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白介素-6(IL-6),髓鞘碱性蛋白(MB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100β及IL-6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100β及IL-6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BP及NSE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BP及NSE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屋后,就是一座主峰不过百米高的小山,原名铁山,只因在山顶安装了供飞机导航的架子,故又叫架子山,别小看这座小山,却颇有几分传奇色彩。记得刚搬到这座山下住的时候,架子山是块非常肥沃的地方,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植物,各种蕨类、藤类、木本、草本,应有尽有。林海里生活着各种各样动物,天上飞的、山上跑的、地上爬的,不计其数。据看山老人讲,解放后山里曾出现过老虎的行踪呢。蛇,自然也是架子山不可缺少的成员,有毒的,无毒的,各自生活在不同的领域,寻食它们喜爱的食物,维持着架子山的自然生态平衡。那时,上山砍柴的人们,最忌恨蛇了,经常打死挡道的、比现在所见的又大又长的蛇。记得小时曾斗胆一回,为清除路障,从山路旁拖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秦巴山区野生百合资源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方向及途径, 获得具有其独特遗传背景的育种材料,将秦巴山区野生百合的抗病毒及独特观赏特性等优良遗传性状逐渐渗到栽培品种中去。该研究借助切割柱头杂交及胚抢救技术,选取6种秦巴山区野生百合[岷江百合(Lilium gegale)、宜昌百合(L. leucanthum)、山丹(L. pumilum)、野百合(L. brownii)、宝兴百合(L. duchartrei)、川百合(L. davidii)]以及亚洲百合(Asiatic hybrids,AA)品种‘Elite’、东方百合(Oriental hybrids,OO)品种‘Sorbonne’、‘Siberia’和‘Marlon’、OT百合(Oriental × Trumpet hybrids,OT)品种‘Yelloween’、‘Serano’、‘Corel′door’进行了32组共计263朵花的(品)种间杂交,并针对膨大变软的果实剥离可供离体培养的胚及胚囊进行胚抢救。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坐果率、胚获得及萌发率呈现出较大差异,综合坐果率为11.4%,对30个膨大的果实中共计38个可供离体培养的胚及胚囊进行胚抢救,有7株最终萌发。(2)以野生百合为父母本的12组杂交组合中,6组获得了膨大果实,得到6株杂交后代。(3)栽培百合做母本,野生百合做父本的20组杂交组合中,共9组获得了膨大果实,除‘Elite’ × 山丹可直接收获种子外,共得到1株杂交后代。(4)以岷江百合及宜昌百合为亲本的远缘杂交TT × AA及回交OT × TT成功获得杂种后代。(5)秦巴山区6种野生百合在远缘杂交中获得育种后代的几率存在较大差异,宜昌百合和岷江百合获得后代几率较高,宝兴百合获得后代几率较低,野百合未获得后代。以上结果表明,岷江百合和宜昌百合为母本的TT × AA杂交和宝兴百合为父本的TT × AA杂交以及岷江百合和宜昌百合为父本的OT回交,为三种百合的育种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野百合的育种应用途径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奥克里堆山不同海拔(750~1420 m)天然林土壤胞外酶活性(EEA)和酶计量比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海拔、季节及其交互作用对β-葡萄糖苷酶(B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P)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5月,BG和NAG活性随海拔升高呈逐渐增大趋势,AP活性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月,NAG活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大,AP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9月,不同海拔上NAG活性变化幅度较大,在1420 m处活性最高,为124.22 nmol·h-1·g-1。随着海拔的升高,酶化学计量比ln(BG)∶ln(NAG+LAP)呈降低的趋势。除海拔830 m外,7月化学计量比值最高。土壤C、N、P转化酶活性对数转换后的比值为1∶1.25∶0.82。海拔和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胞外酶的主要因素,土壤温度与BG、NAG和AP呈显著正相关。ln(BG)∶ln(NAG+LAP)和ln(NAG+LAP)∶ln(AP)与pH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与DOC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而ln(BG)∶ln(AP)受土壤容重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ACI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低频超声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低频超声检测MCA狭窄段峰值血流速度(Vs)、微栓子信号(MES)阳性率,比较治疗前、治疗7 d后、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更低(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MCA狭窄段Vs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 d后、14 d后观察组MES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14 d后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14 d后低于治疗7 d后(P0.05);而观察组治疗7 d后、14 d后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超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ACI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与炎症反应,减缓Vs,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云南高黎贡山地区主要药用蕨类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高黎贡山地区的民间访谈和集市药摊调查 ,从高黎贡山地区已纪录的 5 38种蕨类植物中总结、整理出主要的药用蕨类植物 85种 ,分属 2 7科 ,4 4属。本文主要对其中对 17种常见药用蕨类植物的药用功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核黄素提取过程中,结晶液分离后会产生大量的母液。母液中包含一定量的核黄素,其中一部分是溶解状态的核黄素,另一部分是不溶解的微小晶体。分离过程中无法将这两部分核黄素收回,造成收率偏低。通过在母液中加入连二亚硫酸钠,将母液中可溶态和结晶态的核黄素进行沉降,沉降后进行精制分离,最终得到核黄素产品,可以提高核黄素提取的收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AHP与灰色关联理论结合的层次-关联评判法对1996年黄淮烟区烤烟区试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判,较好地克服了以往烤烟品种综合评判方法中的弊端,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评判结果表明:CF80的综合性状超过NC89,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AH9103和MSA01略差于NC89,可以考虑选择使用;9504和6603的综合性状明显不如NC89,应予淘汰.  相似文献   
9.
10.
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为揭示现阶段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 于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对太湖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为期两周年的季度调查。30个采样点共记录底栖动物3门7纲19科40种, 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空间差异较大, 平均密度高值出现在梅梁湾、竺山湾及河口, 主要为寡毛纲颤蚓类; 平均生物量高值出现在贡湖湾、西湖区、东太湖和东部湖湾, 主要为软体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华河蚓(Rhyacodrilus sinicus)、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和钩虾属一种(Gammarus sp.)是现阶段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聚类分析将30个采样点分成3组, 相似性分析检验表明各聚类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东太湖和东部湖湾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最高, 优势种为腹足纲螺类; 梅梁湾、竺山湾及河口多样性最低、密度最高, 霍甫水丝蚓和中华河蚓在该区占据绝对优势; 贡湖湾、湖心和西湖区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 其优势种为河蚬。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水平、底质类型以及水生植被的分布是决定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