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原华西野生植物保护实验中心)已经历了15年不平凡的创业历程。它的建设与发展顺应了跨世纪人类保护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必然要求,凝聚着老一辈专家和创业者们的心血与智慧,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它必将为我国植物学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历史责任中国的西南部是世界上植物资源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横断山脉及其邻近的东喜马拉雅地区,历来是植物学家们关注的热点区域。独特的植物区系与资源,重要的地理与生态区位,注定了上述地区在植物研究、保护和利用领域的突出地位。俞德浚院士曾把青…  相似文献   
2.
外来植物黄顶菊的入侵警报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一种菊科外来植物最近出现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天津市和河北省的衡水与廊坊市。专家鉴定结果证明这是一种我国从未报道过的外来物种Flaveria bidentis。本文拟定了它的中文名称:黄顶菊,并对其原产地、扩散范围以及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其特性,我们认为黄顶菊是一种入侵性极高的一年生杂草,特别是对农牧业生态系统有极大的破坏性。为了防治、控制和根除这种新入侵的有害物种,本文借鉴国内外入侵物种防治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并呼吁各有关人员和部门积极行动起来,调查其入侵途径,分析其可能入侵的区域,评估其入侵性,拟定科学的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3.
植物分布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是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实现基础。以往的物种分布模型通常以物种的分布区或者分布点的物种存在数据作为物种分布的响应变量。相较于物种存在数据, 多度反映了一个物种占用资源并把资源分配给个体的能力, 更能衡量物种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获取了华北及周边地区1 045个样方的栎属树木多度, 利用广义线性模型、广义加性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模拟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麻栎(Q. acutissima)、槲栎(Q. aliena)、锐齿槲栎(Q. aliena var. acuteserrata)和蒙古栎(Q. mongolica) 5个树种多度的地理分布及未来2个不同时期(2050年和2070年)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 随机森林模型对5个栎属树种的多度的拟合结果要优于广义线性模型和广义加性模型; 典型浓度路径(RCP) 8.5下的5个栎属树种在未来两个时期的多度变化幅度都要大于RCP 2.6下的变化, 在超过一半面积的区域中麻栎、槲栎、锐齿槲栎和蒙古栎的多度减少, 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北部地区是5种栎属植物多度减少的集中分布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 需要加强对这几个区域的监测与物种保护。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生态恢复的基础与前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是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目前的生态系统化程度诊断大多停留在定性的水平,如何对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进行定量的诊断就成为恢复生态学与生态恢复实践所面临的一个迫切且十分关键的问题。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一系列问题:绘制了描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概念模型;认为在实践中退化程度诊断的参照系统可以选择相应的受人类或自然干扰程度比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归纳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生物途径、生境途径、生态过程途径、生态系统功能/服务途径、景观途径;把诊断方法分为单途径单因子诊断法、单途径多因子诊断法、多途径综合诊断法;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可能指标(体系);给出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策略与流程,并对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及生态恢复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讨论。建议我国加强典型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综合诊断研究。  相似文献   
5.
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研究了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α多样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群落在由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向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灌丛、混交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多样性指数逐渐上升,至混交林阶段达到最高值。若以分布在这一垂直地带的代表性森林群落锐齿栎林为演替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则由多样性指数在锐齿栎混交林、锐齿栎林阶段呈下降趋势。不同演替阶段不同生长型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在演替的初期,草本层多样性指数>灌木层>乔木层;在混交林阶段,这3个不同生长型的多样性指数相差无几,乔木生长型稍占优势;在锐齿栎混交林和锐齿栎林阶段,灌木生长型的物种多样性最大,草本次之,乔木生长型的物种多样性则迅速降低。首次利用群落各生长型的叶层相对厚度和相对盖度作为加权参数,对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这种加权处理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暖温带森林植物习性,修订了Raunkiea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通过对暖温带森林植物生活型谱的分析,证明暖温带森林群落植物生活型谱以地面芽为主,其次是地下芽。受水、热不足和人为活动频繁等条件的限制,暖温带地区缺乏或极少有高于25m的大高位芽植物;中高位芽、小高位芽和矮高位芽植物所占的比重与地面芽植物近似,其中落叶阔叶高位芽植物占有绝对的优势。主要由上述生活型所构成的暖温带森林植物生活型谱,基本反映了我国暖温带森林区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旱的中纬度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境条件下紫茎泽兰幼苗生长动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种子属投机式萌发, 一年内只要有适合的温湿条件都可以萌发。种子萌发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雨季, 而干旱的冬、春季节萌发率很低。未开花结实的紫茎泽兰个体可终年持续生长, 生长速率受光照、湿度和温度影响显著。秋季萌发的紫茎泽兰幼苗在冬季及干旱季节中, 各项生长指标(包括主茎长度、总叶面积、基径等)增长缓慢。在不同生境中, 紫茎泽兰平均月增长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偏阳生境>全荫湿润生境>灌丛遮荫生境, 生长旺季为6–10月份的雨季。实生苗越年后通常在第一个旱季即可开花结实; 但萌发较晚以及生长发育不良的个体一般并不开花而是保持营养生长。未开花结实的越年生实生苗的生长节律与当年生实生苗相似, 但需要再经过一个生长季节甚至更长的生长发育期才能进行开花结实, 完成其生活史周期。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紫茎泽兰是通过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相互补充的繁殖策略进行种群更新与种群扩张的。  相似文献   
8.
克隆乔木黄牛奶树两种繁殖方式的适合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牛奶树两种生殖方式(克隆生殖和有性生殖)的适合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黄牛奶树繁殖及占据空间的方式有一定差异.在水肥资源丰富、郁闭度较大(常绿阔叶林和竹林)条件下,克隆生殖和有性生殖幼苗存活率均较高,占据空间的能力较强,但克隆苗在数量和占据空间的能力上占较大优势,主要以克隆方式进行繁殖;水肥资源贫乏、光照较强的条件下,两类苗存活率和占据空间能力均较低,实生苗在数量和占据空间能力上占优势.黄牛奶树两种繁殖方式的瓶颈期不同,有性生殖的瓶颈期在种子到幼苗阶段,而克隆苗在幼苗到成株阶段.黄牛奶树的入侵过程是先以实生苗侵入一个地点定居,在郁闭度较大、水肥良好的条件下,以克隆方式迅速占领空间.生长初期克隆苗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后期(15龄以上)则优势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9.
 北京东灵山区的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中常常混生有萌生的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种群。局部地带辽东栎与油松形成混交林,在山脊及山坡上部一些特殊生境辽东栎甚至取代油松林成为优势种。为了探讨北京东灵山区辽东栎林的天然更新机制及辽东栎幼苗在人工油松林中的天然更新,在油松人工林的林下和林缘两种生境条件下将辽东栎种子播种于2 cm深的土中,对辽东栎幼苗的补充和建立进行了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在辽东栎结实丰年,两种生境条件下播种后辽东栎种子丢失差异并不显著,而辽东栎幼苗补充和建立方面的差异极显著。由于森林动物特别是啮齿类动物的活动对辽东栎幼苗建立的影响具有二重性:消耗种子与促进萌发,本试验特别关注辽东栎幼苗子叶丢失现象及其丢失后果。由于辽东栎种子萌根较早,在幼苗出土前其粗大的主根长达10~20 cm,并已初步形成根系,表明已有相当比例的营养物质从子叶转移到根部。因此当幼苗出土后如果仅仅只是子叶的丢失对辽东栎幼苗的成活和生长均无明显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辽东栎幼苗期子叶丢失有3种形式:1)仅丢失子叶,幼苗其它部位未受伤害,多发生在林缘生境中,占发芽坚果的29.69%;2)整个幼苗连根被拖出地面,多发生在林下生境,占62.43%;3)在子叶与根颈的连接处主干被咬断,林缘为50.88%,显著高于林下的8.41%。但只有后两种形式才导致幼苗死亡。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林缘土壤腐殖质含量低,比较干燥,土质较坚实,以及幼苗出土前坚果主根生长得较长等缘故,当幼苗遭受动物捕食时不会轻易地被拖出地面,拖走的往往仅仅是子叶。至生长季节结束,林缘样方辽东栎幼苗的成活率接近20%,茎干平均高度7.94 cm,芽数11.24·株-1,叶片平均干重为81.14 mg·株-1,且几乎全部由丢失子叶的幼苗所构成;而林下样方辽东栎幼苗的成活率不足2%,茎干平均高度4.74 cm,芽数7.52·株-1,叶片平均干重仅为42.27 mg·株-1,以未丢失子叶的幼苗为主。试验结果表明,林缘及类似林缘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辽东栎的实生更新。  相似文献   
10.
旅游对北京东灵山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1965、1983、1994和2000年4个时期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北京东灵山区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变化和生活型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东灵山亚高山草甸的物种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尤其是1983~1994年的下降速度明显加快,利用重要值作为权重参数对不同时期的东灵山亚高山草甸生活型谱进行了比较,所得到的结果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旅游发展而迅速增加的马匹散牧已经对亚高山草甸的群落外貌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群落高度降低,物种组成改变及植被盖度下降等,说明过度放牧是东灵山亚高山草甸退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东灵山风景区亚高山草甸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当地有关部门科学地确定东灵山风景区旅游容量,首先要严格限制风景区马匹的散牧,关闭风景区内的跑马场和牧马帐蓬,并通过加强宣传、管理和景区的基本建设,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实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