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小头蛇属(蛇亚目,游蛇科)的分类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40号标本的形态研究,对中国小头蛇属Oligodon进行分类修订。四线小头蛇Oligodon taeniatus(Güther,1861)在中国没有分布,当初发表该纪录所依据的3号标本为紫棕小头蛇指名亚种Oligodon cinereus cinereus(Güther,1864);中国记录的管状小头蛇Oligodon cyclurus(Cantor,1839)应订正为束纹小头蛇Oligodon fascioatus(Güther,1864)。根据色斑、鳞被和半阴茎等综合特征,提出中国记录的喜山小头蛇Oligodon albocinctus包括2个物种,其中云南省陇川县标本为喜山小头蛇Oligodon albcinctus(Cantor,1839),而西藏墨脱县标本是尚未明确的小头蛇属未定种Oligodonsp.,其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提供中国分布的小头蛇属物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辽宁是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主要分布地之一,种群数量巨大,其群体遗传多样性有待评估.本研究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东北林蛙4个种群105个样本进行研究,5个引物共获得44条清晰谱带,4个种群的多态位点率均大于75%,Nei's基因多样性为0.2851,Shannon信息指数为0.4476,显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遗传分化系数、Nei's遗传距离、AMOVA分子变异巢式方差分析和F-统计量等遗传参数的统计结果表明,辽宁东北林蛙种群间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分析认为,自然屏障(高山和平原等)以及栖息地片段化是其遗传分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法对产于湖南省双牌县的寒露林蛙的核型及NORs位点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寒露林蛙与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其他林蛙相同:2n=26,NF=52,为5+8核型模式.寒露林蛙核型为14M+10SM+2ST,无次溢痕,NORs位于第11对染色体长臂的中部.通过比较分析我国2n=26的6种林蛙的核型等细胞遗传学信息,本文结果支持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结论,认为寒露林蛙是一有效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蛇类保护和养殖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丕鹏 《蛇志》2009,21(3):173-176
蛇类是中国一类重要的野生动物资源,对其利用由来已久,然而随着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致使蛇类野生资源急剧下降,但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对蛇类人工驯养繁育的发展和探索。作者总结了中国蛇类资源概况、保护法律法规和措施以及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蛇类养殖及技术简况。  相似文献   
5.
秦耀庭(1960)报道吉林长白山麓有极北蝰分布,此后赵尔宓等(1981)研究了我国东北的13号极北蝰标本(包括秦耀庭报道的2号标本).  相似文献   
6.
桓仁林蛙与东北林蛙蝌蚪的形态特征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nsis Liu,Zhang,& Liu,1993)为一种与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同域分布的林蛙,但其分布区域较狭窄.通过对其蝌蚪的形态特征描述及测量相关的形态学量度并和东北林蛙比较,发现在体色、体型、尾部形态以及身体各部位量度比值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桓仁林蛙的蝌蚪外形与流水型的蝌蚪相类似,而东北林蛙的蝌蚪则属于典型的静水型蝌蚪.  相似文献   
7.
桓仁林蛙蝌蚪胚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桓仁林蛙蝌蚪胚后发育的过程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测量和描述,并与中国林蛙和昆嵛林蛙进行了比较.胚后发育可分为19期,对其后肢芽、趾、前肢的发育,唇齿的变化过程,口、鼻、眼的位置与形状,以及肛管与尾的变化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海南岛地处热带,具有丰富的龟鳖物种多样性.为了有效保护这一珍贵资源,对该地区龟鳖的多样性、养殖现状及保护管理需求进行总结和讨论.方法 根据有关文献和我们的调查结果,从龟鳖多样性、养殖现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岛现有龟鳖6科14属18种,占中国龟鳖的50%,其中有1种野外灭绝,有5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有11种处于濒危状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1种,二级保护的有9种.海南岛是我国龟鳖养殖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地区,有龟鳖养殖户330多户,养殖龟鳖120余种.结论 海南岛龟鳖资源丰富,养殖规模巨大.应进一步加强野生龟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将龟鳖纳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范围,继续开展保护繁育放归活动.同时,从多方面加强龟鳖养殖的产业化发展,促进龟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蛙类一新种(无尾目,蛙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1种采自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蛙类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猫儿山林蛙,新种Rana maoershanensis sp.nov.(图1~17)正模:SYNU 06020120,雄性成体,李丕鹏和王绍能于2006年2月采集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 980 m.配模:SYNU 06020091,SYNU 06020122和SYNU06020124,雄性成体;SYNU06020121,SYNU06040153,SYN 0604154和SYNU 06040155,雌性成体.李丕鹏和王绍能于2006年2月和4月采集,采集地点与正模相同.蝌蚪:SYNU0602001和SYNU 0604001系列,采集信息与配模标本相同.新种具有如下主要鉴别特征:1)体略大;2)头宽略大于头长;3)背侧褶明显且略弯曲;4)胫跗关节前达眼角;5)雄性婚垫2团,无内声囊,腹部无雄性线;6)蝌蚪唇齿式多为Ⅰ:3-3/Ⅲ:1-1,少数为Ⅰ:3-3/Ⅳ.新种在头型上与中国林蛙相似,在体形上与昭觉林蛙相似.但与已知林蛙均有明显不同.新种的背侧褶略显弯曲,这一特点明显不同于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黑龙江林蛙种组Rana amurensis group和中国林蛙种组R.chensinensis group的成员.新种与长肢林蛙种组R.longicrus group的镇海林蛙R.zhenhaiensis在背侧褶的弯曲特点上相似,但前者有别于后者的主要特点有:头型较宽扁,雌蛙后腿相对较长,蝌蚪唇齿式多为Ⅰ:3-3/Ⅲ:1-1.新种与长肢林蛙种组的其他林蛙不仅在背侧褶和头型等方面明显有别,而且蝌蚪唇齿式也显著不同.通过对四川、贵州和云南的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成体和蝌蚪标本(包括地模标本)的核查和比较,新种的胫跗关节前达眼角,皮肤光滑,缺乏疣粒,雄性腹侧无雄性线,蝌蚪下唇乳突排列规则,中央无缺刻;而昭觉林蛙胫跗关节前达鼻孔或超过吻端,体侧和背部有圆疣或长疣,雄性背腹侧均有雄性线,蝌蚪下唇中央乳头排列稀疏或有缺刻.  相似文献   
10.
李丕鹏  陆宇燕 《四川动物》2007,26(2):247-249,I0001
从保护生物学角度对广西大瑶山Rana johnsi Smith,1921的的栖息地和繁殖地生境、 繁殖生物学及蝌蚪的特点等进行了初步探讨。该蛙在大瑶山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左右的一个狭窄区域,10月至次年1月下山繁殖,有效性比为5:1。蝌蚪唇齿式为Ⅰ:5—5/1—1:Ⅳ和Ⅰ:4—4/1—1:Ⅳ,越冬后在5~6月完成变态。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该蛙种群受到严重威胁,应加强保护管理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