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圈养珍稀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及其形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11~12月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中的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了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种类、形态的观察.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对18种75头/只野生动物的粪便进行检查,对检出的寄生虫进行数码显微摄片.结果共检出11种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8.9%,以芽囊原虫(Blaaocyais sp.)、阿米巴原虫感染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秦岭玉皇庙川金丝猴2-3岁内个体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在秦岭北坡的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皇庙地区,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观察动物,利用瞬时记录法(Instantaneous recording)等记录数据,对2003年出生的7只秦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个体(3♀、4♂)的社会理毛、社会玩耍、被驱赶、攻击、爬跨等行为进行了研究,以了解该物种社会行为的发育在2-3岁阶段是否存在性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雌、雄二性社会理毛行为的平均频次存在显著性差异(♀11.86%、♂6.55%),并且这种显著性差异也体现在理毛婴猴行为(♀3.64%、♂1.26%)和理毛母亲行为(♀4.61%、♂2.70%)方面;雄性社会玩耍行为的平均频次与雌性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4.44%、♂7.39%),这与被驱赶行为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相同(♀0.42、♂1.98);爬跨行为的平均频次也表现出显著性的性别差异(♀0.034、♂1.83),如同攻击行为(♀0.043、♂0.088)。另外,我们在将2-3岁阶段分为4个小发育阶段的基础上,还发现除雌性理毛婴猴行为的发生频次和雄性被驱赶行为的发生频次与年龄(阶段)呈极显著正相关外,雌性和雄性其它行为的发生频次与年龄均不相关。因此,川金丝猴2-3岁内个体社会行为的发育具有显著性的性别差异,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雌雄二性不同的生活史,而这种行为上的策略正是该物种在长期进化中在群体水平上对自然选择压力的回应,以增加个体的适合度,使种群得以繁衍.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线上的野生动物通道与藏羚羊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独特而极端、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沿线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大,特别是大中型有蹄类如藏羚羊等,也是野生动物中最独特的类群,它们活动范围大,不同季节间取食、饮水和繁殖等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长距离的迁移,青藏铁路的建设无疑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它们的正常活动产生阻碍。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同时,在施工中也根据藏羚羊等迁移的特点,施工期采取了动物优先的措施,并对将来营运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藏羚羊分布区估计约100万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我国西藏、青海和新疆三省(区),四川也有少量分布。藏羚羊在西藏栖息面积占其栖息地总面积的57.7%,主要栖息于藏北的羌塘地区。其中,繁殖地面积占栖息地面积的40.6%。该区域自然条件恶劣,草地沙化严重,藏羚羊栖息范围内牧民牧草地面积占到分布区总面积的69%,过度放牧、采挖虫草和盗猎是藏羚羊栖息地遭受威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依赖粪便材料的大熊猫肠道耶尔森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t is inevitable to develop noninvasive sampling methods to do studies on giant panda even diagnose the diseases since which is so endangered that it's impossible to carry out invasive sampling. A non-invasive sampling method to detect the intestinal pathogen, Yersirda enterocolitica in feces of pandas based designing PCR primers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The main procedures are based on bacteria enrichment and cell lysis before binding the pathogen DNA to silica powder at high concentration of Kalium iodide and neutral pH conditions. Before PCR cycles, the binded DNA is washed with 80% ethanol and eluted with diluted EDTA buffer. Restdts showed that the silica-based feces DNA-purification method could remove the inhibitors of PCR so applicable to detect the target pathogen.  相似文献   
6.
108国道秦岭生物走廊带大熊猫主要伴生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作者利用红外感应照相机对108国道秦岭生物走廊带废弃公路两侧大熊猫主要伴生动物进行了调查,共布设红外相机45架次,计843个照相日,记录到大、中型兽类12种。该区域遇见次数相对较多的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总计遇见38次;其次是野猪(Sus scrofa)32次,鬣羚(Naemorhedus sumatraensis)22次,平均遇见率分别为(24.50±1.93)%、(20.08±1.43)%和(13.95±1.91)%。金猫(Profelis temmincki)、青鼬(Mattes flavigula)、猪獾(Arctonyx coBaris)遇见次数相对较少,仅为5次、4次、2次,平均遇见率分别为(3.15±1.52)%、(2.44±0.97)%、(1.25±0.72)%,不同物种遇见次数频率差异极显著(x^2=112.472,df=11,P〈0.01).遇见率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物种相对数量的多少,而海拔高度不同是影响走廊带内大熊猫伴生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湿地鸭科鸟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7 ~2010年每年4~10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青海湖周边6种典型生境包括河口湿地、湖泊、淡水沼泽、淡水泉、岩石湖岸、沙滩中的鸭科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鸭科鸟类9属21种,采用频率指数法确定的优势种有斑头雁( Anser indic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针尾鸭(Anas a...  相似文献   
8.
秦岭金丝猴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期观察并综合有关文献,介绍了秦岭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婚配制度、性成熟、交配期及交配行为、怀孕和产仔、幼仔的抚育和生长等情况,为了解金丝猴繁殖生物学特点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笼养朱鹮繁殖期的鸣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5年4月采集到笼养朱鹮(Nipponia nippon)4种行为状态的鸣叫声,对其繁殖期求偶鸣叫、交尾鸣叫、假交尾鸣叫和惊叫的鸣声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行为状态的鸣声差异。求偶鸣叫振幅小,主要频率范围在156±13.2 Hz-1 568±120.3 Hz之间(n=30),声谱谐波丰富,频带呈直线型和拱型。交尾鸣叫由7-21声连续、急促的鸣叫和一声长鸣组成,声音宏亮有力,频域特征表现为主频呈现双峰,主要频率范围在346±16.7 Hz-2 396±138.2 Hz之间(n=14),音节高度重复并多有谐波。假交尾叫声有三种声模式,模式1包含2-10声短促鸣叫声和一声长鸣;模式2仅发出多声短促鸣叫声;模式3仅一声长鸣,频域特征在三种声模式下表现不同,模式1主频呈现双峰,模式2和模式3仅有一个峰值,主要频率范围在328±18.2 Hz-2 067±189.1 Hz之间(n=38),声谱多谐波,频带形状呈下滑状或直线状。遇险惊叫声信号振幅最大,每一声信号中包含多个脉冲组,惊叫声主频较高,主要频率范围在375-2 300 Hz之间,声谱多谐波,低频频带呈直线型,高频频带呈半拱形,声音末尾有明显的降调。  相似文献   
10.
青藏铁路小桥被藏羚羊等高原野生动物利用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对高原野生动物利用青藏铁路动物通道附近小桥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铁路通车运营后,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等高原野生动物在利用青藏铁路动物通道的同时,已经开始尝试利用铁路小桥穿越青藏铁路,高原野生动物对青藏铁路正在经历“陌生-熟悉-适应”的过程,通过自我行为调整,适应青藏铁路修建对该地区环境所带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