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校采用模块化教学形式开展水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该模块由菌落总数测定、总大肠菌群测定及生理生化反应测试以及大肠菌群的血清学测试3个单元实验组成。实验内容以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GB/T 5750.12-2006)》规定的程序进行编排。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模块实验的标准化操作,让学生树立标准化意识;通过连贯的模块化实验将卫生学检验实验转换为带有基础性的细菌分类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微生物学检验操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大肠杆菌的各种分类学鉴定方法。该模块的考核形式是学生参照专业机构的检验报告出具校园湖水的水质检验报告以及提交研究论文。水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模块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微生物数量研究能力和细菌分类研究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创新型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BsNPV)在油桐尺蠖成虫卵巢细胞系(Bs484)中的以下感染特性:1.病毒接种传代3-4天的细胞时,病毒感染率最高;2.病毒按种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感染细胞的多角体总产量平行;3.病毒在细胞中连续传代七次后其滴度无明显变化;4,病毒基因组在感染细胞后6小时左右开始合成,并于感染后14小时达到最大。此外,本实验还发展了一种用于检测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核酸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3.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同源棉铃虫有很强的毒杀作用,是重要杀虫资源。病毒感染导致宿主代谢紊乱,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变化,可通过一定方法观察到其表征,此为病毒感染的病理生化特征。昆虫血淋巴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症状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宿主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性质与水平,反映出病毒一宿主的互作关系。本文以血淋巴酯酶同工酶(EST)为感病指标,对其感染变化进行研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呈供试病毒棉铃虫核型多用体病毒.取自湖北仙桃磷肥厂生化分厂。1.1.2供试昆虫棉铃虫三龄幼虫,由该厂提供,半人工饲料饲养。豆…  相似文献   
4.
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感染Bs484细胞,对感染后病毒增殖的部分性质及细胞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病毒子代的增殖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变化形式,且增殖量与感染剂量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2.病毒感染细胞后12小时开始在培养物上清检测到明显的胞外病毒粒子;3.就BsNPV的增殖而言,24~26℃是其最佳发育温度;4.病毒感染细胞后的明显病变特征是核内充满多用体,细胞堆积以及细胞体积膨大,同时观察到二类感染细胞,一种核内含较多的多角体,另一种核内则只有几个多用体。  相似文献   
5.
BsNPV感染油桐尺蠖及Bs484细胞的酯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薄层扫描技术测定了油桐尺蠖Buzurasuppressaria和Bs484细胞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酯酶(EST)含量及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油桐尺蠖中肠FST的含量和类型在病毒感染8小时后就有明显的改变,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这二项指标都有较大的变化。而Bs484细胞的EST含量变化开始于病毒感染后3小时,细胞EST的类型则无改变。  相似文献   
6.
张茵  徐旭士  何伟  袁生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11):1698-1700
围绕"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培养和选育"主线,设计了一个由5个相互关联、前后衔接、形成一体的实验组成的综合性研究型实验模块,并进行教学实践。它们是:培养基的配制、分装与灭菌;产蛋白酶细菌的分离与纯化;产蛋白酶细菌的培养发酵与条件优化;产蛋白酶细菌的鉴定;产蛋白酶细菌的紫外诱变育种。  相似文献   
7.
BaNPV感染油酮尺蠖及Bs484细胞的酯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胺电脉及薄层扫描技术测定了油桐尺蠖Bunura suppressaria和Bs484细胞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酶酶(EST)含量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油桐尺蠖中肠EST的含量和类型在病毒感染8小时后就有明显的改变,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这二项指标都有较大的变化。而Bs484细胞的EST含量变化开始于病毒感染后3小时,细胞EST的类型则无改变。  相似文献   
8.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同源棉铃虫有很强的毒杀作用,是重要杀虫资源.病毒感染导致宿主代谢紊乱,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变化,可通过一定方法观察到其表征,此为病毒感染的病理生化特征.昆虫血淋巴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症状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宿主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性质与水平,反映出病毒-宿主的互作关系.本文以血淋巴酯酶同工酶(EST)为感病指标,对其感染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真菌的自发荧光现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三株不同真菌的菌丝、分子孢子以及子实体的自发荧光现象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处于相同培养条件的三株真菌的荧光分布特点不一,并且同一真菌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所表现的荧光现象亦有差异,说明真菌的自发荧光具有种属特异性并受到培养基质等因素的影响,而培养时间对荧光强度及类别的影响不显著。化学试剂的处理试验表明,弱碱性物质对真菌的荧光具有减弱效应,而强碱性物质对真菌的荧光则表现为增强,提示不同真菌细胞内的自发荧光物质结构上和组分上的差异,其变化可导致荧光性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可提高本科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本文介绍了我校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首先,构建综合性、研究型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体系由“环境微生物多样性调查”、“功能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培养条件优化与选育”和“水质微生物学检验”3个模块共计12个单元实验组成。模块实验内容设计把握3个原则:重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培训与探究性学习引导;加强单元实验间的内容衔接,保证模块实验的连贯性;注重内容精炼,步骤简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负荷。其次,实行教学研讨会制度,组织教师总结上周实验的得失,讨论和优化本周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建设与模块化微生物实验课教学体系相适应的高水平教学队伍。最后,建立与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相匹配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包括每个单元实验的通过性评价,期末进行操作性实验考试,将撰写单元实验报告改为撰写模块实验论文,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考能力评价,组织优秀实验成果展示活动,实行激励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