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adam10基因在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表达的脑区分布特点以及细胞类型。方法构建小鼠源性adam10 c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adam10 mRNA在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分布特点,并在原位杂交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把adam10原位杂交信号和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细胞标记物进行双标,观察adam10基因表达的细胞类型。结果 Adam10基因在成年小鼠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和小脑中表达,原位杂交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dam10原位杂交阳性信号主要和神经元标记物NeuN共标,而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不共标。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在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adam10基因在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和小脑中都有表达;并且首次明确了大脑中ad-am10基因主要在神经元中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中不表达,小脑中主要在小脑颗粒细胞和蒲肯野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缺血边缘区海马和皮层NG2细胞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脑缺血神经损伤与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MCAO),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成像观察sham组及脑缺血后3d,7d,30d不同时间点缺血边缘区的海马CA1区和皮层区NG2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边缘区海马和皮层NG2胶质细胞表达增加,缺血后7d最明显。结论脑缺血后缺血边缘区存在NG2细胞的增生和形态变化可能与脑缺血后损伤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对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MCAO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缺血后1d、3d、7d、14d大鼠缺血侧病灶周围神经元中磷酸化细胞周期蛋白CDK2、CDC2及磷酸化R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后1d、3d组磷酸化CDK2和磷酸化Rb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缺血后7d、14d组磷酸化CDK2和磷酸化Rb的表达量无增加。磷酸化CDC2在正常组及缺血组均无明显表达。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早期部分神经元再次进入细胞周期,提示细胞周期调控参与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甘珀酸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MCAO),将动物随机分为脑缺血60min再灌注(MCAO)组,脑缺血再灌注加甘珀酸干预(MCAO+CBX)组和假手术组(sham)。采用尼氏染色显示脑梗死灶并计算梗死灶体积;应用免疫荧光与TUNEL染色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后3d与7d不同时间点缺血边缘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缺血后3d、7d MCAO+CBX组大鼠梗死体积小于MCAO组,3d、7d MCAO+CBX组大鼠梗死体积较MCAO组分别缩小5%和4.6%;(2)缺血后3d、7d于缺血边缘区可见大量TUNEL阳性染色细胞,且MCAO组大鼠缺血边缘区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多于MCAO+CBX大鼠(P〈0.001);(3)缺血后3d和7d组缺血边缘区GFAP表达明显增强,3d的MCAO组与MCAO+CBX组大鼠缺血边缘区GFAP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强(P〈0.05),7d的MCAO+CBX组大鼠缺血边缘区GFAP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强(P〈0.001),但明显弱于MCAO组大鼠(P〈0.01);结论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可减少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阻断缝隙连接后缺血边缘区神经元凋亡降低有关,星型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变化参与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血缺氧损伤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活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及BrdU掺入法检测缺血缺氧后不同时间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的增殖活力;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测定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外缺血缺氧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S期较正常组明显增高,6h达高峰,BrdU掺入法显示损伤后6h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力最高,而随后S期细胞数目及细胞增殖活力都呈下降趋势。在缺血缺氧早期,GFAP阳性染色增强,6h最高;缺血缺氧12h后GFAP阳性染色变弱,而cyclinD1的表达在损伤后逐渐增加,在24h时达高峰。结论缺血缺氧损伤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使其进入新的细胞周期,出现细胞的增殖反应;cyclinD1参与了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修复和增殖;细胞周期事件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ROCK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对缺氧损伤(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对照+Y27632组、OGD组、OGD+Y27632组四组;对细胞进行OGD处理2h,取4d后时间点,进行免疫荧光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A2B5、NG2、O4及MB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GD组表达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MBP量明显增多(P0.01);OGD+Y27632组比单纯OGD组表达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MBP的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OGD损伤可促进OPCs的分化,Y27632特异性抑制ROCK可以进一步促进OGD损伤后OPCs的分化,提示ROCK信号通路在缺氧诱导OPCs分化的过程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磷酸化Rb蛋白(p-Rb,ser 795)的表达定位与神经元凋亡的时空关系。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1h再灌注12h,1d,3d,7d组。利用TUNEL法检测缺血周边区细胞凋亡情况;TUNEL与p-Rb荧光双标观察神经元凋亡与p-Rb表达、定位的关系。结果缺血半暗带内大部分TUNEL阳性细胞为神经元;大鼠MCAO再灌注12h和1d,TUNEL与p-Rb分别以重叠和镶嵌的方式共定位;再灌注3d,7d发生p-Rb核浆转移的神经元与TUNEL染色细胞仍然分别维持在高水平,但是两者却没有明显的共定位关系。结论 p-Rb可能参与短暂局灶脑缺血后神经元早期凋亡过程,间接或者不参与神经元晚期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cip1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Ao再灌注后不同时期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21cip1的表达。结果缺血侧皮层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的P21cip1的表达在再灌注3d、7d、14d后表达下调,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元中的P21cip1的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21cip1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皮层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p21cip1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0.
扩散性抑制对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研究阻断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诱导的扩散性抑制对同侧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方法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记录扩散性抑制波,尼氏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观察阻断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扩散性抑制对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结果不给予SD阻断剂,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有39%的动物出现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用MK-801阻断扩散性抑制后仅10%的动物出现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机率明显减小。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可能与扩散性抑制由缺血区不断向远隔部位播散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