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记述了陕西佳县螅镇乡二马营组下段上部产出的三个潜穴。这是我国报道的首例三叠纪的四足动物潜穴。大潜穴叠覆在两个小潜穴之上,推测小潜穴应该是在大潜穴被充填之后挖掘形成。大潜穴简单,长,轻微弯曲,两侧密布抓痕;小潜穴保存了部分通道以及居住室,表面抓痕不明显。大潜穴可以归入遗迹种:Reniformichnus katikatii,并将其时代延续到中三叠世安尼期。小潜穴则无法归入已知的遗迹属种。大潜穴的造迹者则可能是肯氏兽类的幼体,小潜穴的造迹者推测是中国颌兽或者前棱蜥类。  相似文献   
2.
正山西,三晋之地,素有"表里山河"之称,东西被太行山和吕梁山环抱,汾河裂谷贯穿南北。山西境内各地质时代的沉积地层分布齐全,仅缺失泥盆系与志留系。1929年,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者——杨钟健第一次到山西,在骡背上发现了大量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1937年,杨钟健第一次记述了山西的基干下孔类化石——皮氏中国肯氏兽;1955年至196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发掘队在山西发掘了大量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山西天镇晚白垩世灰泉堡组发现的一鸭嘴龙超科恐龙新属种:天镇大同龙Datonglong tianzhenensis gen.et sp.nov.。标本为一保存较完好的右侧齿骨并带牙齿。与其他鸭嘴龙超科恐龙不同,大同龙每个齿槽有两个功能齿,而且舌面齿冠上嵴的发育也具有独特的特征组合(主嵴向远中方向偏移;次嵴发育;无其他附嵴;主嵴上半段略后弯)。对比研究发现,在较进步的非鸭嘴龙科鸭嘴龙超科类群中齿骨和牙齿的演化过程复杂,许多鸭嘴龙科的特征在这些类群中时而出现,如:巴克龙Bactrosaurus齿冠具有较大的高/宽比;吉尔摩龙Gilmoreosaurus齿冠上只有一个主嵴和纤弱的附嵴;张衡龙Zhanghenglong齿冠上主嵴中置;南宁龙Nanningosaurus下颌冠状突前倾;大同龙Datonglong每个齿槽有两个功能齿。这表明为了获得更有效的牙齿咀嚼方式,在鸭嘴龙科起源前它的姐妹群们曾进行过多种尝试;这也告诫我们,受大量趋同演化的影响,要厘清这些类群间的关系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一个完整的锯齿龙头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有  伊剑  刘俊 《古生物学报》2019,58(2):216-221
中国已经命名了7种锯齿龙,但是没有一个有完整的头骨。本文描述一个产自鄂尔多斯盆地孙家沟组的新材料,包括一个近于完整头骨及关连的下颌。根据下列特征将其归入埃尔金龙科(Elginiidae):头骨的膜质骨突起形成长而尖的角,面颊上装饰有显著的锥型角,上颞骨角从头骨一角向侧后方伸出,副基蝶骨细长且腹面中间有凹沟,案骨加大并在中间相互接触,使后顶骨不参与形成头骨边缘。该标本与矮小三川龙(Sanchuansaurus pygmaeus)有下列共同特征:鼻孔后的上颌骨前背支有小的突起,上颌齿齿冠扇形,9—11个齿尖;但是有以下特征区别于后者:眶下神经两个外开口距离更近且更接近上颌骨腹缘,齿冠不重叠,只有14个牙槽。与柳林黄河龙(Huanghesaurus)共有以下特征:下颌腹缘直、光滑,隅骨突位于后缘,下颌齿有中脊,17个齿尖;不过其下颌前部厚度比后部大。新标本表明三川龙和黄河龙关系接近,两者都应可能属于埃尔金龙科。根据新标本建立一个新种并暂时归入石千峰龙属,即完整石千峰龙(Shitienfenia completus);但是目前不能排除这个标本属于二叠石千峰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