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1.
锌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不仅充当许多蛋白质和酶的辅因子,还广泛参与糖类、脂质等的代谢过程。锌通常以二价离子的形式存在,在自然界主要分布在植物、土壤和水中,而在生物体内则是分散于肌肉和骨等组织中。对于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而言,锌离子也是其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正常情况下,细菌通过ZnuABC和ZIP锌转运系统从宿主体内夺取锌离子,用于体内蛋白质和酶的合成。当过多的锌离子被摄入时,细菌为了避免锌毒性则会启动特定的锌转录调节蛋白,以维持体内外的锌平衡。另一方面,当宿主察觉体内的锌离子被夺取,便会迅速采取锌限制性营养免疫等措施来制止锌离子的进一步流失。为了抵抗宿主的营养免疫,细菌进化出了相应的抵抗策略。较为典型的例子有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的锌金属伴侣ZigA,其可在低锌环境中帮助细菌转运锌离子。本文将介绍革兰氏阴性菌锌摄取机制和抵抗宿主营养免疫的典型策略,为控制细菌感染途径和开发相关免疫疫苗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石蜡切片方法研究了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珠芽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半夏珠芽着生于叶柄的下部,起始于幼嫩叶柄的腹面最外轮维管束外周薄壁细胞;恢复分裂的薄壁细胞分裂形成珠芽原基细胞团,在原基生长突破叶柄表皮后分化形成具有生长点的珠芽结构,发育中的珠芽无根分化;珠芽的生长被动地终止于叶片衰老(倒苗),无明显的成熟发育过程。研究表明,半夏的珠芽是不定芽性质的无性繁殖结构,但在发育过程上明显区别于其它植物的珠芽发育。  相似文献   
3.
滴水珠珠芽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燕燕  罗睿  陈海丽  刘丹 《广西植物》2018,38(2):225-232
珠芽是滴水珠(Pinellia cordata)的营养繁殖结构,为揭示滴水珠珠芽发育过程中的特征,该研究以野外采集材料进行盆栽观察试验,通过形态观察法和石蜡切片方法,探索滴水珠叶片和叶柄处珠芽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滴水珠珠芽发育过程在形态上分为叶柄无现象时期、早期珠芽结构分化和珠芽膨大成熟时期三个时期;相应的解剖学发育时期为珠芽原基启动期和形成期、原基分化期和膨大成熟期四个阶段。叶片和叶柄珠芽起始细胞均由叶柄腹面表皮下层薄壁细胞组织脱分化形成,起始细胞不断分裂形成细胞团最后发育成珠芽原基;在原基分化期的特征是生长点形成,最终分化形成芽原基和鳞片叶;膨大成熟期的特征是珠芽结构不断生长,生长点侧生分化鳞片叶增多。叶片和叶柄处珠芽成熟脱落时期为灰色椭圆形结构,测得平均直径分别为(2.79±0.40)mm和(2.69±0.36)mm,外部有鳞片包裹,内部含大量营养物质。在环境适宜条件下,珠芽遇土萌发,萌发率达75%。这表明滴水珠珠芽与同属植物半夏珠芽发育过程差别不大,都是无性克隆营养繁殖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淡黄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为实验材料,通过形态学观察、石蜡切片方法对珠芽的发生规律、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及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以阐明淡黄花百合珠芽繁殖的生物学机制。结果显示:淡黄花百合的珠芽形成于地上茎叶腋处叶柄的近基部位置,由叶柄表皮以内数层薄壁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形成;珠芽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启动期、膨大期和成熟期三个时期。成熟珠芽外观上成圆形或椭圆形,珠芽中部的薄壁细胞含有大量淀粉颗粒。淡黄花百合的珠芽具有很高的萌发率(90%以上)。研究表明,珠芽营养繁殖是其生态适应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王雨  罗睿 《西北植物学报》2022,42(11):1862-1869
该研究采用形态观察法、石蜡切片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对稀子蕨(Monachosorum henryi)胞芽发育过程及营养器官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不同蕨类植物胞芽生殖在发育生物学上的异同,为进一步探讨蕨类植物胞芽发育与被子植物珠芽发育的异同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稀子蕨羽叶薄,由7~8层细胞组成,气孔分布于下表皮,无明显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2)稀子蕨的叶轴含1束“心”形维管束,叶柄基部至中部含2束维管束;成熟根能看到明显的维管束组织,无髓。(3)稀子蕨的复羽叶发育过程可分为萌动期、卷拳期、展叶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复羽叶上的胞芽发育从展叶期开始,包括胞芽原基发育期、胞芽分化期、胞芽膨大期和胞芽成熟期。(4)稀子蕨胞芽原基起源于叶轴与羽叶分叉处表皮细胞下的薄壁细胞层;胞芽原基分化出多个叶原基,整体呈指状“锚”状;胞芽成熟后掉落土壤或在母体上萌发生长出新叶。  相似文献   
6.
罗睿  张大明 《中国科学C辑》2007,37(3):338-346
在进行连续PCR(以产物为模板进行多轮次的连续重复PCR扩增)实验时, 我们观察到了一种新的异常现象—— 用不同来源的模板连续PCR扩增不同长度的靶序列最终都会导致扩增失败, 表现为在常规琼脂糖电泳检测时特异产物条带的消失和不能泳动出点样孔之复杂异常产物的出现. 连续PCR扩增失败的时期依扩增靶序列的长度不同而不同, 越长的靶序列在连续PCR中扩增失败的时期越早. 扩增得到的复杂产物主要由连续分布的小于靶序列长度的具有相当程度多样性的非全长链组成. 复杂产物在内部具有局部的双链区域和大量的单链区域而在外部具有单链分支结构, 能够被单链特异的S1核酸酶消化, 但是不能被双链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人工处理完整双链形成的非全长链长产物与完整双链以不同比例混合后作为模板进行连续PCR, 结果表明同源的非全长链成分对PCR扩增有严重的干扰作用. 已有的证据表明PCR扩增过程中形成的非全长链成分是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关键因素, 多个不同长度的非全长链复性形成“杂种分子”最终表现为复杂产物. 连续PCR扩增失败、PCR介导重组和长片段PCR难于操作有共同的产生基础—— 扩增过程中非全长链成分的产生. 任何降低PCR扩增过程中非全长链成分产生的措施, 特别是聚合酶忠实性的提高, 都能缓解异常扩增产物的出现和利于长片段PCR操作.  相似文献   
7.
植物开花时间: 自然变异与遗传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睿  郭建军 《植物学报》2010,45(1):109-118
开花时间是植物的重要生活史性状。对模式植物的研究表明: 从感受内外环境信号开始到最终分化形成功能性花器官的过程涉及复杂的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网络; 开花时间受多种因子的调控, 而FT基因作为整合途径成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植物的花期变异在物种、群体和个体水平上具有复杂的自然变异模式, 且不同植物的花期变异随全球环境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变异趋势。植物个体之间通过传粉进行的基因交流需要功能性开花时间的一致或重叠, 而花期变异会导致群体之间或群体内部亚群体之间的基因流障碍和遗传分化, 并可能导致邻域或同域的物种形成。该文分析了植物花期变异与群体遗传分化的关系, 认为决定开花时间的基因在物种分化中可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而对开花时间自然变异模式的研究对于揭示晚近分化快速辐射物种的进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睿  郭建军 《植物学通报》2010,45(1):109-118
开花时间是植物的重要生活史性状。对模式植物的研究表明: 从感受内外环境信号开始到最终分化形成功能性花器官的过程涉及复杂的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网络; 开花时间受多种因子的调控, 而FT基因作为整合途径成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植物的花期变异在物种、群体和个体水平上具有复杂的自然变异模式, 且不同植物的花期变异随全球环境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变异趋势。植物个体之间通过传粉进行的基因交流需要功能性开花时间的一致或重叠, 而花期变异会导致群体之间或群体内部亚群体之间的基因流障碍和遗传分化, 并可能导致邻域或同域的物种形成。该文分析了植物花期变异与群体遗传分化的关系, 认为决定开花时间的基因在物种分化中可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而对开花时间自然变异模式的研究对于揭示晚近分化快速辐射物种的进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 植物名称 粗壮女贞 (Ligustrumrobustum) ,又名“苦丁茶”。2 材料类别 胚、下胚轴。3 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 :Lloyd和McCown培养基 (Lloyd ,1 980 ) 蔗糖 1 5 % 琼脂 0 8% (以下简称LMc)。胚萌发培养基 :(1 )LMc 6 BA 0 5mg·L- 1 (单位下同 ) NAA 0 1 GA 0 1 ;(2 )LMc 6 BA1 0。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3 )LMc 6 BA 1 0 2 ,4 D 0 4。芽分化培养基 :(4)LMc 6 BA 2 0 IBA 0 0 2。芽增殖培养基 :(5 )LMc 6 BA 0 4 NAA 0 0 2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