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秦巴山区7个厚朴群落为对象,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各群落土壤肥力进行评价,以期为该区土壤肥力的提高和厚朴群落配置模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厚朴群落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除全磷和全钾外,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逐渐减小。厚朴群落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4a凹叶厚朴(1.054)2a凹叶厚朴(0.882)山茱萸-凹叶厚朴混交林(0.673)7a尖叶厚朴(-0.243)7a凹叶厚朴(-0.713)杜仲-凹叶厚朴(-0.812)11a凹叶厚朴(-0.840)。因此随着林龄的增大,厚朴群落土壤肥力有下降的趋势。结合厚朴群落土壤养分差异分析和厚朴群落土壤肥力评价结果,得出山茱萸-凹叶厚朴混交林的土壤肥力相对较好,为该区植被恢复的最佳营造模式。 相似文献
2.
两种体外细胞毒性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两种常用的细胞毒性检测方法在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中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MTT比色法和细胞增殖度法,在37℃条件下,将五种医疗器械/生物材料的浸提液分别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接触2天和2,4,7天,比较材料对细胞的毒性影响。结果5种不同的材料浸提液分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反应(0~2级)。将MTT比色法与细胞增殖度法(2天)的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7)。结论MTT比色法由于其检测所需的细胞量相对较少,试验步骤相对简便、检测周期短,因此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个值得推荐的细胞毒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土壤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分析可以为土壤养分的评价提供依据,对陕北黄土丘陵区20 a、25 a、40 a、50 a刺槐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化学计量比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刺槐林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化学计量比显著增加(P0.05),均表现为在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而刺槐林土壤团聚体全磷含量变化较小;相同林龄刺槐林在0—20 cm和20—40cm土层中0.25—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最高。刺槐林0.25—2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原土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化学计量比有显著影响。营造刺槐林对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全效养分分配及其平衡关系存在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0.25—2 mm粒径土壤大团聚体中,通过影响0.25—2 mm粒径团聚体提高了土壤全效养分的供应和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4.
CHENG Cai-fang LU Ai-yun LI Zheng-cai ZHOU Jun-gang WU Ya-cong ZHAO Zhi-xia SUN Jiao-jiao 《生态学杂志》2015,34(10):2705
5.
干湿纺聚乳酸/壳聚糖纤维交织织物作为细胞体外培养载体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观察干湿纺聚乳酸/壳聚糖纤维交织织物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探讨其作为人工胸壁支架材料和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将hFOB1.19人SV40转染的成骨细胞与干湿纺聚乳酸/壳聚糖纤维交织织物体外联合培养。用扫描电镜对体外联合培养早期细胞的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成骨细胞与干湿纺聚乳酸/壳聚糖交织织物间黏附良好,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干湿纺聚乳酸/壳聚糖纤维交织织物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可用于修复胸壁缺损和骨缺损的成骨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6.
两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体外降解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体外降解性能,分析其体外降解产物.方法:将2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分别按比例浸入Sorensen缓冲液中进行体外降解实验,设3个降解周期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于4w, 8w, 12w过滤分离试样、碎片和溶液,计算试样的质量损耗率.测定聚合物降解碎片的粘均分子量,运用液相色谱法分析其降解产物.结果:试样体外降解的质量损耗率逐期增大;降解碎片的分子量逐期下降,并呈数量级下降;各期降解液中均检测出乙醇酸,且其含量逐期增加.结论:该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降解性能是安全可靠的,此体外降解试验方法可适用于聚合物降解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3种不同种类的可吸收性缝线的体外降解性能,分析其体外降解产物。方法将3种可吸收性缝线分别按比例浸入Sorensen缓冲液中进行体外降解实验,设3个降解周期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过滤分离试样、碎片和溶液,计算试样的质量损耗率。并对其体外降解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3种试样体外降解的质量损耗率均逐期增大;不同种类缝线的体外降解液成分不同,且其主要成份含量逐期增加。结论:不同种类的可吸收性缝线应采用不同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根据产物推断缝线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一种宫内节育器的体外细胞的染色体畸变作为遗传毒性评价的一部分。方法在加和不加S9活化系统条件下,试验组用三种不同浓度的节育器浸提液处理CHL细胞20h,对照组分别加入阴性、阳性进行交换,各组置37℃培养箱中培养。24h后采集细胞并分析中期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计算染色体畸变率。结果在4g/20mL的浓度下受试物对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其稀释浸提液的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相比,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受试物稀释浸提液未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发一种^125I-PLGA标记物合成的新技术,并对新合成标记物的性质进行鉴定。方法在密闭容器中,应用重复加热的方法,使Na^125I与PLGA氯仿溶液反应,实施PLGA的^125I放射性标记。并对^125I-PLGA标记物的放射性活度进行检测。结果经过上述标记过程,成功合成了^125I-PLGA标记物,此标记物释放γ射线,放射性活度和材料质量成正比。结论^125I-PLGA标记物与传统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物相比,具有合成工艺简单、放射性污染易于控制、放射性活度易于检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选用三种医用硅橡胶材料进行长期肉内植入试验。从方法学角对植入体形状,植入途径,包埋与切片方向,实验观察期,纤维包膜成分,评价指标等方面作了实验性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