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8篇
  免费   1593篇
  国内免费   546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542篇
  2020年   540篇
  2019年   583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380篇
  2016年   374篇
  2015年   554篇
  2014年   811篇
  2013年   703篇
  2012年   921篇
  2011年   993篇
  2010年   794篇
  2009年   833篇
  2008年   935篇
  2007年   897篇
  2006年   889篇
  2005年   753篇
  2004年   597篇
  2003年   477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There is no experiencing without an experiencer,the self.Whether the experiencer knows it is"the self"that is experiencing is a different and tricky philosophical issue.Dating back to Ivan Pavlov’s dogs,the"experience"of animals has  相似文献   
2.
基于指标自动筛选的新疆开孔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小钦  林梦婧  丁哲  周珏  汪传建  陈劲松 《生态学报》2020,40(13):4302-4315
生态健康评价对了解区域生态健康状况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自动筛选出能反映生态系统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生态健康定量评估的关键问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Press-State-Response)框架和生态等级网络框架(EHN,Ecological Hierarchy Network),通过文献调研和因果分析建立要素层与指标层之间的交叉联系,构建了生态健康评价"网状"指标体系;在保证指标体系完备性基础上,通过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熵权法的候选指标权重的客观计算,基于目标优化理论构建了评价指标的自动筛选模型,并基于中选指标计算了新疆开孔河流域2001—2017年生态健康指数(EHCI,Ecological Health Comprehensive Indexes),分析其空间分异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利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自动筛选模型,开孔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由31个候选指标自动筛选出了17个中选指标,用54.8%的指标表达了85.98%的信息,中选的17个指标在干旱/半干旱区域有关文献中应用较多,使用频次比例都在20%以上,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年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FVC,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3个指标的使用频次百分比均超过了50%,说明指标自动筛选模型的合理性;开孔河流域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部和中部绿洲区外围生态健康状况较差,西北部河谷地带和中部两大绿洲区生态健康状况较好;17年来,流域生态质量整体趋于改善,显著改善区域占10.26%,远高于显著退化的1.61%,显著改善区域以孔雀河绿洲最为明显。开孔河流域生态健康的总体好转趋势说明区域生态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Several isolated marattialean synangia and sporangia are reported from coal balls collected from Coal Seam No.1 (C605) in the uppermost Permian Wangjiazhai Form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The synangia are radially symmetrical with diameters between 0.8 and 1.2 mm and are 1.7 mm long, consisting of 3–4 elongate sporangia that are fused basally, free distally and possess a pointed apex. The outer-facing sporangial wall is 4–5 cells thick and conspicuously differentiated. Spores are trilete, have a granular ornamentation and are nearly round equatorially with a diameter of 55–60 µm. Comparisons with other anatomically preserved Palaeozoic marattialean synangia from the Euramerican and Cathaysian floras permit their assignment to the genus of Scolecopteris (Zenker) Millay. In this species the thick, outer-facing sporangial walls and large trilete spores are features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he Oliveri Group within Scolecopteris , a group that has previously been considered primitive within this genus. Distinctions from all other previously recognized species within the Oliveri Group lead to the creation of a new species, S. guizhouensis sp. nov. This species is the youngest of the reported species of Scolecopteris recognized from the Euramerican and Cathaysian floras, and provides important evidence on the organization of marattialean ferns from the Upper Permian strata of south China.  © 2006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 2006, 151 , 279–288.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不同量天尺(火龙果)品种根部内生真菌菌群组成及多样性,采集GHL-1、GHL-2、GHL-3、ML-1和DL 5个量天尺品种健康根部样品,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采用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归类。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菌株117株,总体分离率为25.71%,分别隶属于13个属,其中TrichodermaFusariumChaetomiumPhoma为量天尺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分别占总菌株数的24.79%、35.04%、10.26%和10.26%;不同量天尺品种内生真菌的结构和组成存在一定差异,GHL-2、GHL-3和DL 3个品种中分离频率最高的内生真菌类群为Fusarium,GHL-1和ML-1分离频率最高的类群为Trichoderma;多样性分析结果反映出不同量天尺品种内生真菌菌群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水平存在差异,其中GHL-2的3项指数均为最高。表明品种差异对内生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雨珊  周洪  刘秀华  向道艳 《生态学报》2023,43(13):5395-5405
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对于促进国土空间的生态修复、实现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酉阳县和沿河县的383份农户调查数据,从微观的农户尺度运用Tobit模型分析喀斯特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生态恢复的影响,并关注其对酉阳县和沿河县生态恢复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劳动力转移现象明显,47.67%的农村劳动力发生了转移;②研究区生态恢复情况总体较好,酉阳县的生态恢复好于沿河县;③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农业劳动力的流失效应和非农收入的替代效应促进了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④劳动力转移的程度不同,对生态恢复的作用强度也不同。沿河相对滞后的劳动力转移程度,使得其生态恢复稍弱于酉阳。为促进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政府应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转移,提高转移农户的非农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virB2基因编码蛋白进行分析,为virB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多种生物学软件以及网站对VirB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预测,VirB2蛋白序列通过基因推导获得并由生物公司合成,然后通过免疫动物实验制备鼠抗VirB2蛋白多克隆抗体,同时设计进行VirB2蛋白细胞毒试验(MTT法)。结果virB2基因编码蛋白属于疏水性蛋白,为鞭毛样结构,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对VirB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预测,证明VirB2蛋白在H.pylori相关的致病性特别是引起胃黏膜炎症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够为研究H.pylori致病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通过随访观察金双歧辅助治疗小儿扁桃体炎患儿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儿科住院诊断为扁桃体炎患儿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包括抗病毒药)和(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金双歧口服辅助治疗,出院后继续服用金双歧4周;两组患儿分别在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均进行电话随访,3个月后均通过家庭访视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出院后发生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出院后3个月内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扁桃体炎患儿继续服用金双歧,可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降低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的发生率;随访为观察患儿出院后健康状态,进行健康指导以及收集资料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的生态恢复使中国北方旱区植被发生了显著变化,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相对贡献,对于旱区生态系统管理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北方旱区植被变化影响因素的时间动态(2000年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前后)和空间异质性(沿干旱梯度)仍需进一步的定量研究。基于多源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81-2018年中国北方旱区气候和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量化了2000年前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相对贡献并分析其在干旱梯度上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1981-2018年期间,中国北方旱区的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加速率为(0.0037±0.0443) a-1,且增加速率沿干旱梯度增大。2000年前仅10.46%(P<0.05)的地区显著变绿,而2000年后达到36.84%,且植被变绿主要归因于非树木植被。(2)2000年后降水对植被变绿的正效应在不同干旱梯度均增加,而在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温度对植被变绿由正向促进转为负向抑制,而辐射在干旱区由负效应转向正效应。(3)2000年前后,气候变化均主导着植被的动态,贡献率分别为96.07%和73.72%,人类活动的贡献在2000年后进一步增强(从3.93%增加到26.28%),且沿着干旱梯度而增加,其中人类活动对植被变绿的贡献在半干旱地区增加最显著(+0.0289 m2 m-2 a-1P<0.05)。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北方旱区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