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防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哺乳动物在出生前后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对其成年后的行为和生理等具有重要影响。环境温度是影响动物后代表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将分娩当天的布氏田鼠母体和幼仔在常温(23℃±1℃)或低温(4℃±1℃)饲养,断乳(21日龄)时转至常温环境,至第63日龄时再随机将两组动物各分为常温组和低温暴露组,期间检测体重、摄食量、静止代谢率、认知能力和神经细胞增殖和存活等,以验证哺乳期的低温经历可影响成年动物的代谢生理、行为表型和相关脑区神经再生的假说。结果发现:哺乳期低温经历导致成年布氏田鼠摄食量显著降低,与代谢有关的下丘脑以及学习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细胞增殖和存活数量减少。当动物在成年期面临冷暴露时,与哺乳期常温经历的动物相比,哺乳期低温经历的动物摄食量较低,在Y迷宫新异臂中的穿梭次数和停留时间显著降低,但海马和下丘脑部分核团的细 胞增殖以及海马CA的细胞存活明显升高。这表明哺乳期低温经历对布氏田鼠的能量代谢、行为和相关脑区的成体神经再生产生了持久的抑制效应,但成年后再次面对低温时,动物的代谢能力和代谢及学习记忆相关脑区的神经细胞可塑性优于哺乳期未曾经历低温的动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有效抗炎基础上定期补充乳杆菌活菌胶囊对哺乳期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行产后42 d检查时发现的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全部患者均使用红核妇洁洗液及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抗炎治疗7 d,观察组患者于第8天开始给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每日睡前上药1粒,治疗10 d,停药后1周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并了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首次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进行定期随诊,了解两组患者阴道炎的复发情况。且观察组患者于治疗后第3个月随诊结束后再次给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补充上药1疗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阴道pH值及H2O2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治愈率(66.7%)显著高于对照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与对照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3个月复发率(5.0%)及第6个月复发率(11.7%)均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30.0%,5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阴道pH值正常率(95.0%)与对照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2O2正常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观察组患者阴道pH值正常率(90.0%,85.0%)及H2O2正常率(86.7%,81.7%)均明显高于同时段对照组(53.3%、28.3%;45.0%、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有效抗炎治疗基础上定期给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补充治疗,能明显提高哺乳期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阴道pH值及H2O2情况,从而促进阴道微生态平衡,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生物磁学》2011,(14):I0001-I0001
最新研究显示,女性癫痫患者在哺乳期间服用治疗药物并不会对孩子将来的智力造成伤窖。该研究发表在11月24日出版的美国神经学会的在线医学杂志《神经学》上。  相似文献   
7.
由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 诱导产生的肿胀反应是生态免疫学中被广泛使用的免疫学参数,通过注射部位的肿胀程度大体上可反映细胞介导的免疫和天然免疫的综合变化情况。为探讨小型哺乳动物不同繁殖状态对PHA 的反应模式,以非繁殖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断乳期的雌性黑线仓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注射PHA 和生理盐水前(0 h)及注射后6 h、12 h 和24 h 注射部位皮肤组织的增厚程度。结果显示:(1)黑线仓鼠对PHA 的反应有两种模式:非繁殖期、妊娠期和断乳期对PHA 的反应模式相似,都在注射后6 h 最高,12 h 和24 h 后逐渐下降;哺乳期对PHA 的反应在注射后6 h、12 h 和24 h 接近,彼此间的差异均不显著。(2)哺乳期黑线仓鼠的PHA 反应高峰值有下降趋势,但与非繁殖期、妊娠期和断乳期高峰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黑线仓鼠在哺乳期对PHA 的反应模式不同于其他繁殖阶段,且反应的高峰值被延迟,这对其存活可能有害,但有助于繁殖进程的延续和后代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林麝妊娠期和哺乳期的能量代谢特征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林忠  徐宏发 《兽类学报》1995,15(2):98-105,112
本文对饲养条件下林麝妊娠期和哺乳期的能量需要和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妊娠初期和妊娠后期能量摄取量分别比孕前增加了48.9%和95.6%。哺乳期总摄入能比妊娠期分别高2.27倍(双胎)和1.89倍(单胎)。根据在繁殖期对麝的行为观察,我们推断:麝是通过增加采食时间来增加能量的摄取,并通过减少活动,增加躺卧时间来减少能量消耗,以此满足繁殖期的能量需要。这些将结果为制定麝繁殖期的饲养标准和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母鼠(Mus musculus)分娩后第2天起每天灌服双酚A(BPA,剂量5、50、100mg/kg),仔鼠通过乳汁暴露于BPA,一直持续到第22天断奶,研究BPA对雄性仔鼠成年后精子生成、睾丸结构与睾丸内雌激素受体(ER)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及雌激素、抗氧化酶水平变化。结果发现,BPA处理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降低,雌激素水平升高。所有剂量组睾丸发育受到抑制,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精子畸形率显著升高,5和100mg/kg剂量组附睾尾精子数降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不同曲细精管间ERα表达呈现出两种模式,一种是仅在支持细胞核内表达,另一种是在支持细胞和精母细胞核内均表达。PCNA表达与ERα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后一种ERα表达模式的曲细精管内PCNA阳性细胞显著增多。哺乳期接触BPA雄鼠睾丸内ERα单细胞平均表达强度升高,初级精母细胞PCNA表达量升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通乳围刺法联合抗生素治疗哺乳期乳腺炎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在采取通乳围刺法联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7 d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不同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疼痛消退时间,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恶寒发热、局部皮肤灼热、乳房胀痛、乳房结块症状积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恶寒发热、局部皮肤灼热、乳房胀痛、乳房结块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1 d、治疗后3 d、6 d两组患者逐渐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观察组疼痛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通乳围刺法联合抗生素治疗哺乳期乳腺炎能够提升其临床疗效,减轻患者恶寒发热、局部皮肤灼热、乳房胀痛、乳房结块等症状,减轻疼痛感与疼痛持续时间,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