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1篇
  免费   1133篇
  国内免费   372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372篇
  2019年   436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520篇
  2012年   664篇
  2011年   665篇
  2010年   553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兰州唐古特白刺根际分离得到对植物有潜在促生效果的功能微生物,为研发相关菌种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平板划线法从其根际分离纯化出6株细菌,并对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革兰氏染色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用藜麦检测各菌株的促生功能,并对具有优良促生作用的1个菌株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及基因草图绘制。【结果】根据生化鉴定结果,6株细菌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中,16S rRNA基因鉴定BC4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结论】BC4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为兰州唐古特白刺菌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工微生物混菌系统的生物工程应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使得对于混菌系统中成员菌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其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为现有人工混菌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全新混菌系统的人工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进而促进人工微生物混菌系统未来规模化应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研究方法能够高通量分析各种生物分子、提供大量的数据与信息,多组学分析可以获得混菌系统中细胞的“全景”,在揭示人工微生物混菌系统中各个成员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多种组学技术在人工微生物混菌系统机制解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从代谢网络、能量代谢、信号转导、膜转运、胁迫响应、混菌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结构合理性等方面探讨混菌系统机制解析的最新进展,以期为利用合成生物学、基因组编辑等新兴生物技术改造微生物混菌系统实现其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This paper reports on ectoparasitic chigger mites found on small mammals in Yunnan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Data were accumulated from 19 investigation sites (counties) between 2001 and 2009. A total of 10 222 small mammal hosts were captured and identified; these represented 62 species, 34 genera and 11 families in five orders. From the body surfaces of these 10 222 hosts, a total of 92 990 chigger mites were collected and identified microscopically. These represented 224 species, 22 genera and three subfamilies in the family Trombiculidae (Trombidiformes). Small mammals were commonly found to be infested by chigger mites and most host species harboured several species of mite.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chigger mites in Yunnan was much higher than diversities reported previously in other provinces of China and in other countries. A single species of rodent, Eothenomys miletus (Rodentia: Cricetidae), carried 111 species of chigger mite, thus demonstrating the highest species diversity and heaviest mite infestation of all recorded hosts. This diversity is exceptional compared with that of other ectoparasites. Of the total 224 mite species, 21 species accounted for 82.2% of all mites counted. Two species acting as major vectors for scrub typhus (tsutsugamushi disease), Leptotrombidium scutellare and Leptotrombidium deliense, were identified as the dominant mite species in this sample. In addition to these two major vectors, 12 potential or suspected vector species were found. Most species of chigger mite had a wide range of hosts and low host specificity. For example, L. scutellare parasitized 30 species of host. The low host specificity of chigger mites may increase their probability of encountering humans, as well as their transmission of scrub typhus among different hosts.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similarities between different chigger mite communities on the 18 main species of small mammal host did not accord with the taxonomic affinity of the host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chigger mites may b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hosts live.  相似文献   
5.
大型煤电基地(CEBs)是我国煤基能源和材料集中开发区域和国家能源战略安全重要支撑,合理评价CEBs开发生态影响是CEBs可持续协调开发、科学管理中的难点问题。研究将CEBs开发视为系统工程,与自然生态系统(NES)相关联,深入研究大型煤电基地生态系统(CEBES)的驱动行为、内在结构及主要关系、生态影响途径、生态累积过程和生态累积效应及阈值分析方法。基于CEBs空间和功能定位提出CEBs的概念、内涵和特点,融合构建的CEBES涵盖到自然资源、能源开发行为(煤、电等)、其他人类活动(农、牧、城)和大气、水、土壤及生物域;研究表明CEBES的生态累积状态受三种行为驱动和影响(自然行为、能源开发行为和其他人类活动),通过融合、传导和辐射耦合作用,表现为生态要素损伤、系统结构变化和系统状态失衡三级状态,生态累积具有影响多态性、空间多尺度和过程渐变性特点;明确了生态累积过程、累积效应和阈值及其相互关系,引入反映生态影响累积程度的生态损伤系数,提出四类生态阈值(生态要素、内部结构、系统状态和行为调控);基于系统性和实用性筛选反映生态累积相对状态的60项指标,构建具有“三力”驱动、分区要素耦合和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IGF-Ⅱ、IGF-l R以及IGFBP-3等的阳性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5例结直肠癌、33例炎性息肉、40例腺瘤以及35例正常肠粘膜组织予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IGF-Ⅱ、IGF-l R以及IGFBP-3检测,并统计结直肠腺瘤不同组织类型和结直肠癌不同Dukes分期的阳性表达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GF-Ⅱ、IGF-l R以及IGFBP-3表达均呈高阳性率,并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直肠腺瘤管状、混合型、绒毛状等不同组织类型IGF-Ⅱ、IGF-l R以及IGFBP-3表达阳性率呈逐渐增高趋势,绒毛状腺瘤显著高于其他两型(P0.05)。45例结直肠癌中,Dukes分期A、B两期显著低于C期和D期,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Ⅱ、IGF-l R以及IGFBP-3可能在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及进展为结直肠癌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8.
9.
10.
张妍  郭庆  郝杰  许博  孙青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2):2387-2389
羊膜应用于医学已有一个多世纪,应用于眼科也有70余年的历史。因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羊膜的研究停滞不前,但随着生物医学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羊膜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得越来越深入。而随着羊膜的解剖和生物学特性日益明确,羊膜在医学和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由于羊膜的诸多解剖和生物学特性符合眼科学发展的需要,羊膜在眼科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羊膜的研磨提取液-羊膜匀浆液保留了羊膜中的有效生物成分,在治疗眼部疾病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内外关于羊膜及羊膜匀浆的研究文献有很多,为了更深入了解羊膜的特性及其在眼科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该文将对羊膜的应用历史、羊膜及羊膜匀浆液的制备及保存、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眼科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