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5篇
  51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19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10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记述的曲靖始突鱼(Procondylolepis qujingensis gen.et sp.nov.)是近几年在云南曲靖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的有肢突胴甲鱼一原始类型。它和已知胴甲鱼(包括早泥盆世无肢突的和中、晚泥盆世有“盔”状肢突的)不同的最大特点是在其肩带与胸鳍相接的肩关节处有原始的肢突和简单的关节窝;胸鳍甲近端的关节区很小。它展现出胴甲鱼类这一高度特化、长期使人迷惑不解的肢突,在胴甲鱼演化史上发展变化的梗概,填补了肢突从无到有中间的缺环,使人了解到胸鳍的具体结构。文中主要根据肢突的有无和特化程度等,对胴甲鱼早期演化史作了初步探讨,将胴甲鱼分为无肢突超目(Abrachicondylia)和有肢突超目(Brachicondylia)两大部分。始突鱼则代表有肢突超目一早期成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扁头中国短头鲵(新属新种) (Sinobrachyops placenticephalus gen. et sp. nov.) 的形态特征和分类位置进行简述.标本得自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产出时代为中侏罗世.中国短头鲵是目前迷齿类中在地史上最年轻的一个属.它的发现使迷齿类在地球上生存时代的上限推移到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白垩纪微体浮游植物群及其环境讨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该文报道了松辽盆地白垩纪丰富的非海相微体浮游植物群,主要是沟鞭藻类及一些绿藻和疑源类;论述了藻类的生物地层特征,自下而上初步划分出10个组合带;结合微量元素和古地磁等资料,较详细地讨论了含微体浮游植物组段的沉积环境,认为松辽盆地在白垩纪至少遭受过两次重要的海侵(分别在青山口组一段及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导致古松辽湖泊五种不同水体环境的演替,指出微体浮游植物组合的变化是受古盐度、古温度和古水深等因素控制的。此外,对有关组段的地质时代也进行了讨论,进一步补充了新的浮游植物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4.
1.我们在大白鼠股大肌的扇状部分,以切割的方法,分别观察了切割后肌纤维短断片和长断片的再生过程。2.短纤维断片内的收缩物质,进行 Zenker 氏的透明退化,经吞噬作用而全部清除消失。在收缩物质进行退化时,在原来的肌鞘管内出现了梭形的成肌细胞。经过有丝分裂的繁殖后,由单个的成肌细胞逐步的合并成为肌小管——幼稚肌纤维。每一肌鞘管内,只合并形成单一的肌小管。肌小管的两端,即原来被切割的地方,常有分叉生长。从切割时起,到第四天,可以发现肌小管的形成,到第六天,可以发见横纹的分化,成为幼小的肌纤维,以后的生长发育非常缓慢,要到6个月以后,纔能到达正常肌纤维的大小。3.在长纤维断片内,也同样进行着在短纤维断片内所有的一切过程。即在肌纤维近切割部分的收缩物质,因受切割的强烈影响而同样进行透明退化,为吞噬作用所清除。并同样在肌鞘管内出现成肌细胞,经过繁殖和合并而成肌小管,也有向切割缺口处分叉生长。以后继续生长发育形成新的肌纤维(和原来老的肌纤维相连)。4.在长纤维断片内,从进行短断片内所有过程的这一部分,到完好肌纤维部分,其间存在着一个过渡区域,即肌纤维的收缩物质——肌原纤维,受到了切割的轻微影响,但又不能回复正常者。这个...  相似文献   
5.
江苏泗洪下草湾中中新世脊椎动物群——6.鸟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记述了近年来在江苏泗洪下草湾组中补采到的6种鸟类,其中包括天岗琵鹭 Platalea tiangangensis sp. nov.和松林庄古石鸡 Palaeoalectoris songlinensis gen. et sp. nov.,前者系琵鹭属迄今最早的记录,后者为雉科鹑族目前已知最早的成员.  相似文献   
6.
两株不同来源的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rscsNPV和ArNPV)经提纯后,使用SDS—苯酚抽提病毒核酸,并使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BamHI酶解后,用分子杂交方法与缺口平移标记的ArscsNPV-DNA探针杂交,分析了两株蓖麻蚕NPV病毒核酸的同源性。EcoRI酶解的ArNPV-DNA产生8个片段,其中5个片段能与ArscsNPV-DNA探针杂交。BamHI酶解ArNPV-DNA产生7个片段,其中6个片段能与ArscsNPV-DNA探针杂交。结果表明:两株蓖麻蚕NPV之间病毒核酸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使用斑点杂交方法分析了ArscsNPV与ArNPV,柞蚕NPV及家蚕NPV之间的核酸同源性,结果表明:ArscsNPV与ArNPV,柞蚕NPV具有同源性。而与家蚕NPV无核酸同源性。  相似文献   
7.
云南勐海地区四万年以来植被史与气候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相似文献   
8.
壤白蚁属Parahy potermes Zhu et Huang,新属 模式种:曼允壤白蚁Parahy potermes manyunensis,新种。 属征:兵蚁头近卵圆形,头背面被毛稀少,两侧缘于触角前骤然狭缩,头中部最宽,后缘宽圆,头背面中部明显隆起;左上颚内缘中部第1缘齿上方具2—3枚小齿。 比较与讨论:本新属与地白蚁属Hypotermes Holmgren较接近。但Hypotermes头两侧缘触角前不呈狭缩状;左上颚第1缘齿上方不具锯齿状小齿;头背面中部呈弧状隆起。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春孢锈菌属(形式属)增补了以下9个种:1.腺梗菜春孢锈菌Aecidium adenocauli Syd. 寄主:腺梗菜Adenocaulon himalaicum Edgew (菊科Compositae) 2.臭椿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ailanthi J.Y.Zhuang sp.nov.寄主: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 (苦木科Simaroubaceae)3.筋骨草春孢锈菌 Aecidium alugae Syd.寄主:紫背金盘 Ajuga nioponensis Makino (唇形科 Labiatae) 4.八角枫春孢锈菌 Aecidium alangii Hirats.& Yosh 寄主:长毛八角枫 Alangium kurzii Craib,瓜木A platanifoHum Harms (八角枫科 Alangiaeeae) 5.紫珠生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callicarpivola J Y.Zhuang sp.nov.寄主:杜虹花 Callicarpa oedunculata R,Br.(马鞭草科Verbenaeeae) 6.吴茱萸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evodiae J.Y.Zhuang sp.nov. 寄主: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va (Juss.)Benth.(芸香科Rutaceae) 7.杨叶木姜子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litseae-populifoliae J.Y.Zhuang sp.Nov.寄主:杨叶木姜子 Litsea povulifolia Gamble (樟科Lauraceae) 8.青海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qinghaiense J Y.Zhuang sp.nov. 寄主:莴苣属一种Lactuca sp.(菊科Compo sitae) 9.合掌消春孢锈菌 Aecidium vincetoxici P.Henn.& Shirai 寄主:牛皮消 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相似文献   
10.
中国灵芝科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现在已知灵芝种类有88种。本文概述了灵芝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中国古籍中有关灵芝的记载,灵芝的化学成分与制剂,灵芝的临床应用,灵芝的人工培养,灵芝的生态习性与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