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鱼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鱼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是进化上相当保守的多肽,能促进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对鱼类的生长和发育有重要的调节作用。IGF系统包括IGF—Ⅰ、IGF-Ⅱ、IGF—ⅠR、IGF-ⅡR和IGFBP家族。本文从IGF家族成员的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和表达调节等方面综述了有关鱼类IGF体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植食性哺乳动物在分享社群觅食带来好处的同时,是否因个体间的相互干扰而影响其摄入率。在新鲜马唐叶片构建的均质密集食物斑块上,测定东方田鼠家族群成员个体在食物斑块上的觅食行为序列过程及行为参数,检验家族群存在对成员个体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东方田鼠家族群雌、雄成员个体的觅食行为参数均无显著差异。然而,与单只个体相比,家族群觅食尽管能显著地缩短成员个体的觅食决定时间,但却显著地降低了成员个体的摄入率。分析觅食行为参数觅食中断时间发现,相较于单只个体,家族群成员个体间因相互干扰而引起的觅食中断时间的增加,不但增大了收获每口食物的时间,而且导致其摄入率下降。检测家族群成员个体各警觉行为动作参数,发现,成员个体间的相互干扰能引致个体的一般扫视、盯视及嗅闻动作时间比例显著增大,尽管直立扫视和静听动作时间比例减少显著,但并未使个体的觅食中断时间减小。结果充分说明,东方田鼠家族群成员个体间的相互干扰能使个体觅食行为参数发生变异,导致觅食中断时间增加,摄入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东方田鼠家族群成员个体的觅食行为是否因食物斑块存有家族群自身及非亲缘家族群气味而发生变异,进而影响其摄入率。在新鲜马唐叶片构建的均质密集食物斑块上,分别配置家族群自身巢垫物及非亲缘家族群巢垫物作为社群气味,测定东方田鼠家族群在食物斑块觅食时,其成员个体觅食行为的序列过程及参数,检验家族群自身气味及非亲缘家族群气味对成员个体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家族群自身气味能显著地缩短本群成员个体的觅食决定时间,通过减少成员个体的嗅闻及直立扫视动作时间比例、增大一般扫视、盯视及静听动作时间比例,降低觅食中断时间比例,提高其摄入率;而非亲缘家族群气味则能显著地延长家族群成员个体的觅食决定时间,通过增大家族群成员个体的嗅闻和一般扫视动作时间比例、减小直立扫视、盯视及静听动作时间比例,增大觅食中断时间比例,降低其摄入率。结果揭示,熟悉的社群气味会促使觅食活动中的家族群成员个体,在监测环境风险时,将精力更多地用于观察和监听群内其他成员个体的行为及其发出的警报信息,以便在有效规避环境风险的同时减缓个体间因干扰性竞争对觅食活动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而陌生的社群气味会迫使成员个体,将精力由依赖群内其他成员个体的行为转向凭借自身直接警觉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Ca(NO3)2]盐处理土壤中,研究了两种湿度水平(200,400g.kg^-1)和湿-干循环对土壤Mn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影响土壤Mn的有效性,湿度大时,易还原态Mn转化为水溶态,交换态Mn;盐分对易还原态Mn的转化有一定影响,NO3-能缓冲土壤Eh的下降,有抑制易还原态Mn转化的作用,连续的湿干循环能使土壤2价Mn(水溶态Mn,交换态Mn)浓度降低,而a(NO3)2盐能增加Mn的不溶性,这在Mn含量低的土训上,最终将导致Mn的缺乏。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一种诱导型HSP70基因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氏原螯虾是我国淡水虾类养殖的重要品种,具有很强的抵御各种环境胁迫和各种刺激的能力。本文以该虾为对象,通过基因克隆以及从基因水平探讨HSP70s与环境应激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水生无脊椎动物HSP70s功能提供基础。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心脏组织中克隆得到一种HSP70 cDNA(scHSP70),其全长为2271bp,包括1902bp的完整编码序列、142bp的5′及221bp的3′端非翻译区, GenBank登陆号DQ301506。基因组DNA扩增表明该基因仅由一个外显子组成。根据cDNA序列推导出scHSP70由63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69.6kD,理论等电点为5.34。该序列存在真核细胞HSP70家族的三个特征标签。SWISS-MODEL蛋白三维结构预测显示scHSP70在N端形成ATP酶结构域,在近C端形成底物肽结合结构域。克氏原螯虾在系统发生树上的进化地位与传统分类学相一致。半定量RT-PCR实验表明,scHSP70有广泛的组织分布,在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血液中最少。热激后该基因大量表达,说明该基因是一种诱导型HSP70。这为从蛋白水平研究克氏原螯虾HSP70与环境应激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的觅食行为是对特定生境的适应性产物。食物斑块周边植被对动物视野遮挡是否通过作用于其觅食活动中的警觉而影响摄入率。采用新鲜白三叶叶片构建东方田鼠密集均质食物斑块,以牛皮纸模拟食物斑块周边植被遮挡田鼠视野,测定其在食物斑块上的觅食行为序列过程及行为参数,检验食物斑块周边植被高度对东方田鼠摄入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个体在不同程度视野受阻条件下食物摄入率无显著差异。分析觅食行为参数动态发现,在不同视野受阻条件下,个体能通过调整各采食回合内警觉行为动作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维持觅食回合内总的觅食中断时间的稳定,进而保证进食时间的稳定。东方田鼠在不同程度的视野遮挡条件下均能通过行为变异和优化使摄入率保持稳定。结果亦充分说明,东方田鼠在警觉强度上的变化不能反映觅食中断所带来的食物收益减损的代价,但觅食活动中各警觉动作的持续时间的变异却能够明确指示个体摄入率的动态变化,因此,以觅食活动中警觉引起的觅食中断时间代价为线索,检验其对摄入率的影响,是评价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在不同生境觅食适应性策略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东方纯(Fugurubripes)基因组中分离出两种不同基因编码的GHR1(fGHR1)和GHR2(fGHR2)。随后设计引物,采用RT-PCR和Smart^TM Race相结合的方法从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肝脏中克隆出两种不同基因编码的生长激素受体,即GHR1(scGHR1)和GHR2(scGHR2)cD-NA,其全长分别为1985bp(编码602个氨基酸)和2300bp(编码553个氨基酸)。这两种受体都含有生长激素受体典型的标志性基序FGDFS,以及细胞内属于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共有的Box1和Box2序列框。同时两者又存在差异,表现在胞外半胱氨酸残基和胞内酪氨酸残基数目的不同。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scGHR1和scGHR2在南方鲇各组织中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scGHRl和scGHR2有广泛的组织分布,在肝脏中两者的表达量最高。用17p雌二醇(E2)、17α-甲基睾酮(MT)和可的松(conisol)对南方鲇进行药物处理,结果表明E2能够下调肝脏scGHR1和scGHR2 mRNA水平,而MT上调scGHR1和scGHR2 mRNA水平。同时,经cortisol处理后scGHR1 mRNA表达水平上升,而scGHR2 mRNA表达水平不变。  相似文献   
8.
畜禽粪便堆肥的理化腐熟指标及其红外光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新鲜的牛粪、猪粪和鸡粪为堆肥原料,通过室内模拟直接堆肥试验,研究堆肥过程理化参数变化、种子发芽指数以及腐熟物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 堆肥过程温度变化明显,牛粪出现一次堆肥高温阶段,鸡粪和猪粪各两次,堆肥温度超过50 ℃以上时间均大于10 d,温度可以最直观地表征堆肥的腐熟程度.堆肥过程中pH值变化幅度较大,其中猪粪的pH值从6.63上升至7.74,鸡粪从7.73上升至8.66,牛粪则先从7.86上升至8.36再下降至7.52;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牛粪、猪粪和鸡粪分别下降23.3%、28.2%和31.7%;堆肥过程中,牛粪、猪粪和鸡粪的铵态氮含量分别下降87.8%、73.6%和79.7%,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至堆肥前的56.81、6.49和4.85倍,铵态氮/硝态氮均下降至2以下.温度、pH值、有机碳含量和铵态氮/硝态氮能较好地反映3种粪便高温堆肥的腐熟程度,且与种子发芽率相关性较高(P≤0.0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堆肥过程中,牛粪和猪粪的脂肪族、多糖类物质减少,芳香结构化增强,腐殖化程度增加;鸡粪则相反.在建立理化指标体系的同时,应兼顾物质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在[Ca(NO3)2]盐处理土壤中,研究了两种湿度水平(200、400g·kg-1)和湿干循环对土壤Mn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影响土壤Mn的有效性,湿度大时,易还原态Mn转化为水溶态、交换态Mn;盐分对易还原态Mn的转化有一定影响,NO3-能缓冲土壤Eh的下降,有抑制易还原态Mn转化的作用.连续的湿干循环能使土壤2价Mn(水溶态Mn、交换态Mn)浓度降低,而Ca(NO3)2盐能增加Mn的不溶性.这在Mn含量低的土壤上,最终将导致Mn的缺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