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组织培养的菹草无菌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外源Ca(NO3)2对汞(Hg)胁迫下菹草无菌苗抗氧化酶系统、可溶性蛋白、总抗氧化能力(T-AOC)、非蛋白巯基(NP-SH)、植物络合素(PCs)以及脯氨酸代谢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Hg胁迫使菹草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明显降低,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没有明显变化。外源添加25 mmol·L-1Ca(NO3)2后,明显提升了SOD、POD、APX及GR的活性;(2)Hg胁迫使菹草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及T-AOC大幅降低,并引起NP-SH和PCs大量积累。外添Ca(NO3)2则有效减缓可溶性蛋白含量及T-AOC的下降,显著降低NP-SH和PCs水平;(3)脯氨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外源Ca添加后,脯氨酸代谢关键酶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及δ-鸟氨酸转氨酶(OAT)活性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Hg胁迫打破了菹草无菌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内在平衡,而外添Ca(NO3)2有效促进了可溶性蛋白合成,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使菹草无菌苗维持较高的总抗氧化能力,并通过调节脯氨酸代谢来减轻Hg胁迫对菹草的伤害,增强植物对重金属Hg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非编码RNA不翻译成蛋白质,它们通过转录、转录后及翻译水平调控靶基因表达,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中发挥功能。目前,大量种子萌发期特异表达的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已被发现,高效提取种子低分子RNA是对其进行研究的关键。本研究将介绍一种改良SDS RNA提取方法,并与Trizol、CTAB法、RNA提取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高效提取用于Northern blotting、RT-PCR等分子生物学分析的十字花科植物种子低分子RNA。改良SDS RNA提取方法为种子非编码RNA研究、种子萌发生理及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3.
夏海威  施国新  黄敏  吴娟 《生态学报》2015,35(10):3139-3147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调节植物重金属胁迫抗性方面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了NO在植物体内的产生途径,重金属胁迫下植物体内内源NO含量的变化以及外源NO与内源NO对植物重金属胁迫抗性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外源NO能够增强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抗性,一方面是通过增强植物细胞的抗氧化系统或直接清除活性氧,另一方面是通过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以及重金属在植物细胞内的分布。然而内源NO在调节植物重金属胁迫抗性上的功能角色仍存在争议。有些研究表明内源NO是有益的,能够缓解重金属胁迫诱导的毒性;但是也有证据表明内源NO是有害的,能够通过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以及对植物螯合素进行S-亚硝基化弱化其解毒功能,从而参与重金属诱导的毒害反应和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4.
湖泊底质中有机物的厌氧代谢产生多种有机酸,其中主要成分是乙酸。研究了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乙酸溶液后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无性繁殖体的萌发和幼芽的生长状况。1mmol/L的乙酸能显著抑制伊乐藻幼芽的生长(P〈0.05),但对其繁殖体的萌发无明显影响。在4mmol/L的乙酸影响下,菹草幼芽仍有明显的生长;菹草繁殖体的萌发受到显著抑制(P〈0.05),但在随后的培养中可全部萌发。4mmol/L以上的乙酸暴露3d或6d导致伊乐藻全部死亡,8mmol/L的乙酸处理6d或16mmol/L的乙酸处理3d或6d导致菹草全部死亡。研究表明厌氧底质中的乙酸可能是阻碍沉水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菹草比伊乐藻能耐受较高强度的乙酸胁迫,更适合作为先锋物种用于富营养化湖泊中的沉水植物恢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基于AI识别的鸟类被动声学监测手段在城市湿地公园中的应用效果, 同时对比其与传统人工样线调查结果的差别, 本研究于2023年3-5月在广州市湾咀头湿地公园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同期监测。样线法为每月调查两次; 声学监测法通过安装两台声纹监测仪, 全天开启触发录制模式, 通过4G网络回传音频文件并使用以珠三角鸟类名录构建的AI识别模型进行鸟种识别, 再对结果进行置信度筛选和人工复核。样线法累计记录鸟类2,200只次; 声学监测法共采集音频96,848条, 筛选验证获得有效记录34,117条。两种方法共记录鸟类70种, 其中样线调查记录鸟类48种, 声学监测记录49种, 两种调查方法都记录到的鸟类有27种。两种调查方法重叠的物种比例不足总物种数的一半, 说明在此类湿地公园生境下这两种方法尚无法互相取代。样线调查结果相对准确、便于估算种群密度, 但对调查者的认鸟水平和工作量要求较高; 声学监测可自动化运行, 便于扩大监测规模, 但后期数据处理难度较大, 结合AI物种识别和人工校正可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综上, 基于机器学习的AI识别技术的鸟类被动声学监测方法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但仍需要结合传统的样线调查方法, 两者结合将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棉株上烟粉虱若虫种群的垂直分布与统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烟粉虱Bemisiatabaci在棉花植株上的垂直分布调查发现 ,烟粉虱在棉株各部位均有分布 ,且分布极不均匀 ,统计分析表明棉株各部位间烟粉虱的种群数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棉花顶部烟粉虱的若虫数量约占全棉株若虫总量的 1 6%,通过对棉株各部位烟粉虱的若虫数量与整株若虫总量的回归分析 ,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7.
张世  张根葆  包丽丽  吴娟  王海华 《蛇志》2010,22(4):332-33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蛋白C活性的变化及其检测意义。方法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假手术组(SH组)及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左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右侧颈总动脉取血,离心后取血浆50μl,于-20℃冰冻保存,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活性;余血浆2 h内检测凝血功能各指标。结果 IR组大鼠蛋白C活性较NC组及SH组明显降低(P0.01),SH组PC活性较NC组也降低(P0.05);IR组较NC组及SH组PT、APTT明显降低(P0.01),FIB显著增高(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C活性明显改变,检测血浆PC活性的变化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丁瑜欣  吴娟  成水平 《生物安全学报》2020,29(3):176-180,190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难题之一,成为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共同挑战.水盾草作为一种流行的观赏水草,原分布于美洲中部,伴随人类商业、运输等活动迁移到世界各地,现已成功入侵了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也在我国长三角地区广泛分布.本文介绍了水盾草的生态习性、危害、入侵成因、防治与管理等方面,从生物学特征和生境分析其入侵机制.由...  相似文献   
9.
黑米稻为中国著名的珍稀稻种。黑米不仅富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矿物营养元素,而且还含有具重要天然色素"黑米色素"。由于黑米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稻米,且富含花色甘类抗氧化色素,是现代食品行业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以黑糙米作为研究材料,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萃取法对黑米色素的提取工艺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无水乙醇作为黑米色素萃取剂时,按照料液比(w/v)1∶8,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温度80℃,黑米色素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s)是一种同宗结合菌,它的产孢受渗透压调控,与构巢曲霉的光调控产孢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冠突曲霉的有性生殖主要受MAT1-1-1MAT1-2-1调控,但MAT基因对该菌有性生殖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期望筛选得到冠突曲霉MAT的互作蛋白,为深入研究冠突曲霉有性产孢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GST pull-down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筛选可能与冠突曲霉MAT1-1-1和MAT1-2-1互作的蛋白,结合ProteinPilot和冠突曲霉基因组注释结果进行互作蛋白的注释及GO分析,其中互作蛋白SI65_00917和SI65_03348利用RT-qPCR探索它们与有性发育的联系,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初步验证它们与MAT蛋白的互作关系。结果: 成功构建了GST-MAT1-1-1、GST-MAT1-2-1表达载体,诱导表达纯化出目的诱饵蛋白,分别利用诱饵蛋白捕获冠突曲霉总蛋白中的互作蛋白,经分析、筛选共鉴定出与MAT1-1-1互作的蛋白56个,与MAT1-2-1互作的蛋白413个。GO分析表明,这些蛋白参与翻译调控、代谢过程、蛋白质转运及蛋白结合等生物学过程,具有核苷酸结合活性、催化活性、蛋白结合活性;RT-qPCR结果表明互作蛋白SI65_00917可能与有性发育相关。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SI65_00917蛋白具有自激活作用,可能是转录因子;SI65_03348蛋白与MAT1-1-1、MAT1-2-1在酵母中均有互作。结论: MAT通过与其他蛋白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调控其有性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