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墨天牛成虫头部感受器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宁眺  刘拥军  孙江华 《昆虫知识》2004,41(6):566-571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成虫头部存在 1 1种感受器。触角有 8种 ,下颚须和下唇须有 6种。栓锥感受器Ⅰ型、毛形感受器Ⅰ型及刺形感受器为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共有。触角特有栓锥感受器Ⅱ型、毛形感受器Ⅱ型、锥形感受器以及柱形感受器Ⅰ型和Ⅱ型。下颚须及下唇须特有钟形感受器、坛形感受器和板形感受器。松墨天牛成虫触角感受器在种类、数量和分布上存在性别差异 ,雌雄虫的下颚须和下唇须感受器数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群落结构的有关指数(物种数S、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H’、D和DMc、均匀性指数J’、优势度指数d和优势集中性指数C)分析了葛藤节肢动物类群结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葛藤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一年中出现两个高峰,一个在五月下旬,一个在十一月上中旬,在第一个场期,S,R,D,H’,H和DMc的值依次为38.00,6.0205,0.9056,4.0205,3.8560和0.7207,在第二个蜂期,上述指数依次为34.00,6.6661,0.9245,4.2124,3.6779和0.7808;均匀性在一至四月变化较剧烈,最大值0.8899出现在1月中旬,最小值0.5765出现在二月下旬,其它时间较为平稳;优势集中性和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其高场值出现在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分析表明,多样性和优势集中性变化趋势往往相反,即物种越丰富,多样性越大,相应的优势集中性就越小,反之就大;均匀性与多样性关系密切,即群落多样性较高时均匀度变化较为平稳,反之,就剧烈。  相似文献   
3.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葛藤的雌雄蕊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葛藤雌雄蕊的发育及结构基本上符合蝶形花科的胚胎学特征,其花粉粒为2-细胞型,胚囊发育为蓼型。  相似文献   
4.
孙江华  张彦周 《昆虫学报》2003,46(4):466-472
湿地松粉蚧是于1988年传入我国广东省的一种重要林业外来入侵害虫。现在该害虫在我国的分布面积为35.52万公顷,严重影响着我国南方松林的生长健康。该害虫在其原产地美国南方并不造成大的危害,也不是一种主要害虫。只有当大量应用杀虫剂防治其它害虫时,由于杀死了其天敌,湿地松粉蚧种群才会明显增长。为控制这一外来入侵害虫,中美两国于1995年开展了从美国引进天敌防治广东省湿地松粉蚧的林业合作项目。本文报道了1996~1997年间在美国南方三个种子园使用杀虫剂防治球果种实害虫时,杀虫剂对湿地松粉蚧种群及其两种主要天敌有明显的影响,这也间接地说明了寄生性天敌对湿地松粉蚧在自然条件下的控制作用。相关分析显示湿地松粉蚧种群数量与其天敌是密切相关的,但杀虫剂可以打破这种平衡。这一方面说明从美国引进天敌防治湿地松粉蚧是可行的,另一方面也显示在美国采集湿地松粉蚧天敌应在使用过杀虫剂后的林分中。  相似文献   
5.
危害健康松属植物的小蠹虫经常与一些特殊的真菌相联系.在小蠹虫危害松属植物的过程中,这些真菌被小蠹虫的一些特殊结构或者体表携带到松属植物上.小蠹虫与其伴生菌的联系表明小蠹虫和其伴生菌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伴生菌随小蠹虫扩散而被带到新的寄主树木.而伴生菌或作为小蠹虫的食物来源,但更重要的是,有些伴生菌能够通过其菌丝渗透寄主组织,释放毒素,致死寄主树木,以帮助小蠹虫降低寄主抗性.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小蠹虫/伴生菌联合体与寄主树木之间关系的特征和确定小蠹虫与其伴生菌相互关系在生态学上的意义.然而,不同小蠹虫和其伴生菌所组成的共生体系,不同小蠹虫的种群数量,和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小蠹虫与其伴生菌相互作用方式的差异使我们在研究小蠹虫和其伴生菌这个共生体系时,对它们各自在成功聚集寄主树木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概括变得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赤眼蜂对被害与未被害马尾松的趋性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利用培养皿和“Y”形嗅觉仪的测定方法,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Matsumura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危害的马尾松针(Pinus massoniana)与未被害马尾松针的趋性选择反应。发现未被害松针和被害松针对松毛虫赤眼蜂均具显著的引诱作用,但是在被害与未被害松针两者之间,松毛虫赤眼蜂明显选择被害松针;对于不同被害程度而言,松毛虫赤眼蜂倾向于选择被害程度严重的松针,而与松针是否被马尾松毛虫连续危害的关系不明显。即松毛虫赤眼蜂可以通过马尾松毛虫被害后的寄主植物(马尾松)所散发的气味以对寄主栖息地定向,跟踪、寻找马尾松毛虫。  相似文献   
7.
萧氏松茎象危害与松树松脂量关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xiaoiZhang是近年来暴发性松树害虫 ,主要危害 3种松树 :湿地松 (PinuselliottiiEngelm)、火炬松 (P .taeda)、马尾松 (P .massoniaanaLamb) ,其中以湿地松受害最为严重。为明确萧氏松茎象的危害与松脂流量的关系 ,作者对萧氏松茎象危害前后 3种松树 (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 )松脂流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松树受害植株和未受害植株间松脂总流量间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以马尾松松脂流量变化最大 ,对受害株和未受害株松脂流量t-测验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而湿地松和火炬松松脂总流量在受害植株和未受害植株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上述 3种松树松脂流量随时序动态变化的分析显示 ,松脂流量在 1年中以 5月到 6月之间为松脂流量高峰期 ,此后逐渐下降 ,到 3月中旬以后松脂流量又开始上升。就松脂流量时序动态而言 ,萧氏松茎象为害对马尾松松脂流量影响最大 ,对其它2个松树影响不明显。另外 ,不同松树树种在松脂流量及其时序动态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以马尾松脂流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根据有关资料组建了葛藤天敌的等级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了杂草葛藤的四种天敌豆突眼长蝽、筛豆龟蝽、斑鞘豆叶甲和紫茎甲,结果表明,紫茎甲综合得分最高,为28分,是最有希望作为葛藤生防作用物的.  相似文献   
9.
松墨天牛是否存在雌性接触信息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建庭  韦卫  孙江华 《昆虫知识》2007,44(1):125-129
将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的身体不同部位切除之后的交配试验显示,分别剪去头部、鞘翅以及前胸部后仍然可以正常交配,用雄虫的腹部代替雌虫的腹部后,仍然能够引起雄虫的交配趋势动作,但不能完成真正交配,因此推测雌性接触信息素如果存在,主要集中在雌虫身体后半部,尤其是中后胸部位。但是冻死后的雌虫不再引起雄虫的交配行为,而且冻死的雌虫与活雌虫同时放入培养皿中,雄虫喜欢与活雌虫交配,不选择冻死的雌虫,因此推测视觉在其松墨天牛的交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接触性信息素有可能并不存在。将雄虫的触角分别从第5~6节和第1节剪去的试验结果显示,雄虫仍然可以很快地找到雌虫,发生交配行为。这有2种可能的解释一是雄虫不仅仅靠触角来感受雌虫的接触信息素,头部下颚须和下唇须上或者足上也有可以感受信息素的感受器;二是雌虫不存在接触信息素,雄虫通过视觉就可以找到对方,完成交配过程。浸泡致死的雌虫不再引起雄虫的交配行为,并且将正己烷和乙醚的浓缩液滴加在浸泡致死的雌虫以及玻璃棒和鹅卵石的生测试验结果显示,都没有引起雄虫的交配行为。这进一步说明,松墨天牛可能并不存在体表接触信息素。性成熟后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是靠衰弱寄主的强烈的挥发性气味聚集到寄主树干上,在树干这个较为狭小的环境里,有可能是通过视觉找到配偶,完成交配过程。  相似文献   
10.
红脂大小蠹入侵机制与化学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是近来入侵我国的重大林业害虫,入侵山西后迅速在相邻省份扩展蔓延。文章围绕作者对红脂大小蠹入侵来源地、暴发机制以及红脂大小蠹化学生态学等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进展进行了总结。历史资料记载和分子证据均支持红脂大小蠹由北美(美国西海岸)地区传入。松树萜烯类化合物是红脂大小蠹寻找适合寄主的重要信号物质,近期在北美和中国几个地区同时开展的研究,确认了3-蒈烯对红脂大小蠹具有最强引诱作用,该研究结果简化和修正了先前北美一直使用的3组分植物源引诱剂配方;在筛选有效引诱成分的基础上,开展了引诱剂定量缓释载体的研究,该释放载体已经被授权专利,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红脂大小蠹信息素一直没有得到鉴定,近来通过对红脂大小蠹后肠提取物的分析,分离鉴定了5种电生理和行为上有生物活性的萜烯类氧化物,其中有3个组分对红脂大小蠹植物源引诱剂具有增效作用。在驱避剂方面,研究证实了马鞭草烯酮以及非寄主挥发物对红脂大小蠹具有驱避作用。同时,研究证明,马鞭草烯酮对红脂大小蠹的作用存在剂量效应。目前,作者正开展红脂大小蠹-共生菌-寄主松树三者相互关系以及红脂大小蠹与土著种之间化学通讯等方面的研究,以期阐明红脂大小蠹的入侵性及暴发机制,寻求更有效的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