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没食子酸链球菌是革兰阳性D族链球菌,属牛链球菌/马链球菌复合群。该菌为机会性致病菌,可引起多部位、多脏器感染,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解没食子酸链球菌血流感染的报道较为少见。本例患者因食入不洁食物后出现腹泻伴发热,在寒战、高热时留取血液培养,检出一株革兰阳性菌,经生化实验分析和16S rRNA基因测序,确认为解没食子酸链球菌解没食子酸亚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感染方案,给予美罗培南0.5 g q8h 静脉滴注7 d后,序贯左氧氟沙星0.5 g qd巩固治疗7 d,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出院,随访无复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了黄酒中多糖提取工艺条件,并分析了黄酒多糖的化学组分。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在低于80%时,粗多糖的提取量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于80%时,粗多糖的量变化不大;醇沉时间到达第8 h时粗多糖的提取量基本达到稳定;在醇沉温度为10℃时粗多糖的量达到最大值。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黄酒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醇沉时间为6 h,醇沉温度为5℃。进一步分析纯化后多糖的化学组分为中性糖含量为89.6%、糖醛酸含量为0.48%、蛋白质含量为4%。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2月、5月和8月对黄河入海口附近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调查工作涵盖3个季节2条断面的样品,分析了黄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包括群落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优势种、多样性,采用CLUSTER聚类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并用AMBI和m-AMBI对底栖群落和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估。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52种,其中,多毛纲动物24种,软体动物14种,甲壳动物12种,鱼类1种,纽虫1种。多毛纲动物为该海域底栖群落的主要成分,占据了群落总种数的46.15%。从季节来看,物种数春季最高(38种),夏季则处于最低水平(16种)。群落丰度和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丰度在春季达到最高,为3 549.33 ind/m2,远高于冬季的256.67 ind/m2和夏季的100.67 ind/m2,其中扁玉螺(Neverita didyma)是丰度的主要贡献者,贡献了全年群落总丰度的75.44%。生物量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在全年尺度上,甲壳动物的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japonicus)是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占据总生物量的49.86%。群落的季节变化也得到了群落CLUSTER分析与SIMPER分析结果的验证。这与黄河入海口附近底质不稳定,易受侵蚀、环境条件如盐度等具有明显季节差异,以及一定程度的人为扰动密切相关。AMBI和m-AMBI的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较好,仅受到了轻微扰动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SARA/SBD是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负性调节因子。原核表达、纯化含反式激活蛋白(TAT)蛋白转导域(PTD)的TAT PTD-SARA/SBD融合蛋白,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将TAT PTD-SARA/SBD基因克隆入带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ET-44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SDS-PAGE和Western印迹鉴定目的蛋白;用人腹膜间皮细胞系(HPMC),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穿膜能力,及与TGF-β1信号通路中Smad2因子的共定位情况。结果: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和纯化了TAT PTD-SARA/SBD融合蛋白,目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左右,且以可溶形式表达,经Ni2+-NTA纯化后,所获蛋白纯度高于95%(HPLC归一法);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该蛋白能穿过胞膜,主要定位于胞核,且与Smad2因子具有核内共定位。结论:表达了TAT PTD-SARA/SBD融合蛋白,该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5.
砒砂岩区沙棘根系的生境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种植在内蒙古砒砂岩区3年生中国沙棘根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形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生境条件下沙棘根系分形参数、根长、根数、根系质量、根冠比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对砒砂岩区沙棘根系构型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坡度,坡位对沙棘根系构型影响最小.砒砂岩区沙棘适宜种植在土壤含水率为8%左右的坡腰或坡底,坡腰坡度以30°~35°为宜.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沙棘根冠比逐渐减小,随坡度的增加根冠比先增大后减小,随坡位的上升根冠比也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沙棘在干旱贫瘠的坡腰具有根系发达、根冠比高的特征,符合固土护坡树种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相似文献   
6.
Pierre-Robin综合征(Pierre-Robin syndrome,PRS)是一种能引起颅面器官异常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下颌发育不全、舌后坠和腭裂等,进而导致新生儿喂食困难,甚至危及个体生命的阻塞性呼吸暂停,是先天性颅面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综合征。该综合征在全球的发病率为1/8 500~1/14 000,不仅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还影响其受教育程度,对患者造成巨大影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Pierre-Robi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明显,易于诊断,但不同患者间高相似性的表型很容易掩盖患病个体之间的病理学异质性,从而很难确定每例Pierre-Robin综合征的具体病因。因此,了解Pierre-Robin综合征的发病原理及其遗传机制,对于防治Pierre-Robin综合征尤为重要。由基于此,本文结合新近几年在Pierre-Robin综合征发病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对引起该综合征的关键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特别是不同信号通路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从而进一步理解Pierre-Robin综合征发生的遗传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terferon, Peg-IFN)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48周后,基线血清外泌体miR-155-5p表达水平联合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实验在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中心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88例。根据Peg-IFN治疗48周后是否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将患者分为治疗应答组和无应答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预测Peg-IFN治疗应答的因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评估预测效能。结果发现基线血清外泌体miR-155-5p(OR=2.193,95% CI 1.315~3.655,P=0.003)和HBV DNA(OR=0.398,95% CI 0.163~0.976,P=0.036)是Peg-IFN治疗效果的独立预测因子。基线血清外泌体miR-155-5p和HBV DNA的截断值分别取2.3和7.2 log10IU/mL时,相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95% CI 0.682~0.893)和0.704(95% CI 0.577~0.824)。基线血清外泌体miR-155-5p表达水平≥2.3且HBV DNA定量≤7.2 log10IU/mL的患者,Peg-IFN治疗48周后其HBeAg血清学转换率最高,为66.67% (10/15);而基线血清外泌体miR-155-5p表达水平<2.3且HBV DNA定量>7.2 log10IU/mL的患者,Peg-IFN 治疗48周后其HBeAg血清学转换率最低,仅为3.03%(1/33)。这些结果表明,基线血清外泌体miR-155-5p表达水平联合HBV DNA定量实验可以作为Peg-IFN 治疗HBeAg阳性CHB疗效的预测因子,对于优化CHB的抗病毒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煮茧主要是针对茧丝中丝胶而言,对同一庄口茧来说,不同煮茧工艺使丝胶有不同的膨润溶解度,也将产生不同的茧质特征数.本文对同一庄口茧采用不同煮茧工艺,得到5组茧质特征数.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综合分析,选择了一组较优工艺参数,最大限度发挥原料优势,以提高缫丝厂效益.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SLE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出现中枢感染前长期使用泼尼松治疗,曾误诊为狼疮脑病应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治疗过程中出现狼疮活动,激素加量后症状缓解。结论 SLE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感染相关症状与SLE表现部分重叠,腰穿脑脊液墨汁染色找隐球菌和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及时诊断和有效抗真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低氧胁迫对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is)感染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影响, 以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 在低氧胁迫后, 取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鳃组织加入组织固定液, 进行HE染色。在低氧条件下使螺原体感染中华绒螯蟹, 计算螺原体拷贝数, 并对血淋巴细胞进行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处于长时间低氧胁迫状态下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疏松, 出现大量小空泡, 鳃轴结构弥散, 组织结构被破坏。此外, 低氧组的中华绒螯蟹感染螺原体后的死亡速度相对于常氧组明显加快, 血细胞内的螺原体数量、线粒体膜电位、血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相较于常氧组均显著升高。以上研究说明低氧胁迫可以加速螺原体的感染, 使河蟹死亡速度变快, 使血淋巴细胞凋亡和坏死更显著, 不利于河蟹的生理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