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从母系遗传的角度揭示世居贵州的侗族、仡佬族、土家族和彝族人群的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关系,并对各民族的族源和迁徙进行初步的探讨。采用高变区序列分析与编码区PCR-RFLP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个群体108例样本进行mtDNA多态性分析,共鉴定了37种(亚)单倍群,单倍群分布频率及主成分分析显示:侗族含有高比例的南方优势单倍群,表现出典型的南方群体特征;彝族兼有高比例的南北方优势单倍群,提示它同时具有南北方群体的一些母系遗传特征;彝族和仡佬族聚在一起,可能是由于历史上两个民族的先民曾发生过广泛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2.
对线粒体DNA(mtDNA)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将有利于从母系遗传的角度研究各人群的源流、迁移以及亲缘关系等情况。探讨利用Internet共享生物学软件对各种生物样本mtDNA高变区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及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DNAstar、ClustalX、DnaSP以及Mega等软件操作简便、易于判读、结果准确可靠,可广泛应用于人类学、系统发育学以及法医鉴定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贵州土家族、侗族、仡佬族和彝族人群线粒体DNA(mtDNA)编码区的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和DNA测序法对贵州4个群体145例样本mtDNA编码区的8个SNP基因座及COⅡ/tRNAlys基因间9 bp缺失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贵州4个民族群体的9 bp缺失频率依次为土家族18.4%,侗族29.7%,仡佬族25%,彝族16.7%,平均缺失频率为22.8%;在8个SNP基因座中,A10398G、C10400T突变在4个群体中较普遍;A663G、C5178A和G12406A突变在部分民族群体中也有较高的频率;共检测出14种单倍型,其中仡佬族11种,土家族10种,侗族8种,彝族6种。结论贵州4个民族群体mtDNA编码区可能存在不同的突变热点,在等位基因和单倍型分布频率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世居贵州的侗族、仡佬族、土家族和彝族人群线粒体DNA RegionⅤ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PAGE和克隆测序法对4个群体108份样本的mtDNA RegionⅤ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只检测到标准型和短型(即9-bp缺失)两种多态。贵州四个民族人群的平均9-bp缺失频率为22.2%,在侗族、仡佬族、土家族和彝族人群中依次为32.1%、22.6%、17.2%和15.0%。结论贵州四个民族mtDNA 9-bp缺失频率均较高,这与其地域分布相一致;贵州彝族和土家族显示了相似的缺失频率,提示两者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5.
贵州四个民族人群线粒体DNA Region V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世居贵州的侗族、仡佬族、土家族和彝族人群线粒体DNA Region V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PAGE和克隆测序法对4个群体108份样本的mtDNA Region V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只检测到标准型和短型(即9-bp缺失)两种多态。贵州四个民族人群的平均9-bp缺失频率为22.2%,在侗族、仡佬族、土家族和彝族人群中依次为32.1%、22.6%、17.2%和15.0%。结论贵州四个民族mtDNA9-bp缺失频率均较高,这与其地域分布相一致;贵州彝族和土家族显示了相似的缺失频率,提示两者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