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唇形科植物的茎和叶通常着生腺毛,能分泌芳香油,腺毛的分布密度越大其分泌能力越强。对近年来该科植物腺毛及其分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对腺毛的结构类型、发生发育和分泌物及其分泌过程作了介绍,指出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药蟾酥中蟾蜍甾烯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蟾酥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等技术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甾体类化合物,并利用1H-NMR,13C-NMR以及文献比较的方法,分离鉴定了它们分别为:华蟾毒精(cinobufagin,1),脂蟾毒配基(resibufagenin,2),蟾毒灵(bufalin,3),蟾毒它灵(bufotalin,4),南美蟾毒精(marinobufagin,5),华蟾毒它灵(cinobufotalin,6),12β-羟基-蟾毒灵(12β-hydroxyl-bufalin,7),5,7β-二羟基-脂蟾毒配基(5,7β-dihydroxyl-resib-ufagenin,8).结论:其中化合物7-8为属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3.
羽叶薰衣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羽叶薰衣草(Lavandula pinnata L.)。2材料类别茎尖或腋芽的茎段。3培养条件不定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1)MS 6- BA 0.5 mg·L~(-1)(单位下同);(2)MS 6-BA 1.0。生根培养基:(3)MS NAA 0.2 0.1%的活性碳;(4) 1/2MS IBA 0.2 0.1%的活性碳。以上培养基均加入3%的蔗糖和0.6%的琼脂,pH 5.8。培养温度25~28℃,光照强度27~36μmol·m~(-2)·s~(-1),光照时间12h·d~(-1)。 相似文献
4.
中药蟾酥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蟾酥是我国传统中药,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蟾酥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有蟾蜍内酯类、蟾毒色胺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强心、局麻、镇痛、抗炎等多种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蟾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希菌对化疗药物顺铂体外敏感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体外细菌敏感性试验研究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DDP)对条件性致病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活性。方法分别用滤纸片法和96孔板法对顺铂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其中,滤纸片法是以庆大霉素作为阳性对照,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用直尺测不同浓度顺铂抑菌圈直径大小;96孔板法是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值,然后计算抑菌率。根据不同浓度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曲线,利用origin 75拟合标准曲线做图并计算出能使50%大肠埃希菌死亡所需的顺铂使用剂量(IC50)。结果滤纸片法检测结果发现,5、2.5、1.25、0.625、0.313和0.156 mg/mL的顺铂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4、121、19、.678、.33和0 mm,而阳性对照6 670 IU/mL庆大霉素的抑菌圈大小为18 mm。96孔板法检测结果发现,顺铂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率均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呈"S"型曲线。用药后6、24、48和72 h时顺铂的IC50值分别为30.29、42.56、80.24和98.69μg/mL。结论顺铂对大肠埃希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其抑菌作用随顺铂用药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相似文献
6.
山楂醇提取物对大鼠离体胃、肠平滑肌条收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山楂醇提取液对大鼠离体胃、肠平滑肌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大鼠的离体胃、肠平滑肌条为模型,考察在正常克氏液条件下加入山楂提取液大鼠胃、肠平滑肌条收缩状况.同时观察乙酰胆碱、阿托品作用下加入山楂提取液大鼠肠平滑肌条收缩状况.结果:山楂醇提取液在5-20mg生药/ml浓度范围内可显著抑制大鼠胃、肠平滑肌条的运动,且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山楂醇提取液(20mg生药/ml)可拮抗乙酰胆碱引起的胃肠平滑肌的强烈收缩,山楂醇提取液(20mg生药/ml)可对抗阿托品引起的肠平滑肌的舒张作用.结论:山楂醇提取液对大鼠胃、肠平滑肌条的收缩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ABT生根粉在七叶一枝花增产栽培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叶一枝花是一种运用广泛价值高的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概述了七叶一枝花的药用价值和应用前景,运用ABT生根粉的特性对七叶一枝花的增产栽培进行试验性的研究,利用ABT生根粉所具有的补充外源激素与促进植物体内内源激素合成的功效,促进七叶一枝花的根茎快速生长,缩短商品七叶一枝花的生产周期,达到可持续利用目的. 相似文献
8.
特异性卵黄抗体(IgY)对小鼠大肠杆菌败血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特异性IgY对小鼠大肠杆菌败血症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灭活的E.coli O111免疫产蛋母鸡,抗体经水稀释及盐析分离纯化.ELISA法检测大肠杆菌特异性IgY对大肠杆菌及LPS的结合活性.腹腔注射E.coli O111(1011cfu/mL)建立小鼠败血症模型,攻毒剂量为0.1mL/10g体重.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药保护:空白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非特异性IgY,20mg/mL)、阳性对照组(头孢哌酮20mg/mL)、高剂量组(特异性IgY,40mg/mL),低剂量组(特异性IgY,20mg/mL).给药剂量为:攻毒前,0.15mL/10g体重,每天一次,共两天;攻毒后,0.25mL/10g体重,每天一次,共七天.观察小鼠临床表现、体重变化、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数变化及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结果:特异性IgY与E.coli O111和LPS均有体外结合活性.大肠杆菌攻毒后,小鼠体重下降,各组小鼠外周血中WBC和PLT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异性IgY保护组各项指标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他组恢复缓慢.各组小鼠七天内的死亡率分别为: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都为100%;阳性对照组60%;低剂量IgY组30%;高剂量IgY组10%.结论:特异性IgY对小鼠大肠杆菌败血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珊珊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1,19(4):374-376
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中药溪黄草(Isodon serra (Maxim.) Hara) 4种基源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线纹香茶菜(I. lophanthoides (Buch.-Harn. ex D. Don) Hara)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x=36,推测其为三倍体植株;其余3种基源植物,溪黄草(I. serra (Maxim.) Kudo)、狭基线纹香茶菜(I. lophanthoides var. gerardiana (Benth.) H. Hara) 和细花线纹香茶菜(I. lophanthoides var. graciliflora (Benth.) H. Hara),均为2n=2x=24,为二倍体。该4种基源植物染色体数均为首次报道,其中,线纹香茶菜三倍体居群的首次发现为中药溪黄草基源种的鉴定、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羽叶薰衣草(LavandulapinnataL.)茎和叶上两种表皮毛(腺毛和非腺毛)发育的解剖学观察表明,两者的发生都源于茎或叶的原表皮细胞,但外部形态、发育过程及功能明显不同。腺毛有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两种类型,均由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头部细胞构成。头状腺毛的头部只有1个或2个分泌细胞,盾状腺毛由8个分泌细胞构成头部。非腺毛由3-20个细胞组成,可分为三种类型:单列不分枝、二叉分枝和三叉及三叉以上多分枝的树状分枝。非腺毛的顶部细胞由基部到顶部逐渐变细,先端成尖形。腺毛发育由原表皮细胞经两次平周分裂形成,由于柄细胞和头部细胞所处的分化状态不同而发育成两类腺毛。非腺毛由非腺毛原始细胞经二次或多次平周分裂和不均等分裂,再发育成数个至二十多个子细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