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1篇 |
免费 | 513篇 |
国内免费 | 205篇 |
专业分类
19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1篇 |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干旱是影响燕山地区板栗树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子。为了在整株水平上研究板栗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本试验以盆栽\"燕山早丰\"板栗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自然干旱处理22 d,测定叶片光合特性,根、茎、叶生物量、脯氨酸、丙二醛、碳、氮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浇水相比,干旱胁迫下幼苗根、茎、叶含水量分别显著下降18.3%、29.0%和62.8%,脯氨酸(355.0%~1586.7%)和丙二醛(41.1%~81.3%)含量显著上升(茎中丙二醛除外),但叶部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下降49.4%和77.4%;同时,茎和叶中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1.4%和69.5%,根中增加幅度未达显著差异水平;根和叶中硝态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8.9%和26.8%,茎中增加幅度未达显著差异水平;根、茎、叶中铵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6.2%、12.9%、217.6%,但仅在叶部差异显著。综上,干旱胁迫对燕山早丰板栗幼苗产生了较严重的伤害,显著抑制了其光合性能,但能够通过增强体内碳氮代谢来提高其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板栗抗旱性资源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记述新革螨属1新种:拟裂新革螨Neogamasus peribifiditectus sp.nov.。同时对异形新革螨Neogamasus anomalus Ma et Yan,1998和皱形新革螨Neogamasus crispus Ma et Yan,1998若螨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3.
禾谷镰刀菌是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致病菌,其真菌次生代谢产生的单端孢霉烯类B型毒素,如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其它乙酰化衍生物等污染小麦籽粒后对人畜健康构成威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小麦赤霉病镰孢菌单端孢霉烯类B型毒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及分子调控研究进展,对毒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基因如TRI5、TRI7和TRI13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5.
观察超抗原SEA(D227A)的真核表达载体(pmSEA),对HBV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H2d)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肌内注射空载体pcDNA3、HBVDNA疫苗加pmSEA佐剂(pHBVS2S+pmSEA)或不加佐剂(pHBVS2S);ELISA法测定血清抗HBs;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脾淋巴细胞;4h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CTL活性。HBVDNA佐剂组免疫小鼠抗HBsAg抗体滴度明显高于不加佐剂组,其IgG1IgG2a的比例不同于多肽免疫组,二者分别为0.282与10。HBVDNA佐剂组均能增强IgG1和IgG2a的产生,是不加佐剂组的1.36、1.73倍。佐剂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量是不加佐剂组2~3倍。CTL细胞杀伤活性(E:T=100)佐剂组与不加佐剂组分别为:69.77%±7.5%、42.81%±7.7%,差异显著(P<0.05)。HBVDNA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及CTL反应;pmSEA佐剂能够提高小鼠对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有望成为DNA疫苗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6.
以人结肠腺癌细胞系HT-29细胞为试材,对来源于广西巴马百岁以上长寿老人肠道的24株双歧杆菌进行了体外黏附试验。结果发现,双歧杆菌均具有一定的黏附能力,其中TTF、Z2、TZ5和J-1菌株具有较高的黏附能力。进一步对4株初筛双歧杆菌耐胃酸、胆汁酸和合成B族维生素能力的试验发现,双歧杆菌TTF菌株不仅能合成较高的B1、B2、B6、B12等多种B族维生素,而且在pH 3.0的条件下处理120m in存活率达93.11%,同时在2%胆盐浓度下处理24h有较好的存活,具有显著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具有HollingⅡ类功能性反应,食饵,捕食者均有密度制约项的一类捕食生态系统唯一极限环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9.
曲霉F—817菌株几丁质酶的产生条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采自河南各地的三十一份土样中的分离筛选到一档能分泌外几丁质酶的曲霉(Aspergillussp.)F-817。该菌株几丁质酶产生的最知适碳源是1%的胶体几丁质,表面活性剂Tween-20,Tween-80能显著提高酶的产量,产酶的最适温度和起始pH值分别是28~32℃及pH5。 相似文献
10.
类受体蛋白激酶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在接收外界信号分子时,这些细胞外信号被细胞膜上受体特异性相结合,通过体内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将生物信号进行放大或传递,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从而完成植物体需要进行的生命活动。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s,RLKs)定位在细胞质膜上,由胞内区、跨膜区和胞外区3部分构成。RLKs的工作机理主要是通过胞外信号分子与其胞外区结构域特异结合,结合后激活胞内激酶域而完成跨膜信号的转导。在植物体内能够参与信号转导、抗逆反应和病原反应等途径,对植物体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将对植物RLKs的结构、分类及生理功能方面进行分析,为深入研究RLKs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