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乳菇属的研究:Ⅰ.乳菇属的新种及新记录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建浙 《真菌学报》1991,10(3):190-199
  相似文献   
2.
本属与多种树种有菌根关系:如Pinus,Larix,Abies和Pseudotsuga,但在Larix林下,本菌往往与土壤中的鞣料相聚集,对周围某些植物根系不利。本属现知15种,本区6种。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喜马拉雅及其邻区牛肝菌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东喜马拉雅及其邻区牛肝菌目的分类和区系。其中两科,25属,50余种,包括10新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乳菇属(Lactarius S. F. Gray)的30个种,其中黑茸乳菇(Lactarius atr-ovelutinus Ying):毛脚乳菇(Lactarius hirtipes Ying)为新种;另外28种乳菇是中国的新记录种。对乳菇属的特征、界限及其实用价值亦予以简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乳菇属(Lactarius s.F.Gray)的30个种,其中黑茸乳菇(Lactarius atrovelutinus Ying):毛脚乳菇(Lactarius hirtipes Ying)为新种;另外28种乳菇是中国的新记录种。对乳菇属的特征、界限及其实用价值亦予以简介。  相似文献   
6.
美味牛肝菌原生质体再生菌丝的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原生质体的分离并培养成再生菌丝是研究食用菌细胞融合和基因转移的一项技术。有的文章已综述了有多种食用菌的原生质体已被分离,只有一些种的原生质体被培养成再生菌丝体,美味牛肝菌的原生质体虽已被分离但未培养成再生菌丝。食用菌原生质体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再生菌丝体。Peberdy曾论述过有的真菌是由原生质体膨大生长成形态不正常的类似出芽链的细胞而再生菌丝的较为特殊的方式。本文报道美味牛肝菌原生质体通过一种新的生长方式而发育成菌丝体。  相似文献   
7.
31例非特异性阴道炎病人阴道微生物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31例非特异性阴道炎病人和31例正常人阴道微生物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阴道炎病人的阴道乳杆菌的平均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而肠杆菌科、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杆菌属、支原体却明显增多,阴道炎病人未发现特异性病原体,菌群失调可能是其发病因素。乳杆菌为阴道正常优势菌,对改善阴道的微环境,防止条件致病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槐种子发育中胚乳细胞半乳甘露聚糖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槐 ( Sophora japonica L.)开花约 60 d至种子成熟 ,为胚乳半乳甘露聚糖积累期。用组织化学方法 ,对储藏于胚乳细胞壁上的半乳甘露聚糖的形成积累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半乳甘露聚糖最先在邻近胚的胚乳细胞的粗面内质网的囊泡腔内形成 ,并通过细胞质膜分泌至细胞壁周围。此后 ,半乳甘露聚糖的积累逐渐向种皮方向扩展 ,及至种子成熟时 ,除糊粉层外 ,所有胚乳细胞几乎全由多糖所填充。此外 ,对半乳甘露聚糖发生部位及其积累过程的消长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发酵剂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液体、固体不同培养方式,对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anomala)AS2.300、白地霉(Geolrichumcandidum)AS2.361、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TK—2、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P—5等菌进行分别培养,然后按一定比例配成农作物秸秆发酵剂。并进行了对玉米秸秆发酵试验:在室温条件下发酵7天,添加5%发酵剂,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一倍左右;添加20%发酵剂,发  相似文献   
10.
自市售酸乳酪中分离到一株乳球菌SM-A菌株。该菌株产生的抑菌素能抑制或杀死芽孢杆菌、葡萄球菌、微球菌、链球菌、棒杆菌和梭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但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霉菌和酵母无效。SM-A菌株多为链球状,也有成对存在。革兰氏染色阳性,抗酸染色阴性,兼性厌氧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2℃,不形成芽孢,无荚膜和鞭毛,不运动;可从多种糖类产酸,但不产气;接触酶、苯丙氨酸脱氨酶和酪氨酸脱羧酶均为阴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不液化明胶,还原石蕊牛奶并胨化,生长温度范围10~43℃,DNA中G+Cmol为36.4%。经鉴定,SM-A菌株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