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1.
三眠蚕诱导剂咪唑类物质KK-42对桑蚕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作为三眠现诱导剂的一种唑化合物RK-42的作用机制,本文应用侧休(CA)短期体化学测定Bombyx motx则的活性,通过记蟆皮(MH)的垫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了血苏巴内根据的放射免疫法成功珍KK-42作用后的肢导泌侃前胸蚊腺面的试验,提出了KK-42作用的新解说,吧调体活性的湖汇KK-42与侧体外支明KK-42应用下桑蚕四龄前期时,把器官首先见侧休,咽侧体看成性反使用分泌PTTH产生相应变化,从而引起蜕皮激素高峰的推迟.推迟了的蜕皮素峰与扣对馈管的保幼激素JH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了化蛹蜕皮,产生了三眠蚕.  相似文献   
2.
吴金美  吴祥甫 《病毒学报》2000,16(3):247-251
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在细胞质中合成其囊膜蛋白,但在细胞核内组装并包埋病毒粒子,这些蛋白的核定向转运机制是人们甚感兴趣的课题。以AcMNPV多角体衍生型病毒ODV(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的一种囊膜蛋白ODV-E18为对象,通过E18与一个标记短肽F  相似文献   
3.
【目的】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s,PGRP)作为一个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家蚕Bombyx mori的先天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家蚕PGRP-L1基因的功能及其所参与的免疫信号通路。【方法】本实验通过RT-PCR扩增获得家蚕PGRP-L1基因。利用微生物诱导实验对5龄起蚕分别注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PBS,12 h后取体壁和头部提取RNA,然后采用RT-PCR和凝胶电泳技术测定BmPGRP-L1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RNA干涉实验向5龄起蚕注射PGRP-L1 dsRNA或PBS,6 h后再分别注射3种灭活的微生物或PBS,然后检测家蚕体壁及头部的免疫相关转录因子(Rel,Cactus和Relish)以及家蚕多个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基因(攻击素基因Attacin,Moricin和葛佬素基因Glov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微生物诱导实验显示,注射大肠杆菌的实验组比注射PBS的对照组Bm PGRP-L1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上调,而注射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实验组Bm PGRP-L1转录水平没有变化。利用RNAi技术成功敲低Bm PGRP-1表达,对Bm PGRP-L1敲低的5龄起蚕注射灭活的微生物,敲低实验组relish因子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应地抗菌肽基因的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调。【结论】结果提示,BmPGRP-L1基因参与家蚕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的免疫响应;Bm PGRP-L1基因在家蚕的体壁和头中参与Imd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
昆虫杆状病毒细胞凋亡抑制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杆状病毒感染过程中,可能会诱导产生一条导致细胞凋亡的路径,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宿主细胞的凋亡可以导致细胞的提前死亡或感染的终止,因此细胞凋亡可以限制病毒在被感染机体中的扩散或限制感染机体的发病。家蚕的杆状病毒拥有两种对抗细胞凋亡死亡的基因,p35和iap(inhibitorofapoptosis),它们可能通过阻止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凋亡或存在于大量生物体内的各种诱导信号引起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在细胞质中合成其囊膜蛋白,但在细胞核内组装并包埋病毒粒子,这些蛋白的核定向转运机制是人们甚感兴趣的课题.以AcMNPV多角体衍生型病毒ODV(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的一种囊膜蛋白ODV-E18为对象,通过E18与一个标记短肽Flag融合的重组病毒的构建,以免疫荧光法跟踪检测E18蛋白的转运过程及形态,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法(yeast two hybrid system),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寻找与E18紧密结合的可能的转运蛋白.研究结果表明,E18是先以核内模结构--微泡(microvesicle)的形式存在于核内的;一个被报道具有核定向转运功能的AcMNPV囊膜蛋白-ODV-E66能与E18形成紧密的复合体,推测E-66可能在E18的核定向转运中起着运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